王昭君与代县不老泉的传说

王昭君与不老泉的传说

话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借助西汉力量平定内乱,主动入朝求和亲。这一举动符合西汉国情和两国人民

的根本利益,汉元帝遍传后宫佳丽,任由单于挑选。王昭君应声而出,自愿前往,为国献身。单于甚喜,元帝眼见昭君楚楚动人、美艳绝伦,悔之无奈,只好应从。为泄私愤,后杀毛延寿。当下汉元帝下诏:将这一年的年号改为“竞宁”,意为和平安宁之意。赏昭君锦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以及大量黄金珠宝、五谷种籽农具等物,以壮其行。春暖花开,昭君、呼韩邪单于一行别长安、爬潼关、渡黄河、过雁门、遇落雁,马队毡车缓行向漠北,这就是昭君出塞。

却说昭君路过雁门郡时,西走驿道(即今雁阳路),经旧广武、南榆林村,过辛寨村、南磨、徐村,在上馆(现在的代县城)城小住。此时还好,由于仍然在中原地界,没有跨出雁门关,她尽情享用着古代州的美味佳肴,笙歌莺莺,真是“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千门花月笑相迎,香风满路笙歌引。”行走在雁门关路上,马嘶雁鸣,撕肝裂肺;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雁门关上南飞的大雁听到这如泣如诉的琴声,看到坐在马车上的这个靓丽女子,竟然忘记了煽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的美貌就以“落雁” 而代称。

王昭君一行缓缓向雁门关外走去,行至关外,即出雁门,她极目远眺朔州之川,凄凉感慨不由而生,真是:“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王昭君随着马队、驼队不知不觉就到了现朔州市朔城区青钟(原来的青冢)村,准备进朔州往右玉从杀虎口北行。眼见这里无垠平原,流水哗哗,绿草丰盛。她不由地问起这水的情况,当地人们纷纷手指一指南山(朔漠南面就是代县的北山)说:“在那个到处花开蝶舞,牛羊遍野的老杏沟,有个相传的不老泉,这里远古时代传说是西王母娘娘金口御封的不老泉水。一直以来我们祖祖辈辈喝着这股神水,人人都身体强壮,个个都能长寿百年。”王昭君一边听着一边再回首句注山,只见那里山势连绵,主峰雁门关山上层林葱笼,紫气升腾,彩云缭绕,气象万千。当下王昭君喜笑颜开道:“从来塞外荒无烟,此地美景胜关南,真乃天造人间福地也。”于是又在这青冢小村子里小歇几日,她重踏雁门关长城,回观岗武城,再探不老泉。她在老杏沟村品尝着这里的沙窝窝、柚平平、地仁仁,看着这泉水从句注山底款款流出,想这是中原的家乡水,心中欢喜溢于言表。呼韩邪单于陪着她沿长城周围四处转玩,看见她对中原故土恋恋不舍的样子,呼韩邪单于再三催促,王昭君不得不抛家舍国北上了。她为了多喝点从故土中原流过来的不老泉神水,防止去了漠北后水土不服,让随行的马队、驼队搭载了很多不老泉神水,随行马队、驼队从此缓缓地消失在漫天荒凉的大漠中。

大漠长途,王昭君一行人等一路游一路玩,历时一年到了呼市,那里胡歌茄声,胡民载歌载舞夹道欢迎。呼韩邪单于还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她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为了让王昭君高兴,也为了解决她的不服水土的故忌,给朔漠地方官下令,将不老泉神水按时供应,从此老杏沟的不老泉源源不断被运往漠北昭君住的地方。后来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农耕、医疗等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近60年。

昭君出塞和亲,化干戈为玉帛千古传颂,消除了汗匈之战事,为两国开创了稳定和平的政治局面,深得人心。遗憾的是,两年后呼韩邪单于暴病身亡,昭君陷入一派悲痛之中。依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昭君需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个妻子所生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为了顾全大局,昭君只好委屈求全。婚后,为其生有二女,大女儿叫须卜公主,二女儿叫当于公主。雕陶莫皋爱慕昭君的美貌,对她言听话从。每年到了大雪以后,因感到漠北严寒酷冷,昭君在此时就返到朔州青冢避冬,食雁门关内之美食,饮不老泉之神水。她教化胡地民众耕地稼穑、疾病医治、传播文明,受到朔漠民众的欢迎。为维护胡汉关系,发展匈奴农牧业生产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偏偏好景不长。在公元前二十年,雕陶莫皋又染疾病而亡,王昭君精神上再次受到重创。此时,适逢汗朝王莽篡汉,天下大乱。胡人以外姓人篡夺刘汉江山为由?在朝中唇枪舌剑,战事一触即发,王昭君眼看自己离家舍身为之换来的匈汗和平之局,倾刻就会血雨腥风、生灵涂炭,昭君见自己难以安定局面整日烦闷惆怅,以泪洗面,最终悲愤成疾。三十四岁的她,终于香消玉损,命归黄泉。

王昭君临逝时,子女们请命遗嘱。昭君命逝后葬于现今山西朔州紫荆山下青钟村(原来的青冢村)。有诗为证曰:“身躯已然冰封,灵魂仍旧火热。美貌是种罪孽,暴雪也无法掩埋。白梅落下之日,归去故里之时。”据史载有“青冢”改称“青钟”之说,昭君墓藏青钟,这既顾及此地风水之好,又不失她思念中原一心向汉之嫌;这既可眼望汉室之关,又可闻汉民之欢。于是子女应命尊办。厚葬该村村北一平滩之地,堆土成丘,供不老泉水,柳荫遮被,绿草鲜花相伴。胡民思念万般,以表记念。其情可嘉,实为此尔。清朔州志载名青冢村原有阔四、五亩,高丈余之冢,居民旧传为汉王昭君墓得名。〔唐〕诗圣杜甫有诗《咏怀古迹五首》 为证: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