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傀儡皇帝到一代仁君,汉文帝缔造大汉王朝盛世之路

“文景之治”作为帝制时代以来的第一个王朝盛世,一直以来就被人们广泛称颂怀念,开创这个盛世的汉文帝作为仁君的楷模也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薄氏本是秦末诸侯魏豹的夫人,汉高祖平定魏豹后,把薄夫人纳入了后宫,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薄夫人都没有得到汉高祖的宠幸。薄夫人后来在两个已经受宠的好闺蜜帮助下,方才得到汉高祖的临幸,生下了汉文帝刘恒,但是薄夫人与汉高祖的情缘也就到此为止,从此再也没有了下文。

刘恒长大后被封为代王,在母亲薄夫人的陪护下,离开长安,开始了藩王生活。一年后(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哥哥汉惠帝刘盈继承了皇位,但是实际掌权者却是吕太后,吕太后控制朝廷十五年后离世,她的家族也跟着覆灭,铲除诸吕的功臣集团和宗室集团为选立新皇帝展开激烈的讨论,一个意想不到的命运转折即将发生在刘恒身上。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被吕太后拥立的后少帝刘弘,既然吕氏家族已经覆灭,后少帝自然也要跟着下台,但是新皇帝由来谁做呢?有人提议齐王刘襄,因为刘襄不仅是汉高祖的长孙,也是首先起兵反抗诸吕的诸侯。这个提议很快被否决了,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考虑到刘襄的舅家势力强大,怕他们学习吕氏,又压制自己的权利。经过讨论后,功臣集团一致同意由代王刘恒即位,因为刘恒仁孝宽厚,薄太后谨良,在汉高祖健在的儿子中又是最年长的,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实际上,功臣集团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认为刘恒势单力薄,更容易控制住而已。

刘恒接到大臣请他当皇帝的命令后,并没有欣然表示同意,而是召集僚佐进行了讨论。刘恒虽然不在长安,却也知道长安刚经历过一场腥风血雨,他不知道这是不是个陷阱,僚佐们也意见不一,有的支持,有的反对。刘恒于是又找母亲薄太后商议此事,同样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实在没招,刘恒便找卜人算卦,看看天意如何,结果卦象大吉,刘恒这才决定进长安。刘恒带着僚佐进长安后,万事谨慎,顺利继承了皇位,无辜的后少帝刘弘及其兄弟则以不是汉惠帝儿子的罪名全部被杀死。

汉文帝即位后,提拔功劳最大的周勃为右丞相,并予以厚赏,还经常目送周勃退朝,周勃也安然享受着自己应得的权利和荣耀,直到有大臣提醒汉文帝不应该谦让,而应该提高自己的威仪时,汉文帝才逐渐收回对周勃的恭敬,有了皇帝必须有的庄严姿态。当然,周勃的权势时刻威胁着汉文帝的地位,等汉文帝熟悉朝廷的制度后,便故意问周勃决狱和钱谷的事情,周勃一介武夫,自然是答不上来,为此十分惭愧。不久,周勃在别人的劝说下辞掉右丞相之位,汉文帝随后取消右丞相之职,让左丞相陈平专为丞相。

陈平在前178年去世后,周勃再次成为丞相。前177年,汉文帝以“列侯留在长安,多不到自己的封地,请周勃先到封地,为列侯做个榜样”为由,再次免掉周勃的丞相之位,让他离开长安,前往封地,解除了身边的威胁。前176年,汉文帝以周勃家中藏有兵器,企图谋反为由,把他投进监狱,对他折辱一番,等周勃的傲慢之气被打掉后,汉文帝又放出周勃,周勃出狱后,不禁感慨道:“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汉文帝采用各种手段清除周勃的权势后,有效敲打了功臣集团。对于同姓诸侯,汉文帝也抓住各种机会进行削弱,前174年,同父异母的弟弟淮南王刘长企图谋反,汉文帝对此严厉处理,他杀死参与谋反的人员,剥夺刘长的爵位,把刘长贬到蜀地,刘长在途中死去。前166年,汉文帝采用贾谊“多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淮南国分为淮南、衡山、庐江三个国家,封刘长的三个儿子为这三个小王国的诸侯王,削弱了淮南国的实力。

汉文帝不断削弱危及皇权的各种势力,最终巩固了皇权,让自己坐稳了江山。在治理国家时,他采用无为而治的方针,虚心纳谏,对百姓不收重税,多次下诏鼓励农业生产;在生活上,他提倡俭朴之风,帷帐无文绣,后宫的妃子衣不曳地;在法律上,他废除肉刑,给罪犯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在位23年,用毕生精力给大汉王朝带来了第一个盛世。前157年,汉文帝安然离世,给儿子汉景帝刘启留下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