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世宗柴荣不死,能不能灭辽?能不能建立像唐朝一样疆域辽阔的伟大帝国?

說好吥見面119


不可否认,周世宗柴荣在五代时期的确算是一代雄主,而且,他在位的时间也充满了机会。当时,辽国的皇帝是辽穆宗耶律璟,此人是辽国历史上有名的昏聩之主,人称“睡王”,喜好喝酒打猎,从来不理朝政,此人在位期间辽国正经历着“中衰”。



所以,周世宗本身的能力,加上对手的无能,造就了周世宗一个月内北伐连克三关三州的记录,幽州,唾手可得。然而,周世宗却在即将完成克复燕云的大业之时,突发疾病并迅速去世,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然而,周世宗即使不那么快撒手人寰,他就能建立如唐朝那样辉煌的帝国吗?显然不可能。

周世宗时期,无疑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期,自身强大而对手暗弱,且燕云百姓依旧心向中原政权。可以说,柴荣完全可以收复燕云。但是,收复燕云,也已经是极限。

为什么这么说?收复燕云,名义上是在进取 实际就是为了防御。因为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地位,就是防备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的天然屏障,有了燕云,就能够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所以,柴荣收复燕云,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防御。而后周的士兵一旦出了燕云,到了平原之上,根本不是辽国铁骑的对手。

另一方面,柴荣连北汉都没有消灭,事实上,北汉一共耗死了两位武德充沛的皇帝—宋太祖和周世宗;而此时,后周只不过是众多割据政权中的一个。契丹此时已经建国五十年,根基已经深厚,后周以一割据政权之力,是没有可能抗衡强大的契丹大帝国。



最后,契丹已经不是传统的游牧政权,向匈奴,突厥那样打不起消耗战。经过唐朝时期文明的向外辐射,契丹人在建立政权后,仿照唐朝设立了一套稳定的行政机构,在生产方面也效仿农耕民族。如此,则契丹已经成为了完善的封建国家,既具有农耕政权的稳定性,也兼具游牧政权的军事水准,中原王朝,难以与之抗衡。

所以,柴荣不死,固然能收复十六州,但十六州收复后,也只不过能做到更好地防御罢了。至于恢复唐朝的辉煌,在当时的背景下,没有可能。


庭州行者


学术界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周世宗柴荣的死是中国历史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对于这种观点,我是认同的!下面,我就自己的看法谈一下:

一、从结果上来看,从五代以后,确实汉族人的政权经历了近千年水深火热式的考验,不断地被异族吊打,两次被异族统治,一次未遂,这在以往的汉族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绝对不是历史的巧合能解释得了的。而问题的焦点指向了五代,不用问,肯定是五代这段时间发生了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事!

二、周世宗柴荣在整个历史上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在五代时期的确算是一代雄主,而且,他在位的时间也充满了机会。当时,辽国的皇帝是辽国历史上有名的昏聩之主,辽国正经历着“中衰”。所以,周世宗本身的能力,加上对手的无能,造就了周世宗一个月内北伐连克三关三州的记录,幽州,唾手可得。然而,周世宗却在即将完成克复燕云的大业之时,突发疾病并迅速去世,如果活着,或者多活几年,收复燕云十六州,甚至于灭辽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

三、柴荣的死造成了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功败垂成;二是江山的易主。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件事的后果:

1、对于燕云十六州,稍有历史和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它是横亘在汉民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天然屏障,有点类似于中东的戈兰高地,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失去了它,无论是对汉民族政权还是对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来说,等于去掉了对敌人的设防,这是在近千年的时间内汉民族政权被吊打的原因之一!

2、柴荣的死造成了赵家兄弟的成功上位,由于这种特殊的政权更迭方式,使得赵宋制定的国策中心背弃了数千年的以武统文,选择了以文统武,这等于抽掉了汉民族的脊梁!在宋立国以后,程朱理学的兴起,八股文,愚民政策等又进一步把这种错误的政策予以强化,加上崖山海难等让民族精英的丧失。使得我们的民族一步步走下了神坛。

综上所述,如果不是柴荣的英年早逝,历史必定有大的正面改写,不仅仅是建立像大唐那样的一个帝国就能打发得了的!


弥勒徒


这个问题不好说,世上没有如果,不过看过一本书上边有句话好像柴荣讲的〔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以〕,感觉这个皇帝很有报复。

后周都开封。本来疆域就没多大,盛时疆域也就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部分地区,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的一部分。四面八方全是敌人,自己在位也就六年,如果能多活个几十年还是有可能的。


欧阳修曾这样评价柴荣,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柴荣也算一代明君,清吏治,选人才,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即位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柴荣讲:‘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 〕,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还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等等。〔总结如下,柴荣如果能多活几十年同意天下还是有希望的〕。


颖川名士


(一)假如柴荣再活三十年,能否灭了辽国?

1,先看看后周世宗柴荣的实力。柴荣的偶像是唐太宗,他的身上也的确有唐太宗的一些优点:深谋远虑,赏罚分明,身先士卒,战功赫赫。他为自己定下的三十年远期目标是“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矣”,他定下的“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也被宋朝所采用。可惜的是,他在位仅六年不幸英年早逝。即使在短短的六年中,柴荣也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将领(如赵匡胤、李重进等),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北伐辽朝。尤其是北伐辽朝时,兵不血刃,42天连取三关三州,可见兵威之盛。可以这么说,东西南北都被柴荣打了个遍,而且全部获胜。

2,再看看后周最强的对手—-辽朝的实力。辽朝在连续灭亡后唐、后晋两个中原王朝后,充分展示了肌肉,已经成为可以和唐代的突厥相媲美的强大力量。帝王层面,辽穆宗虽然荒淫无道,但其后的辽景宗、萧太后,均是有为之君。将领层面,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都是一代名将。社会层面,由于辽朝汉化充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而且,辽朝的内讧没有突厥严重,被金灭亡之前始终没有出现分裂。地理方面,辽朝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均是北方的战略要地,易守难攻。

3,因此,综合双方实力,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因素,我的结论是:后周在辽穆宗时期对辽作战,有可能多次获胜,但是灭亡辽朝的概率不大。

(二)假如柴荣再活三十年,能否建成像唐朝那样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1,我们先看一下后周南、北、西各个方向的政权分布情况。(1)南部,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统一南方没有问题。(2)北边,同上所述,可以败辽,但难以灭辽。(3)西部,河西走廊有甘州回鹘、归义军政权 ,西域地区高昌回鹘、喀喇汗国,以后周当时的国力,即使柴荣雄才伟略,有唐太宗之风范,但缺少像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绩、苏定方这样超一流的人才梯队,所以想全部攻灭上述诸国,存在较大困难。

2,所以,我的结论是:柴荣帝国的版图有可能比宋朝更广阔,但是无法达到唐朝极盛时的疆域。



前哥说历史


周世荣不死能否统一全国?这是问题很明白,周世荣不是一代枭雄,也没有多大的志向,连赵匡胤叛变都处置不了,何谈统一全国,一个国家的病变肯定不是一时冲动而发,很可能计划很久,决不是皇袍加身就成功的,所以说周世宗是一个庸君,不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贤明君主,即便不死也不可能统一全国。




张思远33


这个问题很不现实,就说当时吧!周世宗也不是伟大的王者,因为历史上伟大的王,他们在中年,可以说在建立王朝时已经把立储的事提前商议!这是一个帝国的立国之本,长盛不衰的原因!而周世宗却没有这种伟大的想法和安排!所以这证明,他就是不死也不可能建立一统天下的帝国!




雪神DE風铃


这个完全有可能,周世宗柴荣是一个很有壮志的皇帝,只因寿短,被赵匡胤夺了位,人们不是很清楚他,首先其自身也是苦出身,后长期追随姑丈郭威身边练历,为人谦和,毅志坚定,郭威儿子被杀尽,但女儿女婿有,女婿也是大将军,柴荣没水平,郭威也不会传位于他,柴荣继位后亲征南征北战,多有胜杖,周边虽一些小国尚存,然皆实力大损,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柴荣善待群臣自古公认,将士用命,其胜赵匡胤之处在于合法继位,将士不会生二心,如此帝王若寿够长,统一南方后,筏辽胜算极大,完全可比朱元璋筏元




顺藤瓜236


宋朝在我们印象里似乎是固定的"积贫积弱",但是实际上虽然宋朝极力打压武将,压制尚武精神,但是军事上已经做的相当可以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宋朝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也失去了养马地,还是强本若末的军事政策,这就导致一旦敌人突破边境防线,几乎就是一马平川的打到京城汴京。

燕云十六州是儿皇帝石敬瑭送出去的,这几乎害了宋朝几百年。


未来3区科技


柴荣真是中国历史上最可惜的皇帝。北周的宇文帝虽说也很可惜但在他之后,还有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都是一时之雄。柴荣走了是赵匡胤走了是赵光义一个不如一个。直到被灭族。华夏等了几百年才出了一个没文化没根基没长远眼光的放牛娃重新举起华夏汉族的旗帜。


剑1908


宋辽决战的歧沟之战,太宗打的太业余了。他根本不是什么军事家,他只是一个军事爱好者的水平。太祖在,不会输的那么惨。如果当年柴荣能多在位十几年,也不会是后来的那个局面。他会是大一统帝国的一代雄主,阴差阳错,周世宗,宋太祖,接连早逝,后面的人,勉力接手,导致帝国国运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