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祖孙三代个个抗日,活下来的老嫂子年过100岁

1938年7月,冀东抗日大暴动爆发,规模之大,来势之猛,震惊中外。

1、爷孙三代

滦县杨家院民风淳朴,但不畏强暴,是最早响应冀东抗日暴动的村庄之一。

这个仅有300人的小村庄,就有36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李恩良只有18岁,暴动前就是中共党员,参加了暴动第五总队。

第五总队是党员最多、战斗力最强的队伍。

由此,李灿一家卷入了抗日斗争的大潮之中。

1938年7月,五总队进驻杨家院。滦县伪警备大队立即以保安第一中队为主力,对杨家院“围剿”。五总队当即决定利用有利地形,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

李恩良的爷爷已70多岁,对即将参战的长孙说:“你要给爷爷捉个活鬼回来!”

“好!”李恩良回答。

中午战斗打响。敌人进入伏击圈后,被八路军拦截成好几段。经过一场激战,伪军不是被歼被俘,但是,保安第一中队长刘韬带着亲信利用一坟地继续顽抗。

下午三点,战斗还在胶着。再僵持下去,日军一增援,八路军歼敌就更难了。但是,八路军子弹不够,很难一鼓作气全歼这伙顽敌。李恩良的父亲李灿正在组织乡亲摘门板,运送伤员。在这紧要关头,他获知八路军缺乏子弹,立即从自家和村民家中搜集3000多发子弹,冒着枪林弹雨,亲自送到了火线。

有了子弹,战士们发动几次猛击,到下午五点钟,敌人全部举手投降。

在混战中,李恩良还真捉了一个“活鬼”——保安队的日军顾问。

2、弟弟、妹妹和祖母

1938年10月,五总队向平西根据地转移时遭到日军伏击,损失严重,再次返回冀东,化整为零。李恩良的家就成为了部队领导开会、吃住、商讨抗日的大事的据点。

每当领导们来了的时候,他的弟弟李恩田和妹妹就到村外进行放哨。

李恩良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改编为第一区游击队。一次,他们在陈家沟伏击日本汽车队。仅15分钟就打死日军20余名,缴获轻机枪两挺,长短枪20余支。

还有一次,在战斗中,一个日军以汽车为依托负隅顽抗,李恩良一把冲上去,用手枪打死这个鬼子,亲手缴获一挺机枪,后受到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的嘉奖。

日军发现杨家院是八路军据点后,立即进行报复。

一次,日军在搜剿李家时,抓住了李恩良的祖母,逼问李恩良的下落。她死活不肯说。日军用皮鞭抽打她,打完后,还索要每鞭5块大洋的手工费。

日军走后,祖母含恨而死。

3、忘恩负义的叛徒

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李家人不得不分散隐居在亲属家中。

日军特务队队长,就是叛徒门致合。他叛变前是五总队大队长,曾在李家吃、住过,很了解李家的情况,带着日军到处搜寻李家人。

1942年9月,门致合带着日军将兴隆庄包围。李灿正躲在村中的女儿家,来不及逃脱,结果被日军围在人群中。门致合发现后,指着李灿得意地说:

“这不是李灿吗?我苦苦找你几年都没找到,今天可找到你了。别看你留了胡子,你就是去层皮我也认得出你。”

李灿不搭理他,他又嚎叫:“你不记得我在你家吃饭,筷子都嚼细了吗?(意思吃得太多)”说完,亲自把李灿抓出来带走,回到滦县后,送进了日本宪兵队。

为了逼李灿找回儿子李恩良,日军先是好吃好住,好招待,不成,便把他投入大牢,严刑拷打。可也没逼出李灿的口供。

4、妻子

1942年冬,李恩良的妻子郝瑞兰带着孩子正藏在娘家,被叛徒门致合发现,派特务把他们抓到了日本宪兵队。孩子一个才4岁,一个还在怀里吃奶。日军逼迫郝瑞兰找回李恩良。

郝瑞兰说:“没地方去找。你们都找不回来,我一个妇道人家到哪去找?!”

日军指着大狼狗说:“你找不回来,就把两个孩子喂狗!”

郝瑞兰心想,娘仨个不能死在这里,多活一个算一个,便下狠心,舍一保二,骗敌人说:“我可以去找,这小的还在吃奶,得我带着,大孩子你们留下。”

日军信以为真,放了她。

郝瑞兰的浩然正气,感动了在场的一个特务。郝瑞兰走后,他立即把大儿子偷偷背出来,追到滦县城外,把他交给郝瑞兰说:“孩子爸抓住过我,没杀我,叫我回来,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给你放出孩子,表示我是一个中国人!”

5、跳湖牺牲

1943年3月,李恩良所在的3连去伏击日军,不料暴露了目标,被数倍日军包围。战斗打响后,3连三面临敌,一面靠着很深的湖泊。

李恩良主动提出留下3排掩护连主力突围。

连长同意了他的请求。在3排的掩护下,连主力成功突围。但3排经过一天一夜激战,只剩下李恩良和机枪射手李玉田二人。

为了不使武器落入敌人手中,两人抱着机枪,跳入春寒刺骨的湖泊中,壮烈牺牲。

李恩良年仅23岁。

在李恩良牺牲后,经过多方营救,李灿才被放了回来。

6、急中生智

李恩良牺牲后,郝瑞兰继承夫志,冒着生命危险,到滦县县城为八路军采购布匹、胶鞋等军用物品。

杨家院有个地主,叫李焕,在滦县城经商。郝瑞兰利用他贪财的心理,买了不少的布匹和胶鞋。

一次,这个家伙一面以高价卖物资,一面报告日军。郝瑞兰早有警惕,返回时本应出西门往西走,故意先出北门往北走。可还是没能摆脱日军和特务的追捕。她急中生智,立即从驴背上跳下来,狠狠地抽驴两鞭,驴受惊撒腿就跑,迅速跑回了杨家院的家中。

李灿见到驴和物已到,却不见儿媳,急坏了,马上将物资收藏,然后带着全家去寻找。郝瑞兰赶走了毛驴后,利用青纱帐向南跑去。日军和特务追到当年伪军中队长刘韬被歼之地,回忆起当年被歼之苦,急忙折兵而返。

7、老嫂子依然健在

1942年,在父亲李灿被抓进日军宪兵队后,13岁的李恩田带着满腹仇恨,也参加了冀东八路军。两年后,抗战胜利,他随部队征战东北,后来到平津战场,再到祖国南疆,又参加抗美援朝。后来,他成为了解放军一名师长。

在漫长的岁月中,他的爷爷、父亲李灿先后去世。

如今,李家祖孙三代中,李恩田还健在,他的老嫂子郝瑞兰刚过百岁,也还健在。她在抗战胜利时,也参加了八路军,新中国成立后,转业为地方干部。她的两个儿子参加工作后,也成为了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