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境界

《高山流水》之曲,清脆而静美,纯净而灵动,欢悦而致雅。在这其间,人的愁绪与山河相融,其脉搏与自然同律,互相振频同奏,可谓是人间至高享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

其实,现流传于世的《高山流水》乐曲并非伯牙原著,乃是后人“心向往之”而作,但已足见神韵。

《高山流水》之妙,不在于曲乐之美,而在于生命互相照见。

“挥弦一曲几曾终。历山边,犹起薰风。门外客携琴,依稀太古重逢……”

在这里,有人与物的和谐,也有人与天的合一,最重要的是有人与人的灵魂相碰。

刹那间,万物的存在有了理由,人的存在有了意义,灵魂的存在有了实证

高山有了流水,就变得灵秀温婉,气象万千;倘若无流水,便似乎孤独而悲怆,气色颇显不足。

高山流水之情谊,如山载水流,水润山脉,互为依附、恩典,千年不变

高山流水之情谊,代表着大贤大德之交,其交在于贤德之同心、在于灵魂之契合,一见便能永恒;因而不同于小人相交,重在钱财酒肉,利尽则人散。

然而,知音不易得,实在可遇而不可求。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其以文载道,告之于众:修“高山流水”之德,遇“高山流水”之知音,传“高山流水”之道,此为人生一大快事。

今人浮躁,凡事只求眼前,交友只考虑利益,纵然丰富了物质,却缺失了精神。由此,便也失去古人高级趣味的体验,实为人生一大憾。

人生在世,寻寻觅觅,到头来,往往我们内心深处最想要的莫过于“高山流水遇一知音”,共同相忘于江湖。

当然,求知音并非一定在当世,当世有则幸甚,无则便寄情于后世。

自古许多名家高才,都是在当世寂寞无比,百年之后却获知音无数。

知音不会受时空所辖,其高德才情,自会超越时空,寻得“同道”之人,与之相交,互为光亮、或共同撑起一片星空。

如果你是一盏灯,你就会照亮另一盏灯;如果你是一个孤独者,你一定会懂得另一个孤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