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知道|滋阴补肾第一药——地黄

膳食小课堂——药知道

Hi~这里是膳食计新开的小课堂——“药知道”,膳食君将定期为大家介绍各种中药食材,让你了解中药的性格与脾气,赶快和膳食君一起成为中药小专家吧~

地黄

地黄者,《本经》上品之药也,禀太阴脾土之精气,生于土中,呈土之色——黄色,故名地黄。

小试牛刀

01

熟地黄的禁忌人群是?

熟地黄寒滑腻滞,故气滞痰多、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熟地黄。

02

不可与地黄同食的是?

有地黄不可食猪血、芜荑

基础知识一览

别名

怀地黄、牛奶子、蜜罐子、山白菜

性味归经

生地黄味甘,性寒;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

入心、肝、肾经。

如何区分生地黄和熟地黄

鲜地黄晒干后变成干地黄,此时取干地黄,除去杂质,用水稍泡后,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即为性寒,善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

到了生地黄之后还可以继续加工,取洗净后的生地,加黄酒拌匀(生地黄每100kg用黄酒30kg),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蒸至酒被吸尽后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外皮黏液稍干,切厚片,干燥后筛去碎屑,经过这样的炮制后即成了

性温,长于补血滋阴熟地黄

在临床应用上,生地黄与熟地黄也是各有千秋

生地黄

就生地黄来说,血热出血、阴虚发热、津枯便秘、烦渴多饮、骨蒸内热、热毒斑疹可见生地黄的应用。

比较有名的方子中的应用如在地骨皮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中与地骨皮同用治疗鼻中衄血;在增液汤(《温病条辨》)中与麦门冬同用,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治阴虚火旺,灼伤阴液,津枯便秘;与青蒿、鳖甲、知母等同用,用于温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之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消瘦,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熟地黄

而说到熟地黄,当然得说一说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了(《小儿药证直诀》),其中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与山茱萸、山药、茯苓等同用,具有滋肾填精的作用,用于肾虚不能固摄精液,遗精梦泄,头目眩晕,腰膝萎弱,小便遗溺不禁;

还有赫赫有名的

四物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熟地与当归、川芎、白芍同用,具有补血调血作用,用于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冲任虚损、遗精梦泄、阴虚火烁、肾虚喘逆、足痿、眼目昏花都可见到熟地黄的身影。

功效&适用人群

生地黄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生地有降血压、镇静、抗感染、抗过敏、强心、利尿作用,还可缩短凝血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临床上主要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熟地黄

熟地黄用于补血滋阴,填精益髓。

熟地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癌等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男性不育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膳食小秘方

生地黄煎服,9 ~ 15 克,鲜用 10 ~ 30 克,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可选用煮、炖、烧等烹饪技法;

熟地黄是补血滋阴、益肾填精之药,在药膳中广为使用,可选用炒、煮、炖、蒸、烧、焖等烹饪技法与酒浸。

生地黄食膳

生地炖香蕉

【材料】

生地黄 20 克,香蕉 2 只,冰糖适量。

【做法】

水煎生地黄去渣留汁,入去皮切段香蕉和冰糖适量同煮。

【功效】

生地胡桃粥

【材料】

生地黄 15 克,胡桃 30 克,玉米须 30 克,粳米 100 克。

【做法】

将生地黄、胡桃、玉米须煎煮取汁 250 毫升,与粳米同煮成粥即成。

【功效】

熟地黄食膳

黄精熟地脊骨汤

【材料】

黄精 50 克,熟地黄 30 克,猪脊骨 500 克,盐少许。

【做法】

将猪脊骨洗净切块,与黄精、熟地黄一起加水炖 2 小时,入盐调味。

【功效】

固本酒

【材料】

生地黄、熟地黄、麦冬、天冬、茯苓、人参各 30 克,白酒 1600 毫升。

【做法】

上诸药与酒同置于锅内,盖严,文火蒸 20 ~ 30 分钟,滤除药渣备用。

【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