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霍春阳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霍春阳是我国传统写意花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倾心中国文人画传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学术和文化滋养,致力于中国画人文精神的复兴。

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霍春阳作品

在艺术实践中,他以“净化人的心灵”为创作宗旨,推崇“中和境界,大中至正、至高无上”的君子之气,潜心追求虚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他的画以淡寓浓,以简寓繁,以疏寓茂,以轻寓重,意境高远,深刻体现出画家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中国画艺术精神与传统哲学思想的深思妙悟、独特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堪称当代“逸品”。

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霍春阳

在霍春阳看来,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境界”是人文精神的最高标准,是指人的精神所达到的万物归一的无对之境,是圆通的、天人合一的、中庸中正的,它也是永恒的,老子所谓“得道”是也。“得道”,人之精神则可立于不败之地。他认为,当下部分画家重“制作”而轻“笔墨”,沉迷于技术的精致而忽略了精神的沉炼,这背离了中国画的本质。“国画以神、能、妙、逸四品分其高下,其中画中逸品为至善。它是一种化育了的形象,即大化之境,较之范宽、李成等画中境界所获得的精神自由及表达能力,更加凝练而且不动声色。笔意、笔境、笔象都体现出博大的艺术境界和精神内涵,能寄至味于淡薄是抒情达意之极致,具有无限的内在张力,是为绝唱,所以不朽。从云山墨戏到逸笔草草,其中真谛在于画家以其内在修为随意而不轻浮,随意中的沉着淡定是一种高贵洒脱的韵度,如同每临大事有静气。”

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霍春阳作品

古往今来,举凡真正能够增智懿德、流传后世的文艺作品,总是以独具的魅力和特殊的方式传递出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使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可观瞻生活的胜景,又可实现认知的提升;既能获取艺术的欣悦,又能采撷思想的果实;既会深耕心灵的荒芜,又会增强进取的信心。唯其如此,文艺才富有力量和价值,也才能熠照时世、烛照人心,成为精神的火炬和心路的航标。

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霍春阳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中华美学精神的创作论和作家论,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就是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所谓“诗言志”“文如其人”“读其书,想见其为人”“道德文章”“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等等,都是这个意思。刘熙载明确提出“诗品出于人品”,“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毫无疑问,画品亦如文品和人品。

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霍春阳作品

关于人品与画品,霍春阳有他自己的体悟。他说,综合素质对于一个画家、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讲:画如其人,文如其人,字若其人。作为一个人,需要有品位、有境界,这样的人才是一个高格调的人。如果想画好画,首先就要做好人,人品即画品。作为画家,他的心胸应该是博大的,心态应该是平和的。他能够与众生同体,能够天人合一,这叫做物我两化,是尊天道的。古人说“以天地立心、以生民立命”,应该是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一种修炼。“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这正是霍春阳人品、画品追求的理想境界。

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霍春阳

霍春阳是当代少见的逸品画家,他的艺术不仅妙在赏心,而且贵在养心。在中国漫长的绘画艺术发展史上,“逸品”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写意画的审美标准。“逸品”说的核心内容是画家的人格。也就是说,画家要想画出超然的“逸品”,必须具备超逸脱俗的人格。正所谓:唯有独立的人格才会有独立的画品,唯有超然的情操才会有超逸的笔墨。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中,能践行“逸品”说的画家屈指可数。

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霍春阳作品

在传统哲学思想的陶融下,中国艺术虽然无例外地作用于感官,但从不满足于感官的刺激,而是千方百计地引导观者超越感官,在体味“内美”或称“隐秀”中,进入“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而只有深沉静默之境,才足以使内在的精神活动,在物我两忘中,达到一种超越艺术语言和物质世界的自由安详。对此深有体会的霍春阳,他的艺术正是有意疏离刺激人眼的色线形,在表现对花鸟情境的微妙感动的同时,努力把欣赏者的神思引向悠远无际的大化。他的画里着重表现的是一种“象外意”,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群体精神,是在更高的没有烦扰、没有困惑,没有利害的宇宙诗境中获得的灵魂净化和精神自由。

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霍春阳

霍春阳一直追求“无异言而生清净心”。只有不求异言,才能清净下来,才能进入一种“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境界。在霍春阳的画中,我们很少看见那种愤世嫉俗的冷漠和天老地荒的萧条。他的情怀正如他的名字:“春阳”,如春天里的朝阳般温暖平和。他的情,是“静”不是“愤”,是“境”而非“荒”。他说:“艺术首先要净化自己”、“去掉一切私心杂念和浮躁气”、“只有保持了纯正纯洁、质朴的心态,才会排除世俗的污染,只留清气满乾坤”。在历代文人的心目中,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其“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美好形象,赋予了画家取之不尽的灵感。霍春阳笔下的荷花,虽多秋荷,但少有残败之象,正是“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他画莲蓬,题道:“莲籽得时依旧长,文禽无事等闲来。”一派悠哉游哉澹澹的景象跃然纸上。他在创作中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人格的修炼和锻造健康的心态成为他艺术实践的重要过程。他在《双清图》题跋中写道:“兴来磨就三长墨,写得芭蕉和梅花。骨格纵然清瘦甚,品高终不染尘埃。”表现出了一个文人不入俗流、我之为我的品格。

霍春阳: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

霍春阳作品

霍春阳认为,当代花鸟画最大的问题不是图式而是境界。他说,林泉之心是特别必要的。当前我们的学生,学构图、学形式、学技巧,学一点写实的能力,这是远远不够的。所谓林泉之心,必须是一种朴素的,不受利益所驱动的,是一种纯朴的沉静之心。这种心,是没有功利主义的,这样沉静下来之后,才能悟到更深刻、更博大的精神境界。“无一言而生清净心”。梅兰芳先生主张的是“移步而不换形”,而现在我们处于一种“换形而不移步”,这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只在形式上打主意,在花样上打主意,这就太表面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外在的,没有深入地去研究,没有发现事物的本质。我们必须要有哲学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思考,那只能是表面,不会是永恒。我们受时髦所左右,不解决这个问题,心沉静不下来,就无法深刻的看待问题。古人说水静则清,火静则朗,心静则万物可观于心。得不到清心、静心,就不可能创作出这种心静的、有境界的艺术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