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并未打算攻打紫禁城,后来为何会发生如此惨不忍睹景象?

提到清朝末期,尤其是八国联军齐聚京城,使得中国的古都一夜之间遭受重创。这八国分别是: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意大利王国(意)、奥匈帝国(奥)的八国联合军队。

至今,这一史实对于中华民族来讲,都是奇耻大辱一般的存在。那一段时期,被称之为庚子国变,最终,以慈禧太后出逃、联军攻入北京城进行一番烧杀抢掠为终结。

八国联军并未打算攻打紫禁城,后来为何会发生如此惨不忍睹景象?

殊不知,短短几天,清朝软弱的抗衡与联军铁蹄之下的肆虐,便造就了一场多年后依旧被世人关注的历史悲剧。其实,在当时的很多细节中,京城背后依旧有着满满的居心叵测,就如同当时外国人自己的说法:“复仇女神来到,她要去疯狂地索取,至于不可避免的报应,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仔细回顾细节,发生在京城的那几日浩劫,真的是中国历史上太过浓重的一笔。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当年,随着联军的逼近,北京城朝不保夕。由此,于1900年8月12日,慈禧太后开始不断召见大臣,并且,商议防御计划。

而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命令东交民巷的清军对使馆发起猛烈的攻击。与此同时,第二日,慈禧太后再次向南方各省发出了紧急命令,要求他们迅速北上救驾。当时的北京城,仿佛是一座巨大的军营。经过一个昼夜的军事调动,城里的各个角落都被仓促地部署了共约七、八万的清军,只待联军的到来。

八国联军并未打算攻打紫禁城,后来为何会发生如此惨不忍睹景象?

等到8月14日的凌晨,由于,俄军率先对北京城进行了进攻,随后,日、美、英三国的军队也争先恐后地投入了战斗。他们从北京城墙的东段开始展开攻势,虽然,联军和清军实力相差太过悬殊,可是,这却是联军进入中国以来,遭受到来自清军最为激烈的抵抗。

无论如何,以碾压姿态的优势不断深入攻击着北京城的联军,脚步也在不断向东交民巷推进。最终,英军得到先机,获得了第一个进入使馆区的荣耀。由此,使馆区内部的各国大使们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内外交困,终于得到救援。此时,也是夜晚时分,除了紫禁城,整个北京城已经完全被联军占领。

看到情况如此危急之下,美军又要开始对紫禁城发起进攻。此时的慈禧太后早在危急来临之前,先行离开了紫禁城逃难去了。但是,在这其中,却涌现了一位,在慈禧太后带着文武百官出逃之时,敢于捍卫清朝主权坚决留下,并最终成功与联军议和的大臣——寸开泰。

他的成长史,16岁中秀才,而立之年中进士,之后,留京成为刑部六品主事,所以,他始终有着极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在慈禧、光绪帝向西逃难之时,寸开泰坚守京城,最终,议和成功,使得朝廷在后续表彰他的功劳时,升官加爵至正四品中宪大夫衔。

八国联军并未打算攻打紫禁城,后来为何会发生如此惨不忍睹景象?

其实,在当时,联军知道美军想要率先攻入紫禁城之时,便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

虽然,各个军队的统帅默认了联军在京城的烧杀抢掠,但他们心中的共识,却是如果真的进攻了紫禁城,便会激怒整个中国民众,这样的后果是极其的严重。所以,在成功攻占京城后,如何处理紫禁城还需要从长计议。为了防止一国独占或是先占皇宫,所有国家的联军,在同一时间做出了统一行动。

这个行动就是:暂停对中国的紫禁城进行一切军事行动。但是,我们也清楚,当时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如今的先进与开明,他们也是刚刚从蒙昧中走出来的各个民族,对于物质有着极其深切的渴望。所以,在联军将京城中的清军逐渐驱逐到南北两方后,各国军队的指挥官便容许军队在京城内抢劫3日,而这样的行为,却被认定为合理合法。

史实中记载,当时的联军并没有打算攻击紫禁城,那么,为何会出现后来惨不忍睹的景象呢?

这是因为,表面上联军纵容了军队人员在京城烧杀抢掠、强奸妇女、逼良为娼。与此同时,虽然,没有公开表示允许军队洗劫紫禁城的主意,可是,他们却允许各国军队人员以参观的名义进入紫禁城。殊不知,人员如此庞大,人性的贪婪又怎么能在面对奢华至极的紫禁城,坚守参观的军令呢?

八国联军并未打算攻打紫禁城,后来为何会发生如此惨不忍睹景象?

由此,这些参观者们,虽然在夏天,依旧穿上了便于携带物品的冬衣,把目光紧紧地盯在可以随身携带的珍宝之中。最后,也一发不可收拾地引发了联军在紫禁城内烧杀抢掠的惨痛景象。由此,这一场空前的浩劫,发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当时,有法国媒体曾刊登过回国士兵的陈述:

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教士们做我们的向导,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

【《八国联军目击记》、《义和团抵抗列强瓜分史》、《清史稿·后妃传》、《龙陵县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