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咬指甲影响大不大?怎么帮助孩子戒除?

很多宝宝在一岁前会吃手,是自然现象,这个时期需要让宝宝尽情地吃个够,让宝宝得到心理满足。大部分的宝宝到了3岁就不再吃了,可是一部分宝宝会一直吃到换牙,甚至增加了咬指甲的习惯。

很多家长可能会不以为意。毕竟不少人在小时候都有吃手、咬指甲的习惯,大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戒除。不过事实上,也有很多人将咬指甲的习惯一直带到了青春期,甚至成年后。很多明星也是咬指甲的忠实爱好者。

在网上,总能看到很多因为咬指甲导致的触目惊心的新闻。

当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咬指甲并不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然而,咬指甲确实会给小朋友带来一些常见的危害。

危害一、 细菌诱发口腔病、肠胃病

指甲缝由于较难清洗,经常聚集着各种黑黑的脏东西(内含大量细菌),特别是指甲有点长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经常咬指甲,无异于直接吃细菌,不仅会对口腔环境造成伤害,严重时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消化疾病。

危害二、造成指甲畸形、感染

有咬指甲习惯的人会将指甲啃的特别短,从而使甲床暴露,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出血,引发感染。

危害三、影响口腔发育和牙齿美观

吃手指这个口腔不良习惯,会让正在发育的颌骨受影响,导致前牙部位开个“大口儿”,前牙咬不到一起去,影响了牙齿的咀嚼功能,孩子的颜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危害四、影响人际交往和学习

咬指甲是最常见的“紧张性习惯”,也就是孩子在紧张、焦虑、孤独、难过时下意识的习惯性动作,同时也是一个最有可能持续到成年的习惯。

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地发现孩子的这些情绪,孩子的紧张焦虑情绪甚至会影响人际交往和学业。

总之,孩子不痛不痒就不去医院看牙医这个传统观念是不正确的,因为有的时候你以为小问题,或是没有问题,但是牙医一检查就发现了大问题。越早发现问题,就能在最佳时机解决问题,不耽误孩子。

如何帮助孩子戒除咬手指的习惯?

那么,如果发现孩子因咬指甲、吃手而导致了牙齿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 使用戒除吃手固定矫治器

2.使用功能矫正器

3.对因咬手指造成了咬合问题的孩子,进行正畸治疗。

4. 关注孩子的心理情况。

紧张、焦虑、模仿、孤独、难过、缺乏亲子交流等原因会加重咬指甲和吃手的情况。戒掉咬指甲和吃手的第一步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情况。

在这个过程应该让孩子明确感受到家长的陪伴与爱,不要以批评、惩罚等方法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负面的戒除方式很可能在短期内会起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期看来,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从而让咬指甲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辅助小朋友们戒掉吃手、咬指甲等问题。

如做游戏、看绘本等,都是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好工具。

通过亲子绘本的阅读,孩子会不知不觉地角色代入,体验爱咬指甲的主人公的思想、情绪与遭遇,通过体验让孩子了解,爱咬指甲原来有这么多负面影响,也让孩子知道,在面对紧张、焦虑等问题的时候,咬指甲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很多家长想让孩子们自律自强,不会娇滴滴,所以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用和孩子保持距离感、不要和孩子“黏黏糊糊”等方法来让孩子变强大。然而外在的盔甲最容易攻破,真正强大的是拥有很多爱的内心。

爱咬指甲并不是孩子的错,希望家长首先能了解孩子咬指甲背后的秘密,和孩子一起积极面对。

愿所有的小朋友不仅拥有漂亮的指甲和漂亮的小白牙,更能拥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请收藏或分享给好友吧。添加雅悦齿科为好友,学习更多爱牙护齿科学方法。公众号:yyck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