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时代的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谁更强?

大侃历史


后三国时代,武将的战斗力普遍弱了一个档次,五位将领按照武力值的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1.张郃、2.魏延、3.姜维、4.关兴、5.张苞

一、张郃

张郃是后三国时代曹魏阵营中的第一猛将,也是天下第一猛将。

若在汉末三分的前期,就张郃这两下子,根本就排不上号,能挤进武力排名榜的前二十名就算不错了,与他武艺相当的战将比比皆是。

但张郃能熬啊。

凭着“熬”这项绝技,张郃把所有比他强的猛将们都熬死了。曾经击败过他的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比他强悍的许禇,比他勇敢的庞德,老战友徐晃,和他武艺相当的张辽,甚至还熬死两个上级领导――夏侯渊和曹真。

到了后三国时代,诸葛亮二次北伐,最后一个能镇压张郃嚣张气焰的猛将赵云也去世了,张郃终于扬眉吐气,成为天下第一。

二、魏延

对于蜀汉中后期,魏延这个人太重要了,他是蜀汉阵营壮年派的代表人物。在老一代纷纷凋零,新一代尚未成长起来的这段时期,魏延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蜀汉阵营不至于发生断代的现象。



诸葛亮数次北伐,对魏延都相当倚重,通常是做为关键时刻的底牌和法宝来使用的。诸葛亮对曹魏猛将张郃颇为忌惮,魏延就承担着抗衡张郃的重任。

张郃木门道中伏身亡后,魏延就取代了张郃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猛将。

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以寡击众拦截蜀军主力,姜维仍然十分忌惮其勇猛,可见魏军武艺在姜维之上。

三、姜维

姜维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还很有政治头脑,是蜀汉阵营后期唯一的一个帅才。


不仅能统率大军攻杀战取,姜维上阵厮杀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天水关一战,迫退威震天下的赵云,可见姜维战斗力之强悍。

但姜维有个毛病:发挥极不稳定。比如:三十合拿不下邓忠,诈败放暗箭又被躲过,枪尖快捅住后背了突然又挟枪拔剑,吓跑邓忠;追击杨欣三箭射不中,又马失前蹄栽倒,杨欣回头杀来,姜维又蹦起来一枪捅烂敌人马头;被郭淮追得落荒而逃,又突施空手接箭的绝技,射死郭淮。

这就是姜维的特点:玩的就是心跳。

四、关兴、张苞

虽然都是五虎上将的儿子,但关兴和张苞比起他们的父辈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有着巨大的差距。


不要把关兴和张苞当成是关羽和张飞的减配版,差得远呢。无论武艺、战绩还是勇气,都差着两个档次。

刘备征吴,关兴和张苞随军出征,初露头角。与东吴两个“万夫不当”――李异、谢旌阵前厮杀,打得难解难分,侥幸取胜。这样的表现非常普通。想当年,东吴这些所谓的“万夫不当”在关羽、张飞眼中都是鼠辈渣渣,三个回合搞不定都会感到耻辱。

关兴的战绩比张苞要略好些,所以把关兴排在张苞之前。


馋嘴肥猫铲史官


这几个人中,从战绩看,魏延最强、张郃次之,再其次是姜维;关兴、张苞跟前面这三位不在一个层次上。

魏延堪称常胜将军,其指挥或参与的所有战役,全部获得胜利。只有最后被杨仪诬陷叛乱,兵士倒戈,魏延兵败被杀。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魏延奉命向西进入羌中,在阳溪一带与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展开大战,大获全胜。

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派遣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还保营。这一战消灭魏军5万。魏延功不可没。

魏延有大将之才,可惜发挥的空间太小。欣赏他的刘备死的太早。在诸葛亮的手下,魏延很少有单独领兵作战的机会,杰出的军事才华难以完全施展。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张郃是曹魏一流战将。

张郃之能,不在张辽之下,比之夏侯渊之流高出几个层次。连智计百出的曹操,也对他颇为赞许。他打过很多胜仗,是蜀汉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

说他不如魏延,是因为他在瓦口关被张飞打的大败,只身逃走。汉中之战又被刘备耍的团团转,处处被动挨打。最后中了诸葛亮诱敌之计,被射杀。

虽然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但是张郃屡次三番被蜀军击败,确实比不过魏延。

姜维难称优秀。

《三国演义》把姜维塑造成麒麟才子一样的天才,又继承的诸葛亮的绝学。九伐中原也取得了不少战果。

但是历史上的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姜维两次大胜,就是他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此后几乎没有取得过大的胜利。被邓艾连续击败多次。姜维是越打越被动,把蜀汉丞相费祎积攒了二十多年的老底都打光了。蜀国的灭亡,姜维是有一定责任的。

关兴从小就很有名声,诸葛亮非常器重他,认为他不同于常人。二十岁就当了侍中、中监军,可惜几年以后去世了。

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

关兴这一脉似乎身体不大好,关兴二十多岁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关统娶了公主,当了驸马、虎贲中郎将,可惜死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好在关兴还有个儿子关彝,有他继承关家的爵位。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身体也不好,史书记载“长子苞,早夭。”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并没有说他是战死的,应该是得病去世的。张苞的儿子张遵,担任尚书,跟随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驻守绵竹,一起战死了。

总的来说,关兴张苞运气太差,身体也不好,没能为蜀汉建功立业。但是他们的后人为国尽忠,没有辱没先祖的威名。


上将嗳福斯


在后三国时代,吕布、关羽、张飞、典韦等猛将,通通被杀害了。剩下的那些武将,如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等人,就成了三国数一数二的猛将。如果要是搁在前三国时代,这五位的功夫,真的很一般。

那么,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他们的武功谁最强?排名又如何呢?下面我将根据正史和演义的记载,分析如下。

第一,张郃。

张郃是“五子良将”之一,他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尤其善于排兵布阵,是一个很强悍的武将。可要是在三国前期,以张郃的功夫,真的排不上多少名,既打不过“五虎上将”,又不过张辽、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但是这张郃命长命好,熬死了那些比他厉害的武将,最终跃居于三国第一武将的位置。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让马谡镇守街亭,马谡一副狂妄傲慢的样子,压根没有把曹魏放在眼里。诸葛亮就特地提到了司马懿和张郃,他说,司马懿很厉害,而张郃是曹魏名将,恐怕不能战胜。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

之后,诸葛亮告诫马谡要在五道总口下寨,让高翔屯兵柳城,关键时刻去援救街亭。不过诸葛亮还是不放心,让魏延镇守街亭之后的阳平关。

后来大家都知道,马谡不听劝住,而是选择屯兵山上,被张郃所败。幸亏副将王平浴血奋战,才击退了张郃大军,救出了马谡。在此期间,王平和张郃大战十余回合,不敌,落荒而逃。然后,魏延前来援救,被张郃包围了,怎么也脱不了身。由此可见,魏延不是张郃对手。正在这紧要关头,又是王平出手,才救下了魏延。

第二,魏延。

魏延是蜀汉后期第一武将,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重用。刘备夺取汉中后,很多人都以为镇守汉中的任务非张飞莫属。没想到刘备将此重任交给了魏延,为了打消众人的顾虑,他还当着大家的面问魏延:你有何御敌之策?魏延回答:如果曹魏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我替大王您全歼之;如果曹魏举全国之力前来,我替大王您抵御之。魏延之勇,跃然纸上。

事实上,魏延在蜀汉后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诸葛亮每次北伐时,都会带上魏延,令他为先锋。魏延在此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比如他在阳溪一带,大破费瑶和郭淮。因立有战功,被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诸葛亮死后,魏延反叛,以寡敌众。姜维却非常畏惧他,可见魏延之勇在姜维之上。

第三,姜维。

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不精通。他第一次出场,是在演义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当时诸葛亮用计大败曹操女婿夏侯楙,天水郡太守马遵畏惧不已,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姜维献计。随后,赵云挺枪而出,直取姜维,大战数回合,不分胜负。赵云大吃一惊,心想:谁知这里竟会有这样的人物!赵云奋勇杀敌,仍然冲不出重围,幸亏张翼和高翔营救,才冲出一条血路。

赵云回营后,跟诸葛亮说他中计了,天水郡有个很厉害的人物。诸葛亮经过打听,才知道那人是姜维,据天水郡的人说,姜维智勇双全,是当今之英杰。毫不夸张地说,在蜀汉后期,除了魏延之外,姜维是最厉害的武将。

第四,张苞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虽说虎将无犬子,但是张苞的功夫跟张飞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过张苞在蜀汉后期将领中,武功还是相当不错的。诸葛亮北伐战争时,也经常看得到张苞的身影。比如,赵云斩杀曹魏五位将军后,骄傲狂妄了起来,后来中了敌军埋伏。这个时候,张苞和关兴带兵出现了。此前,张苞斩杀了魏将薛则,关兴则斩杀了魏将董禧。

后来,赵云中了姜维之计。姜维在当夜劫军营,这一次打得诸葛亮措手不及,多亏了张苞和关兴的保护,才幸免于难。

第五,关兴。

关兴是关羽的次子,他不像关平那样,长期跟在关羽身边,没有得到他的真传,因此武艺真的很一般。不过总的来说,关兴和张苞相比,武艺不会相差太多。

那么,大家认为谁最厉害呢?


元哥说三国


魏延、张郃、姜维确实是后三国时期非常杰出的将领,不过说到关兴、张苞,则另当别论了,因为这两人完全是演义吹捧出来的人物,与历史真人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运。此五人若真要分个高下,我个人认为是张郃居首、姜维次之、魏延居三、关兴居四、张苞居末。

历史上的关兴、张苞

我们先来说说这有名的“小关张”,关兴乃名将关羽之子,张苞乃名将张飞之子,关羽,张飞是三国时期响当当的名将,此二人到底是名将之后,故备受小说演义的青睐,经过演义塑造,二人逐渐成为了后三国时代鼎鼎有名的大将,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关兴斩杀吴国名将潘璋为父报仇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关兴、张苞究竟如何呢?看到史书记载,不免令人叹息。

史载关兴此人确有才能,深得刘禅、诸葛亮器重,早在弱冠时便官至侍中、中监军,然关兴年不过三十便英年早逝真可谓天妒英才。

关于张苞的记载,在《三国志·张飞传》中有简单的概括:

“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张苞与关兴一样,都是早夭,所以并没有随诸葛亮北伐建功,更别说是后蜀汉时期的名将了。

张郃

张郃,字儁乂,黄巾起义时张郃应募入伍,先后在韩馥,袁绍账下为将。官渡之战时,曹操采纳谋士许攸之计夜袭乌巢焚烧袁军粮草,时张郃因未能完成救援乌巢的任务恐遭袁绍怪罪,故无奈归降曹操。时张郃归降,曹操可谓惊喜万分,《三国志》中这样了记载了当时曹操的一席话:

“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在曹操眼中,张郃便是那商朝的微子启,汉初的韩信,足见曹操对张郃的认可。

张郃自归曹以来也着实没领曹操失望,随曹操南征北战数十年,立下赫赫战功。昔日刘备攻取汉中,亲率数万众攻打张郃所部,然激战数日终难攻克张郃。后驻守汉中的曹魏主帅夏侯渊阵亡,又是张郃挺身而出主持大局,率众退守阳平关以阻蜀军。《魏略》记载:

“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张郃不仅仅是将才,更有帅才。

曹操死后,张郃又相继辅佐曹丕、曹叡,曹丕时期张郃官拜左将军,曾南下江陵大败吴军。曹叡时期的街亭一战更是让张郃闻名天下。张郃街亭败马谡,直接瓦解了诸葛亮的首次北伐大计。

纵观张郃一生,鲜有败绩,唯有一战惜败于西蜀名将张飞之手,至于木门道追击蜀军反中埋伏不幸战死,实乃张郃无奈之举,时张郃本无追击蜀军之意,怎奈主帅司马懿强令而行,终致张郃走上了不归之路。

《三国志》作者陈寿曾对张郃作出高度评价:

“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张郃作为后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将,实乃实至名归。

姜维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天水姜伯约,凉州上士也。这是名相诸葛亮对姜维的高度评价。

姜维北伐的事迹相信大家是耳熟能详,继诸葛遗志,姜维北伐十一次,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持平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时蜀弱而魏强,姜维能取得如此成绩,足见其军事能力非凡。只可惜姜维军事能力虽强然政治智慧不足,与内臣关系不佳,时姜维北伐,蜀汉内廷反对之声甚重,故屡次北伐收效甚微;官拜大将军却受制于宦官黄皓,无奈避祸沓中,真是可悲可叹。

对于姜维的评价,我认为陈寿所说的非常中肯:

“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魏延

魏延其人历来争议颇多,有人说他有反心,在我看来这个是不存在的!

自刘备入荆州时魏延便开始追随刘备,后随刘备征战西川,汉中,所立战功无数,可谓蜀汉的开国功臣。公元221年,刘备建国称帝,时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刘备更将镇守汉中的重任交付与魏延,足见对魏延的信任以及其才能的肯定。而魏延也不负刘备,镇守汉中十余载,屡破曹军,将蜀地的北大门给牢牢守住。诸葛北伐期间,魏延屡次被拜为先锋大将,立功于军前。

魏延其人的军事才能虽毋容置疑,然其性格高傲,狂放不羁却是他为将的致命弱点,也正因为这个弱点使得魏延不得善终,更落得个后世“反贼”的骂名。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诸葛遗令撤军,魏延不从欲率军继续北伐,由此落得把柄于宿敌杨仪之手,时杨仪向刘禅进言魏延谋反,魏延无奈南撤,一面上表刘禅杨仪要反,一面率军阻击杨仪大军,然魏延先前毕竟有违诸葛遗令,故难得将士之心,终被杨仪击败,落得个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若按正史载,姜维胜出。

首先,关兴、张苞可以排除。

关兴,弱冠后当了侍中、中监军,几年后就病逝了。

张苞,早夭。

魏延,智勇双全,初以部曲随刘备入蜀,数有战功,迁升牙门将军,深受刘备信任;刘备取汉中,自称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刘备称帝后,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刘禅登基时,受封都亭侯。诸葛亮北伐,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大破郭淮,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四伐时,司马懿使张郃攻王平,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生平履献奇计,但因性情孤傲,与蜀中百官不和,诸葛亮死后被诸人依计杀死。乃将才。

张郃,文武兼备,初为韩馥军中司马,韩馥死后,为袁绍部下中郎将;官渡之战,张郃投奔曹操,深得曹操重用,为偏将军,封都亭侯;灭袁之役,履立战功,升任平狄将军。汉中之战,曹操灭张鲁,张郃率偏师进攻巴西、巴东,却大败于张飞;后刘备占汉中,杀夏侯渊,张郃暂任主帅。曹丕即魏王,任命张郃为左将军,进封都乡侯;曹丕称帝后,进封鄚侯。曹睿继位后,张郃久驻荆州,与司马懿一起,屡次击败吴军。诸葛亮一伐时,张郃于街亭大败马谡,立下奇功,打破诸葛亮北伐的计划,增邑一千户。后诸葛亮四伐,张郃中伏身亡。乃将帅之才。

姜维,降蜀后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后迁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逐渐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战功赫赫,后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多次北伐,有胜有负。费祎死后,升为大将军。与邓艾互相焦灼,传为历史奇谈。后蜀国灭,姜维以身殉国,一计害死钟会、邓艾。乃将帅之才。

魏延、张郃、姜维这三人,若各委以偏师万人,予以统率,则三人之能不相上下;若论十万众的大规模作战,魏延、张郃并未有过独自为帅(张郃勉强算半次)的经历,所以姜维胜出。


泊仃


许多读三国史或《三国演义》的读者都有这样的感慨,三国前期英雄辈出,有许许多多智勇双全,勇猛无敌的人物,他们开创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但到三国后期却似乎人才凋零,与前期相比,有些凄凉。也因如此,许多读者钟爱三国前期史,不喜后期史。

但其实,三国后期也是有许多能人的,例如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都是在三国后期活跃的人物。

在这里,我们姑且把曹丕、刘备、孙权形成鼎足之势并先后称帝开始的一段时间称之为"后三国时代",探讨一下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等将领。

那么,他们中谁更强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五人中唯一的曹魏将领张郃。

其实,严格说起来张郃不能完全算后三国时代的人物。早在袁绍,曹操争锋之时,他就已崭露头角,只是他跨越的时间很长,在曹丕时期也发挥重要作用。

东汉末年,张郃出生于河间鄚县,也就是今河北沧州任丘县一带。声势浩大的黄巾军起义发生后,张郃不忍家乡被贼寇所掳掠,便毅然从军,并很快凭借才能当上了军司马。最初,他是韩馥的部下,但韩馥性格怯懦,且没有进取之心,于是张郃过得很不顺心。

后来,韩馥被迫将冀州让给了袁绍,自己则担心加害而逃到张邈手下,不久又因惶恐而自尽。张郃自然没有跟随韩馥逃走,他留下为袁绍效力,并被封为校尉,前去迎击河北地区的另一大势力——公孙瓒。公孙瓒被困死于易京楼后,张郃因战功赫赫而被封为宁国中郎将。

袁绍虽然比起韩馥要好上不少,但张郃仍觉得他不值得自己效命,官渡之战爆发后,曹操亲自率军突袭袁军粮草的存放地乌巢,张郃向袁绍建议道:"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但袁绍却听信谋士郭图的话,用一招拙劣的围魏救赵直取曹军大本营。

结果,不但大本营没有攻下,乌巢也被曹军焚烧,大军损失惨重。结果这时,郭图却把责任推卸给了张郃,这让他怒而转投了曹操。这之后,张郃在曹操帐下得到了信任和重用,他先后参与了攻打邺城、袁谭、柳城、东莱、陈兰、马超、梁兴、宋建、张鲁的战役,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被委派和夏侯渊一同镇守汉中。

据《魏略》记载,"刘备惮郃而易渊",让一代枭雄加以忌惮,可见其能力的出众。夏侯渊身死后,其部将郭淮还以"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的理由拥立他为新任统帅。此后,张郃便成为了曹魏在西线的主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镇守街亭,"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西北三郡响应诸葛亮,张郃也悉数平定。《三国志》称:"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总体而言,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领兵有方的良帅。

和张郃比起来,蜀汉将领们就要逊色一些了。

魏延算是蜀汉中后期少数猛将之一了,他跟随刘备平定蜀地,因功受封牙门将军。刘备攻取汉中后,更是力排众议任命魏延镇守这一要地,诸葛亮北伐,便令魏延为前督,他大破郭淮,受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后来,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即偷渡子午谷直取长安,但诸葛亮却始终没有应允。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爆发冲突,死于马岱刀下。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先后担任大将军,主持军事,他们先是主张休养生息,随后慢慢将权力交给了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姜维。

姜维本是魏国人,但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关在城外,最终只得归蜀。他掌握兵权后,便沿着诸葛亮的轨迹北伐,但都没能取得太好的效果,在他的数次北伐中,曾经有过"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的优异成绩,也曾经遭遇重大失利,损耗大量民力财力,导致蜀汉国内怨声载道。

曹魏大军长驱直入,而姜维虽然与廖化的军队会合。但仍然敌不过钟会,只得退往剑阁,以保蜀汉之根基,一时之间钟会不能攻克剑阁。谁曾想此时邓艾以奇计,成功偷渡了阴平,直取成都,刘禅面临曹魏大军直接投降了,而姜维也被迫投降于钟会。姜维无力拯救蜀魏,但他的谋略还是堪称一绝。他策反钟会,利用钟会拉邓艾下马,最后钟会被杀,而邓艾死于田续之手。

曹魏两员伐蜀大将被灭,不过很可惜,最终得便宜的是司马家。

关羽、张飞是一代名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们去世后,他们的儿子关兴、张苞登上历史舞台,并为诸葛亮北伐做出了贡献。

然而,据史书记载,关兴确实少年成名,以致"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不过他英年早逝,刚刚成年不久就去世了。而张飞的长子张苞则是早夭。由此可见,二人的战绩和从军事迹大多是小说的虚构。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位列"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军事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