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伤孩子的7句话,第3句你一定说过,请父母们嘴下留情!

别让你的语言“杀”了孩子。

——睿妈

伊索说,舌头可以说出史上最动听的话语,令你心花怒放;也能说出比毒蛇还恶毒的语言,伤人性命。

所谓“言传身教”,父母除了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外,还要在言语上循循善诱,劝善规过。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言语不当,就有可能在孩子心底烙下一个抹不掉的印记,甚至将孩子指引到一个错误的方向。

下面这7句看似平常的句话,却在无意中伤害着孩子,看看你说过几句?

1

这么简单你都不会,怎么这么笨

睿妈的一个朋友是位小学教师,有次课堂上,她叫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那个被叫起来的男孩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答案,最后急得直掉眼泪。

朋友安慰他说,不知道答案没关系,回去好好复习就行了。

谁知,男孩听老师这么一说,哭地更大声了,边哭边说:“妈妈说我脑子笨,怎么学都学不会。”

朋友惊讶于男孩的父母竟然会对孩子说出如此伤人的话,她又询问了班里的学生,谁还听过爸爸妈妈说这句话。

让她震惊的是,班里一大半学生都举了手。

睿妈不知道说这些话的家长本身是不是聪明绝顶,无所不知。但这种对孩子智力产生质疑和攻击的话语,不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会变得没有自信,经常自我否定,性格也会变得懦弱、自卑。

世上没有完美的小孩,更不会生下来就有十八般武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请父母们多一点耐心和鼓励。

2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在一辆公交车上,4岁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哭闹不止,年轻的妈妈制止无果后,生气地丢下一句“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车上的乘客以为妈妈只是吓吓孩子,没想到公交车停下后,这位妈妈竟然真的丢下孩子独自下车了。

孩子看到妈妈走后,一个人在车上哭的撕心裂肺。好心的乘客将孩子送到了警察局,当警察联系到了孩子的妈妈后,却没想到她在电话那头冷冷地说:“这个孩子我不要了,你们愿意送哪儿就送哪儿去吧。”

最后,还是孩子的爸爸赶来接走了他。

孩子爸爸说,当天他和老婆吵了架,老婆一气之下才不想要孩子的。

睿妈当时看到这个新闻后,气到发抖,为人父母,怎么可以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将孩子随意丢弃在陌生的地方。

被父母抛弃过的孩子,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将会伴随他的一生。长大之后会变得极度缺乏安全感,对别人也很难产生信赖。

睿妈在这里呼吁各位家长:千万不要随意丢下孩子不管,说说也不行!

3

不可以

妈妈,我可以自己洗碗吗?

不可以,你会摔坏的。

妈妈,我可以去外面堆雪人吗?

不行哦,外面太冷了。

妈妈,我能自己去买东西吗?

不可以,小孩子出去会被骗的。

你是不是经常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予以否定?因为各种原因,总是不敢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

“不可以”、“不行”、“你不会”,这些否定的句子大概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

很多人不知道,如果孩子长时间被灌输同一种意识,会产生强烈的心里暗示。本来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会下意识地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

在安全范围内的事情,如果父母把“不可以”换成“试一试”、“相信你自己”这种鼓励性的话语,也许对孩子来说,会是另一番心情。

没有谁的成长之路是平坦顺遂的,不要害怕孩子摔跟头,多尝试几次总会站起来的。

4

你看看人家

大概每个人的童年中都出会出现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他完美无缺,无所不能。是爸妈眼中的天才,是众人口中的佼佼者。与之对比的,当然是这个有着众多缺点的自己。

有人曾在知乎上提问:你这辈子最恨的人是谁?

有位网友回答: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到大,家里人总是拿她和各种优秀的人对比。她考了80分,爸爸会说谁家的孩子考到了100分;看到她的房间凌乱,妈妈会说谁谁有多懂事,从小就帮着妈妈干活,哪像你,每天就知道吃......

她想不通,为了迎合家人,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他们的肯定,看不到她独有的优点。

别的孩子再好有什么用呢,自己的孩子才是真的爱你啊!

别再拿别的孩子和自家孩子做对比了,这种毫无意义的对比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会加深亲子之间的裂隙。

5

你看人家都生气了

有次在公交车上,坐在我后面的是一对母子,男孩大约三四岁的样子。

在整个行车过程中,小男孩一直不停地在踢我的座位,而他的妈妈没有丝毫制止的意思。

我委婉地告诉孩子妈妈,请让孩子坐好,万一刹车很危险的。

这位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小声告诉孩子:“快别踢了,你看阿姨都生气了。”

说实话,我当时听到这句话真的很无语。

一,我并没有生气;二,这并不是别人生不生气的问题,难道别人不生气就可以就可以继续错下去?

生活中,睿妈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别弄了,你看人家都生气了吧?”这句台词的潜在意思就是:你看你一个大人还跟个孩子计较,真不懂事。

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应该让风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具体错在哪儿了,知错才能改正。如果一味地偏袒掩护,甚至将过错转移到别人身上,那么孩子永远不会意识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6

只要你乖乖听话,我就给你买这个

睿睿3岁的时候第一次进入了叛逆期,对我的话不再言听计从,还经常发脾气。

当时我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回去还要面对一个爱发脾气不听话的小孩,精神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来回徘徊。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让孩子乖乖听话的“好方法”。

例如:

睿睿晚上10点还不愿意睡觉,我会告诉他,“如果你乖乖睡觉,妈妈明天就给你买喜欢的小汽车。”

睿睿早上不想起床去幼儿园,我就告诉他,放学回来妈妈带你去吃麦当劳。

不得不说,这种方法的确很有效,那段时间,我们告别了“鸡飞狗跳”,重新变得“母慈子孝”。

真正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是在某天晚上,睿睿洗完澡主动钻进被窝,露出头对我说:“妈妈,我要睡觉了,明天你要给我买小飞机哦。”

“你不是已经有小飞机了吗?”

睿睿从床上跳起来,着急地说:“你说过,只要我乖乖听话就给我买的!”

那天晚上我反思了很久,为了让孩子听话,不再给我增添烦恼,我将那些孩子本应做的事情变成了一种交易。而孩子在这场交易中学会了如何讨好卖乖,却忘记了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

从那以后,我改变了教育方法,不再用物质奖励去诱导孩子,而是放下手头的工作,陪他一起做游戏、读故事,用言语去鼓励他,夸赞他。

一段时间过后,睿睿开始主动去做自己的事情,并且没有再向我要奖励。

其实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比任何玩具都要有用得多。

7

现在知道后悔了,早干嘛去了

在纪录片《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有一个镜头给睿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比赛中,作为福原爱对手的二年级小男生输掉了第一局,他哭着回到家长身边,换来的不是安慰,而是冷嘲热讽的一句话:“自己不好好练习有什么办法。快打球去,去!”

而福原爱第一次面对失败时,妈妈没有责备她,反而为她加油,给她鼓励,并指出她几处失误需要注意的地方。

两位家长在面对孩子失败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注定了孩子今后将走向不同的人生高度。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睿妈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打击孩子:“以前不好好学习,现知道后悔了,早干嘛去了!”

这样的冷言冷语,对一个伤心难过、极度渴望安慰的孩子来说,比失败的打击更残酷。

孩子失败时,是最伤心无助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个鼓励的拥抱,陪他一起找出问题的所在,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

家长必读讲堂小古老师说过: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肯定和赞美是最高的奖赏。同时,那些冷漠、讽刺的话语也是伤害孩子最深的毒药。

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请各位父母谨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