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职业“天花板”的时候,你选择跳槽还是要求加薪?


昨天跟前同事小聚,说起跳槽的原因,是因为辛苦工作了4年,工资却跟同职位新招入的毕业生一样,内心有诸多的不平衡,最后选择了跳槽来获取更高一些的薪资。

前两天正好在问答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这样的现象在很多企业内不算是个例,所以今天想说说这个话题。

为什么跳槽获取加薪会比在原公司申请内部加薪容易一些?

第一点:你的价值

一个人在职场值多少钱,90%以上的人是在入职的时候,才会被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估值。而入职后,你的薪水只能根据公司内部薪资晋升通道来提高,也就是说按照公司内既定的薪酬体系来确定是否涨你的工资和涨多少。如果公司内部工资晋升的幅度没有同岗位市场薪资行情高,那你的工资就会低于新入职的员工,也会低于市场价。

举例说明:2015年招聘厢货司机2000块钱,四年后的今天按照公司内部薪酬体系,该司机工资是3500元,但是今天如果重新招聘一名同岗位的司机,工资的市场价起薪就是3800,那自然,你这个工作了4年的司机赶不上新入职的司机工资高。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具有一定职场经验的人来说,如果跳槽可能获得的工资是高于4000的,这对于一些人来说,跳槽则成了一种能够更容易平衡自己的选择。

第二点:企业盈利能力和KPI

在一些相对正规的中小企业内,工资总额是按比例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内部调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总体预算。

简单的说,如果企业今年的营收或者利润是去年同期的200%,那可能按照既定的工资晋升制度,今年工资普调的标准是50%(以上数据只是举例说明,并不具有任何科学依据)。

而在公司内部那些不能直接给公司创造利润的部门,比如行政、后勤、人资,员工个人的工作成绩,也就是KPI几乎和调薪关系不大,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薪资上涨的幅度最多只能拿个平均数,很可能最多也就是5%,这是很多企业常见的现象。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个人能力超过了调薪的幅度,那等于你是在这个岗位上的价值被放低了,在这个时候如果有其他的企业能够认同你的能力,跳槽就会得到比原公司更高的薪水。

第三点:其他因素

我在多年的人资工作过程中见过很多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不光是在招聘的时候,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很多员工认为当下的工资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匹配。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说几点可能是很多人不想说、不愿说、不能说的话。

A、就算你的能力很强,你很值钱,但是公司绝不会过分依赖于你的能力。如果是这样的话,公司承担的风险会非常的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离职或者怠工,会让公司发生“地震”,这是公司老板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情况。所以,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来限制你的发挥,让你成为一定可以被替代的人。这样就算你离开,公司也会把风险和损失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简单的说:企业老板不会允许出现功高盖主的员工!

B、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型的管理者。基于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大部分的人在一个公司内工作了五年六年,与同事、领导,甚至是公司都有了一定的感情联系,这种情况下提加薪,在很多人看来就像“抢钱”一样,很难说出口。

于是,作为管理者或者老板也会对加薪的事装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就是所谓的“你不说,我不提,皆大欢喜”!

C、跳槽的背后是“背叛”。没有一个人喜欢品尝“背叛”的滋味,作为老板来说表现的更加突出。如果你决定要跳槽了,那说明你已经有了“二心”了,与其用加薪来留住一个“不确定”的人,还不如提前找好你的“替补队员”。这是人之常情!

D、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包括HR的职业态度都会对员工加薪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企业不是很正规,各种建设不是恨完善的话,作为管理者或者HR来说,加薪是你员工自己的事,跟我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你想跳槽就跳槽,最多再招聘一个人而已。

E、薪资体系混乱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不平衡”。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尤其在一些“家族企业”内,员工加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是否开心。同等能力和岗位基础上,今天他看你顺眼,可能就给你加了1000,而给别人加了500,甚至没加。时间长了,一定会有人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是来源于能力的评价,而是来源于老板的不公。最后,跳槽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看到这里是不是戳中了很多人的软肋?这就是现实,谁也回避不掉的现实!

最后,简单的说一下跳槽。

今天你在A公司工资5000,跳槽去了B公司,工资7000,还是同样的工作内容,看似得到了更高的工资,其实高出的那部分是对你跳槽所要面临的风险的补偿。

因为,在新的公司,你要重新熟悉环境、重新融入团队、重新处理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风险。在新的环境中,这种风险通常是未知的,甚至是不可控的。

所以,职场有风险,跳槽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