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兵比孙武、政匹商鞅的直男(一)

孙武的《孙子兵法》和商鞅的《商君书》分别是中国兵家和法家的重要著作,而且也各自在所在的领域创造出了伟大的功业,商鞅虽然身死但也毕竟是功业已竟,可以说死而无憾啊。可是咱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打仗是战无不胜,搞起变法来还是商鞅的前辈,甚至商鞅变法的好多理论及法令就是直接从他这继承来的。可谓是兵比孙武、政匹商鞅啊,他就是吴起。身兼战国之世最重要的两门学问,按常理来说,他的成就应该非同小可啊,可是他就倒霉多了,事业未竟身先死,写了部兵法也就遗存下来那么几篇,他的一生无论从兵事还是政事就包括他的人生都是不得善终,而且还为当时人所诟病。其实抛开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很大程度上和他是个大直男有关。

吴起像

吴起是卫国人,还是个富二代,但是他就不喜欢经商,而喜欢从政,希望到朝堂上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当时想当官你首先得是个贵族,最差也得师从某个大人物而得到举荐,但是这两点他都不具备。可是他有钱,于是就广散家财,各处打点,可是忙活了一大圈,连个芝麻小官都没当上,说来也是很郁闷,更气人的是有几个调皮捣蛋的还嘲讽、讥笑他,一怒之下,吴起把他们几个都杀了。杀人偿命,他得逃啊,于是和母亲辞行,并对母亲发誓“不当卿相,决不回卫”。一是看出他很有志气,二是他确实有从政抱负,这项事业是他的真爱。

离开母亲,他就逃到了鲁国拜在曾申门下学习儒术,过了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他没有回去奔丧守孝,于是就被逐出师门了。没办法,谁叫自己学儒呢,儒家肯定容不得这事,也不管你回去会不会因为当年杀人被抓起来或被复仇。于是,吴起弃儒学兵,继续留在鲁国,当了季孙氏的门客。正好这时候齐国来攻打鲁国,可能吴起当时混出了点小名声,于是鲁君就想启用吴起去迎敌,但是考虑到吴起妻子是齐国人,就很犯嘀咕,拿不定主意。吴起了解到鲁君的小心思,于是“爱情诚可贵,理想价更高”,立马杀掉了自己的妻子,搞了个投名状。然后封印拜将,一出手就大败齐军,崭露头角。按理说,他帮助鲁国打败了劲敌,解除了危难,应该得到国君的赏识继续委以重任吧。可是作为鲁国的国君是不会这么做的,他心里明白鲁国是个小国,国家实力太有限,当时又是争雄乱世,他这一冒头,搞不好那些实力强大的国家会组团来揍他的啊,这是有亡国危险的。再一个你吴起这么厉害,我这庙太小,万一您哪天住不惯了,给我拆了另盖一个自己的怎么办。不行不行,不划算,于是以吴起杀妻之人不可信为由把他打发走了。

魏攻秦西河之战(第一次西河之战)

地形图

吴起环顾四周,发现魏国国力强盛,魏文侯雄才大略,是个施展抱负的好地方,于是就来到魏国。因为有翟璜的举荐,再加上在鲁国的军功事迹,于是魏文侯收留了他并委以重任。以吴起为统帅,魏国继续对秦国的西河战争,并取得重大战果,具体过程上篇讲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当时魏国国势正值上升期,总有人来求助,不缺仗打。刚结束河西之战,赵国就来请救兵帮着打中山国,于是魏文侯就派吴起继续去进攻中山。吴起说我不去,刚刚打下的河西地区,还没彻底消化呢,我得展现一下治世才能,使此地永远为我大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啊。魏文侯知人善任当然不会和他计较,并任命吴起为河西郡守,然后在翟璜的举荐下派乐羊去灭了中山国。回头接着说吴起啊,打仗摧枯拉朽,为政也真是一把好手,不知道是不是从李悝那学了点什么秘籍,一系列政策在河西实施,使魏国彻底消化了这一战斗成果,甚至当地秦民还极为拥护魏国的统治,气的秦国捯不上气来。

阴晋之战(第二次西河之战)

地形图

吴起在河西这一呆就是20年,把他的施政策略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实践检验,并且改革兵制,训练出了闻名天下的魏武卒,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名义上的国家专业常备军。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正好这时候,秦国这个磨刀石蹦出来了。因为魏国占领河西地区的缘故,导致秦国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而且战略纵深无险可守,随时都有被魏军端了老巢的可能。经过多年的准备和积蓄,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五十万大军,誓要夺回河西之地,出兵阴晋,这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对战的双方一面是举倾国之兵来势汹汹的秦军,一面是被调教的士气高昂、求战心切的五万魏国新军。这一幕熟悉吧,就是前几年热播的《大秦帝国—裂变》的情景,只不过双方角色调了个个,作者果断赤裸裸秦粉,这么写他也好意思。好了,战争……哦不,屠杀,开始!魏国这精挑细选没立过战功、基本没怎么上过战场的新军,把五十万秦军杀的是个人仰马翻、大败亏输。公元前387年,吴起再次举兵伐秦,向秦国腹地深入,大有一举灭秦的架势,这时候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