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职场是个技术活,别拿聪明当智慧啊

工作中,凡遇到聪慧,一点就通的新人会特别珍惜,难得,肯学,肯思考。做咨询这行当,最怕就是不动脑筋。面对未知的难题,面对年龄经验比自己长的客户,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逻辑会是我们极重要开山移石法宝。

前段时间,公司进行了员工晋升考核。执念,惜才,凡是看到考核中动了脑筋思考的同事总是怀有天然的好感。评级时全力说尽好话,使用仅有“建议权”。当看到聪明的同事脱颖而出,内心也跟着高兴。

等等。现在的我,后悔了。悔恨考核时的鲁莽,考虑的因素太少,太简单。一个有资质的好顾问,不仅仅是爱思考,很聪慧而已。那是加分项,或者老天眷顾。一定有些同样重要的东西被在那刻严重忽视了。

恶果只能自己背。于是,处理投诉变成自己的日常事务。

拜访客户不守时,放客户鸽子。前所未闻的存在。有个急事,有个意外太正常不过。提前告知,寻求谅解,另约时间即可。在不告知的情况下让全体客户痴痴等你一个人,不合商务礼仪,也是合作大忌。不懂还是忘记了?

自己比别人重要。客户电联了解情况,对话内容是“我怎么样,我怎么辛苦”。恭喜了,成功危机扩大化,完美引雷。因为“是的,客户错了,客户就该全体安安静静地等你芙蓉出水。客户错了,客户不该电话联系你了解情况。是的,你尽力了,你很受伤”。这年头,我错了,错的特别有理由底气的魄力确实只有聪明人才干的出来。

客户说:“难道我们错了?要不然你们顾问也不会语气如此强硬啊”。嗯,对不起。

一项工作完成了,整理一些访谈记录,应该是顾问师最简单的工作之一。周末没做完,拖到下周,下周在家休息,从周一催到周三,依然没做完。

入行多年,催一件简单的事情4次都不成功是第一次遇到。几个小时就能做完的事情,五天休息时间做不完,只能理解为当事人出大事了或者不想干了。

现在入职93-95年的新鲜毕业生比较多,真是不忍心语言暴力,怕受不了,当然也不应该,有话好好说。同事要离职,给的其中一个理由是“你看看现在的小孩顾问,做项目心寒”。

管人管项目也不少,难道是受不了刺激,就这点小事也值得大动干戈还需要写出来。又不是什么深仇大恨,就跟以往管项目一样“报喜不报忧”,自己扛下来就好。反正这样的事做的也足够多,老练得很。

停留在表面的隔靴搔痒越来越不像自己了。以前我害怕,害怕同事不喜欢我,害怕自己成为公司最讨厌的那个人。现在呢,发现压根不需要去讨好谁,自己有权利选择和谁做朋友,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欢你。

把心思花在事情上靠谱多了。而不是花在人上,人变化莫测,你去猜。公司就像一个大熔炉,别总想着要和同事成为朋友、亲人、那种可以给你两肋插刀的人,他们也指着老板发钱,也是打工的。工作是否完成、完成得怎样才是他们考虑第一位的。在工作基础上的互相欣赏结伴同行没有问题,别把职场当成交际场,职场上的人格魅力就是工作能力。

这样想,许多事情就豁然开朗了,关注事情要多于关注面子才好。

公司培养人,虽然是野蛮生长也没人特别关注质量这事,但如果有质量这一说的话,聪明和会思考是重要项,能讲课气质佳肯定要,品格优良做事符合公司价值观要看的更重。

写下这件事,是警告你我,公司的服务总则是否都还记得,有谁理解过吗?

面对客户:沟通第一,专业第二

面对公司:制度第一,人情第二

面对团队:合作第一,职权第二

面对工作:质量第一,方法第二

面对任务: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学《让子弹飞》,来,你来解释解释他妈的什么叫“项目质量就是我们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