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高一数学上课都能听懂,就是做题找不到思路,该怎么办?

淽渃夏雪


我的孩子高一时也是这样,上课似乎都听懂了,但是一考试,傻眼了,很多题目根本就无从下手,好几个月数学成绩都很不理想。这是因为高一数学有这么几个特点:

1. 难度比初中有了很大的跃升,初中数学基础差一点的孩子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和费力。难就难在解题方法完全不一样了,定义很简单,但怎么灵活运用到解题中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难点。而且,很多看似相似的题目,但实际解题方法完全不一样,比如求f(x)的解析式是常考题型,但是解题方法却有至少3,4种,有的需要运用换元法,有的需要设含有未知数的函数式,还有的需要直接互换位置,联立方程来解,等等。这就需要孩子们能根据不同的题型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2. 对孩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高了很多。比如很多题目,一定要结合图像或图像的变化来解。而且很多时候,还是绝对值,二次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分段和叠加。再有,很多题目都需要分类进行讨论,就要看孩子们能不能把所有可能性,或不可能性都考虑完全了。比如A交B是空集,那么首先得先分别看A,B各自可不可能是空集,怎么判断是不是空集,如果两个都不是空集,那么根据解出来的不等式画出图像,看如果A交B是空集,在图像上有哪几种可能性,然后最终才能解出来。

3. 进入高中,更加要求孩子的自学能力。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学校的老师在课上对一些难点题型的解题方法,可能只是提到一两句话而已,在课上大部分的孩子根本理解不了,这就需要孩子课后自己主动去学习,弄懂它。

我的建议如下:

1. 确保自己理解并掌握了老师课堂上所有讲到的基本知识点,以及一些典型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自己买一本好的参考书。要求它满足:1)它上面的题型要基本上都覆盖了孩子前段时间考试时不会做的典型或难点题型。2)答案讲解要非常详细,有时还提供好几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每天抽时间做这本书上的题目。先选择那些与孩子考试时曾经考到的类似题型(孩子当时不会做的),做多了以后,自己自然而然就可以总结归纳出这些类似题型(根据给出的不同条件)都有哪些解题方法。之后,再陆续做完其它的一些题目(根据老师上课的进度),对于新遇到的类似题型再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4. 有时一道题目就是不会做,你可以去看答案的详解,然后弄懂了之后,再去找几题可以用同样的解题方法来解的题目练习。

5. 要主动在课后,去问老师,问同学。不要怕害羞,也不要怕麻烦老师。大部分老师都喜欢肯钻研的学生。

所以,一次,两次,甚至三次,题目做不出来并不可怕。只要找对学习的方法,是完全可以学好高中数学的,但前提条件首要的是孩子自己愿意学,主动学,持之以恒地学。特别聪明的孩子,领悟力特别高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孩子的灵活运用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一般,所以对这部分孩子来说,没有捷径,只有下苦功,学习,做题,再学习......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对你有些许帮助。


JorgeGD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

数学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与描述的精确性,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与内部的统一性。

1.想学好数学,必须得刷题。

上课能听懂,但是不会做题。说明题做的少。

练习的少就形成不了技能。

解题是需要技能的。

数学抽象本质上就是寻求规律。他不满足于一个一个具体的事务进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表面上不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规律,找出共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建立起准确的一般性的概念和规则。

这种品质必须得在做题中磨练出来。

在数学运算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算素养是一种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数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提升这种思维品质和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体操。

只说不练,只听不练,是学不好数学的。数学必须得做题。

2.数学建模是一种生活技能。

数学建模就是在实际情境中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建模本质上就是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是贯穿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主线。

学生在做数学题后,一定要归纳总结,反思,把思路整理清楚,形成建模能力。

也就是不仅仅会做一道题,要会做这一类题。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对知识进行整合,建立系统。

在不会做题的时候要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不要一看不会就去问别人,就去看答案。

在平时的作业中要养成独立的去分析,用自己的话去表达。

学完每一个版块儿的知识后,要学会将知识进行整合,从系统的高度上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树。

注意用好错题本和好题本。把错题和好题积累下来,经常回顾。对自己的解题能力提升特别有帮助。

我是禾页老师,感谢您的关注。


禾页老师


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听懂了是什么意思。

对于小朋友,老师会要求把自己看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如果能写得很清楚,我们说小朋友看懂了;如果抄写摘要或写得不清晰,我们讲小朋友没有理解。因而你讲的情况属于没有理解。

其次,上课认真听讲应该鼓励,他说上课听得明白,家长也不要质疑反对,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给学生提出下面几个要求。

1、课前预习,除了看课本正文,还要把书放到一边,把例题和练习都做了。不要花很多时间,不会做就空着。

2、上课注意听老师的讲解,注意和自己的理解有何不同,课后重1做例题和练习,不会的问老师或同学。课本题目要求百分百正确!

3、老师布置的作业要百分百正确解答,考试题目考试后要百分百正确重做。

4、课本上练习要全部做对,包括知识扩展题目 。

以上四点做到了,就知道怎么学数学了。再做些课外练习,数学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小数点9464


上课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只光听还应该边听边思考。 课前最好还是预习下,然后把不懂的知识点给标记下,上课有目的性的去听,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边听老师讲解的时候要注意老师的思路与解题方法,再结合自己当时预习的思路,这样相互对比大概就知道自己哪个方面比较薄弱了。 课后讲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在脑海中回顾一遍,掌握重点公式与知识点,最后多做巩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掌握的更全面更彻底。

老师讲解例题时,你的听课重心应该是在如何审题、如何挖掘隐藏条件、如何着手对题目进行分析、如何寻找解题途径上,也就是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限于将老师讲的题听懂,这样以后你不论遇到怎样的问题你都能自己分析找出解题途径了。

根据老师讲的分析方法,自己多作解题训练,不会的多问老师,这样能帮助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就会熟练解题了。 希望你尽快解决你的这个学习问题,祝你学习进步!


趣事空间


数学固然跟天赋有关,但人们常常用天赋不足作为不努力的借口。

第一,听懂不代表你真的会掌握了知识点。你只是当下听懂了,可能过两三天又忘记了。说明知识点并未掌握透,并没有转化成自己内在的素养;

第二,学数学离不开刷题。听懂,如果不做题,就无法发现自己知识点的漏洞。如果你没做题,可能知识点存在漏洞,而你却沾沾自喜,自以为掌握了。

第三,做完题要及时总结,否则就会学而不思则罔。这样才能把解题技巧内化为数学素养。


关注中小学教育的大学


你儿子要是能给你讲明白,他才算学会,问几个为什么,他可能什么都没有学到。

你能看懂一部电影,你能导一部电影吗?就是这个原因。


墨点乾坤


多研究错题从答案中找思路。重做错题。万事开头难,前面会很慢不要心急。


虎贲贲


把初中的数学代数公式,几何定理等背,搞明的多练习。把高一的数学做比较多,练习,上课必须专心听老师讲不懂记下来多问老师同学。打好数学基础找出数学规律。


吉存根


高一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数外,不要每科都学,没那么多时间。课前预习包括资料书,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先复习再做题,不会多问。注重错题分析,错题一定要理解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