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还没有铁锅,那古人是怎么做饭的?

微影悼红


铁锅的发明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厨艺的历史进程,正因为铁质锅具的出现,煎炸烹炒,五花八门的菜,北京的爆肚、西湖的醋鱼、四川的鱼香肉丝、东北的铁锅炖鱼,还有大多数男性同胞们喜爱的爆炒腰花。

不得不再说一句,铁锅真的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创造。幸福的我们可以享受铁锅带来的美味,但在千年以前,没有铁锅的祖先们用什么做饭烧菜,难道天天吃烧烤吗?

在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也很疑惑,所以我就去详细的查了资料,不看不知道,原来我们祖先用的炊具是这么的精致。不慌,我倒着一个个的说,先说铁锅,再来釜、甑、镬、鼎等。

铁的出现在考古研究上,最迟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最初的铁矿产量很低,因此铁极为珍贵,直到汉代铁都是有国家进行直接管控,所以说铁锅不可能大面积推广,但是据考古发现,在出土过汉代铁质的炊具,不过形状跟釜类似,与现代铁锅相差甚远。不过这些奢侈的东西都是属于贵族阶级的,宫廷王室才能享用。

铁质炊具在唐代就已经相当成熟了,在武则天时代,武则天个人就非常喜欢吃用御膳房大铁锅做出来的菜肴。到了宋朝,铁锅才在普通百姓家里普及流行,两宋市井美食文化如此发达,一大原因就是因为铁质锅具的普及。

在1987年发现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货物中,就发现了大量的铁锅,可见铁锅和瓷器都是当时宋朝的主要出口商品。

那么唐代武则天就在吃铁锅炒菜了,那老百姓吃什么呢?经济文化发达的唐朝,铁制品已经相当成熟,富裕的人家一般或多或少的都有铁质炊具,如铁釜,铁埕等。米饭和烙饼就是当时的主食,翻炒等烹饪手法在当时条件不允许,所以大都是以调料肉类蔬菜煮成汤作为辅食。汉代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陶制的釜,陶制的甗还有陶制的鼎。偶尔会有青铜的餐具或炊具,但那时少数人的,一个村或许里正或族长家里有。除了用来煮食物意外,没有其他的烹饪手法。最有名的就是项羽的乌江前破釜沉舟,这破的釜就是陶釜,一摔一个碎。还有甑和鬲,煮火锅的必备佳品,受热均匀。

再往前,战国,周,商等朝代的炊具除了形制上的的些许变化,在普通百姓家里都是用的陶制品,青铜的都是贵重金属,再再往前新石器,河姆渡连金属制品都是稀有的,更别说用来造其他的生活用品。


说的不对的,还请朋友们板砖敲打一下。


九度月光


这个问题就是错的,宋朝之前当然有铁锅,汉代就有铁釜,只是由于汉人多有用陶器做明器的传统,所以真正的铁釜出土较少,但并不是没有。

而所谓的宋以前古人用青铜釜的说法,实在让人看了头疼,哪儿用得起,铜器的价格远远超过铁器,怎么可能大规模普及到老百姓那里去做炊具?

事实上,宋代之前没有的是“浅底炒锅”,注意这个描述,就是整个锅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浅底”使得锅的受火面增大,同时,铸造也减少了厚度,使得热传导更好,也就可以实现“大火爆炒”。

在宋之后,炒菜开始大规模普及,而在这之前,只能是蒸煮烹之类的手法,而炒菜锅也和“做饭”没有关系,只和“做菜”有关系。

事实上,古人的做饭,曾经用过的炊具材质,有青铜器(极少),有陶器,有铁器,既有蒸饭、也有煮饭,具体的器型不少,比如甗类似于釜甑的作用。甗的下半部是鬲,上半部是甑,这种蒸食器一直沿用到汉代。

综上所述,画个重点,就是作为做饭的炊具,铁锅早在汉代就非常普及,宋代新出现的只是“浅底炒锅”,仅此而已。


刘三解


看了这个题目,觉得题主为古人操心过多了,从史前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吃熟食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古人,宋朝之前的古人做饭的工具多着呢。

题目说宋朝之前没有铁锅,这种说法不严谨。宋朝之前铁锅不普及,这是事实,但是铁锅却是存在的。冶铁技术,在汉朝时就有了,不过铁矿珍贵,铁属于国家战略物资受到严格控制,那时候铁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制造武器,另一个就是制造铁犁等农具。至于铁锅,那是正儿八经的奢饰品,只有王公贵族家里才用得起。

汉代另一个用得起铁锅的地方是军队,从一些出土的遗迹来看,汉代部分部队配备了铁釜,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铁锅。当然,其性质跟今天的铁锅差别很大,看下面图片就知道,当时的铁釜很深,不像今天铁锅这样浅。两者在使用上差别也很大,汉代铁釜烹饪方式主要是蒸煮炖,现在的铁锅则以炒为主。

(汉代铁釜)

回到题目本身,在铁锅普及以前,平民百姓用什么炊具呢?

占主流的,当然是用泥巴做的陶器。毕竟泥巴到处都有又不值钱。

古代的炊具没有锅,一般是镬或者釜,镬与鼎类似,多为铜器,普通百姓用不起。釜则多是陶制品,造价低,百姓能买得起。釜常与甑合用,他们俩是一对组合。除此之外,人们还有其他一些陶制器具用于烹饪。

在现在的中国菜中,炒是主要烹饪方式,但受制于器具和食用油,宋朝之前的古人基本不用这种方式。直到宋朝是随着冶炼技术的提升,铁矿产量提高很多,铁制的炊具开始进入普通人家,铁锅也就出现了。

如今,在乐清雁荡山上,还保存着一口北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铸造的铁锅,这口锅重18.5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铁锅。

自从铁锅普及之后,游牧民族在抢掠中原时又多了一项必抢物品,那就是铁锅。因为少数民族冶铁技术落后,中原王朝又把铁锅在内的铁制品列入严谨出口名单,他们只能靠抢。


凡尘往事


中国自汉朝时期就有了铁制炊具,大多仿制青铜器的样子,很厚重,都是达官贵人才能用。到了唐朝时期,也只有富人才能用得起铁锅。到了宋朝,因为冶铁工业的发达,家家户户都用得起铁锅了。从宋朝开始,中华饮食文化才真正丰富起来。

汉代已经有铁制鼎、炉、釜等,河南省南阳瓦房庄曾发现的一件汉代大铁锅,直径2米左右。

在没有铁锅之前,穷人只能用陶釜来煮汤,富人可以用青铜器或铜器。

西方铁锅出现的更晚

公元1100年左右,欧洲才学会铸铁技术。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有一口铸铁锅,常常当作宝物,立在遗嘱中传给后代。 十四世纪时的欧洲,相当于中国元朝时期,铁锅大多是底部有三支脚的釜型大锅。此时欧洲铸铁大锅的造价都十分的昂贵,并且锅壁非常厚,这是因为铸铁工艺不成熟导致的。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在宋朝之前,古人做饭多用陶、青铜鼎烹蒸食物。

上图为古陶

(上图三足鼎,三足鼎立即由此而来。)


(古鼎上都有两只耳朵,以便插入棍便于搬运)

照心看着这陶啊鼎啊的,抖胆说一句就连肉林酒池的商纣王其实也没吃过什么美味佳肴。

为什么?食物的制作工艺被限制了,被限制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铁锅,不能做到煎炒,他们每天只能吃蒸煮的食物,能吃口烧烤的食物就算改善生活了。口味比较单一。


(上图为古铁锅)

自从铁锅在宋代出现以后,中华饮食文化才得以丰满。煎炒蒸炸,厨师们大显身手,人们才得以享有口福,过起了有滋有味的生活。


天中照心


首先要纠正提问里的错误:谁说宋朝以前,中国没有铁锅?

中国的生铁冶炼,诞生于春秋时代,而做饭用的铁锅,最迟在汉代时就已经出现,河南南阳就出土过两米长的大型铁锅。湖北当阳和广东潮州等地,也陆续发现过隋唐时期的大铁锅。中国人用铁锅做饭的历史,保守估计也有两千年。

不过,限于冶炼技术有限,在宋朝以前,铁锅确实比较少见。宋朝以前中国人做饭,老百姓主要还是用陶制的炊具,而王公贵族们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主要是铜制炊具,唐朝时铁制炊具开始在贵族圈普及,普通人家也有部分铁制炊具。直到宋代时,由于铁产量激增以及锻造技术的进步,铁锅变得便宜耐用,这才走进千家万户。

但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铁锅,形制和前代也不同。宋朝有了“浅底炒锅”,这种铁锅底部比较薄,受热面积大,因此可以实现爆炒。也正因如此,到了宋朝时,中国人做饭才真正实现了“煎炒烹炸”。这一点,也是宋朝和前代区别极大的。

不能爆炒的年代里,古人都是怎么做饭呢?以汉朝来说,汉朝人做肉菜,基本都是“炙”,也就是放在炉子上烤。以《说文解字》的解释说“从肉,在火上”。而且汉朝人不单要烤肉,还要烤鱼。以汉朝乐府诗《羽林郎》的说法,就是“就我求珍肴,金鱼鲙鲤鱼”。类似“鸿门宴”这类的高档宴会,楚汉群雄们大快朵颐的,其实就是烧烤。
而除了煮以外,宋朝以前中国人常用的做饭方法,还有煎,比如把鱼肉放入釜里,加水后用火烧,一直烧到汤干了后,再加上佐料,这就是煎,如果还保留着一点汤汁,那就叫熬。汉朝贵族喜欢吃的煎鱼,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在那个年代里,能吃到炒菜,是个多么幸福的事情。以这个意义说,铁锅的演进,确实是个重大的贡献。

历史风云录


没有张屠夫,难道就要吃带毛猪?没有铁大锅,其实炊具还有很多。当然,鱼香肉丝是炒不了了,但水煮肉片,清蒸桂花鱼还是可以的。生鱼片,炙肉之类,更是不在话下,而且相当美味,所谓“脍炙人口”者是也。

《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釜和甑是成套炊具,要配合起来使用。釜在下层,作为水锅,盛上水,烧火煮水使蒸气上升。甑的底部有细孔,放在釜上,用作蒸锅,米谷鱼肉,一蒸了之。釜和甑中间用多孔的箅子隔开,既便于蒸气上升,又阻止上层的米谷漏到下层,相当科学。


青铜时代,甗类似于釜甑的作用。甗的下半部是鬲,上半部是甑,这种蒸食器一直沿用到汉代。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一件铜甗,里面还放置有东西,却并不是米谷食物的遗迹,请你猜猜猜,里面究竟放了什么神秘物品?



古人喜食羹。诗曰: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把肉或菜切碎,调和五味,汁多汤浓,想必滋味不错。做羹,较简易,一口大锅即可,熬呗。《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大言不惭:“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大约那时羹是通常易见的食物。

古人煮肉,还有一种重量级的炊具:鼎。圆腹三足、方形四足都有,左右有耳,可供穿铉抬杠。一只鼎中一般只煮一种肉食,以免串味。钟鸣鼎食之家,列鼎而食,用匕(长柄匙)从鼎中把肉匕出来,放在俎(长方板)上,用刀割着吃。

早先,据说青铜材料不太行,有时鼎中之肉还未煮熟,鼎腿却被烧化。那时,就先在陶器中把肉煮熟,再倒入鼎中。鼎是贵族所用,不同等级的贵族拥有鼎的数量各不相同。寻常百姓,则用陶制的鬲盆盂罐。


莫安排


看到题主说的宋代以前还没有铁锅,真的是不敢苟同,学过历史的都知道秦朝及其以前都是冷兵器时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铜器时代,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冶铁技术了,所以说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已经有铁制品了,只不过说当时技术不成熟,而且价格昂贵。

的确我国是在宋朝时期冶铁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宋代以前也是有铁制品可以做饭的,只不过说价格比较昂贵,很少人会用它做饭,更多的时候人们都是用青铜器和陶制品来做饭,其实当时青铜器也是比较贵的,像一些老百姓都是用陶制品。



我国的制陶技术还是挺先进的,像北宋时期我国就有五大官窑,像一些老百姓用的家庭器具当时都还是挺便宜的,所以说当时更多的普通百姓都是用陶罐做饭,后来陶瓷技术不断成熟,陶罐也就变成瓷罐了,直至今天我们都还在用瓷碗。


商丘身边事儿


先秦时期已是铁器流行

好多人都认为先秦时期青铜器众多就认为铁器还没用发明,殊不知当时除了秦国,其他六国已经已经部分用上了铁做的武器,秦国不用的原因是这时候用铁做武器的技术和品质都无法像青铜做武器那样成熟和登峰造极。秦国追求的是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所以就放弃了铁质武器。

做饭炊具的一些历史

最早做饭用的的炊具应该是直接放在石头上来烹饪,被称为石烹,所以那时候烹饪食物是没有煮这一说法的。到了陶器的发明,就有煮的说法了。再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古代到现代,青铜器、铁器、铝器、不锈钢等等都被运用到了炊具上。

最早我们把蒸煮一类的炊具称为釜,也可以被认为是锅子的前身。之后锅子的诞生,兼有这些功能,所以釜就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锅子给替代了。

而且锅子也不是宋代发明的,宋代之前就有了铁锅了,只是宋代应该是已经流行用锅子烹饪了。没有锅子之前就是用釜做饭,没有釜之前就是石头。


淡看天上月


铁锅没有,可以用其他方式。

比如砂锅,陶器等用具同样可以煮、蒸、炸。

也确实如此,宋代才出现今天的炒菜,也是因为铁锅得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