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的尿路感染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

一、尿路和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泌尿系统根据位置的高低自上而下依次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的肾盂和输尿管为上尿路,膀胱和尿道为下尿路,发生在上尿路的感染为肾盂肾炎,发生在下尿路感染为膀胱炎、尿道炎。尿路感染大多是从尿道口逆行而上,所以上尿路感染一般合并有下尿路感染,感染也会更重。

尿路感染除有感染的一般表现比如发烧、寒战、头痛、白细胞升高以外,还有它特征性表现比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我们称尿路刺激征,此外,还会出现腰痛,尿中白细胞等,严重者出现血尿,甚至说肉眼血尿。

二、反复尿路感染的原因

已婚女性最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这是由女性的解剖特点决定的。女性的尿道口与肛门比邻,肠道的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特别容易进入尿道,女性的尿道短而直,细菌很容易逆行向上而形成感染。房事活动把下尿道的细菌推挤到膀胱也是常见的原因。此外,女性的生理过程比如经期经血容易滋生细菌、孕期胎儿挤压导致排尿不通畅等都容易发生感染。

以下情况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

1、肾脏疾病:比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多囊肾,肾囊肿等;

2、尿路梗阻:结石、肿瘤、尿道狭窄、输尿管畸形、前列腺肥大、膀胱麻痹等原因导致尿流不畅,细菌不易排出而大量繁殖;

3、医疗操作:导尿,膀胱镜检查等;

4、长途旅行:劳累,喝水少,卫生条件差;

5、糖尿病:高血糖为细菌提供了营养,糖尿病患者不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而且容易发生全身的感染;

6、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粘膜退变,抵抗力下降;此外,老年女性骨盆底部肌肉松弛,膀胱下垂,收缩力下降,也是感染的原因。

特别提醒:有近一半的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后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感染容易被忽视而任由其发展,感染严重了出现发烧,人们又习惯性的认为是呼吸道感染而误诊。所以说,老年女性发烧一定要进行尿液检查。

男性和儿童很少发生尿路感染,一旦出现,一定要查查是不是有上述的原因,还要排除是否有结核。

偶尔发生的尿路感染没什么可怕,但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有可能损害肾脏,因慢性肾盂肾炎引起尿毒症者并不罕见,所以还要引起重视。

因尿路感染是个常见病,一些人发生感染后随便用点药,这对轻的感染倒没什么,但重的感染可能导致治疗不彻底并诱发细菌耐药,最后形成复发性感染和难治性感染。所有,尿路感染一定要进行正规治疗。

正规抗菌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对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患者,在给予抗菌药物前应及时留取尿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是什么细菌感染、用什么抗菌素最有效。

一般来说,急性非复杂性尿路感染80 %以上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复杂性尿路感染也以大肠杆菌为主,约占30%~50%,其它还有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培养的时间大约3天,在结果出来前可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抗菌素,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对于下尿路感染的患者,一般口服使用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对于上尿路感染,初始治疗多选用静脉用药,病情稳定后可酌情改为口服药物。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对于急性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疗程基本为一周,但上尿路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疗程一般为2周,千万不要吃两三天药症状缓解就停药。

此外,治疗尿路感染还要有耐心,不能用一种药,两天不见好就换药,换了两天不见好再接着换,如果这样,既治不好,又容易产生细菌耐药。

3、定期随访:

感染治愈了,要定期复查。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

(1)氟喹诺酮类:比如左氧氟沙星或者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2)头孢菌素:2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对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属的杀菌效果较好,而3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有很高的杀菌活性。

(1)氟喹诺酮类:如果未被用于初始治疗者。

(2)脲基青霉素(哌拉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3)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等,增加了对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

(4)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

四、尿路感染如何预防?

1、多喝水:尿液冲刷是对尿路最好的保健。多喝水,保持足够的尿量(1500~2000ml)会大大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养成喝水的习惯,不渴也喝。

2、好的卫生习惯:最好每日洗澡,勤换内裤,不要坐浴。房事后清洗,不要憋尿等。

3、积极纠正好发因素:比如控制血糖达标,积极治疗肾脏病,及时解除尿路梗阻,积极治疗妇科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