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为什么总是听懂了,不会做,考试就凉,怎么办?

亮灬点


数学能听懂但是不会做应该是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

听懂与会做是两个层次的事情

听懂题很简单,只要两个耳朵去听就能够听明白,听懂题目只能说明学生再顺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听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深入的去思考问题,听懂的只是浅层次的知识,所需要掌握的东西并没有达到应用的高度,听懂了知识。但是没记住或者没弄明白怎么去应用。甚至有的学生浅尝辄止,老师刚讲一点就以为自己都会了,自负的心理让学生感觉自己没有必要再去听,当自己真正的独自去完成数学题的时候。又会感觉自己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会。

而会做题是听懂题的更高层次。他不仅需要学生听懂题的解题思路。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真正的将老师讲题思路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听懂题和会做题之间还需要很多的付出尤其是一些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必要条件,可以事半功倍。

要做到四勤

手勤:要做到多记多做多总结。记就是要记课堂笔记。在老师讲解例题的时候,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识点要随时记录下来,以便课下随时能够巩固和复习知识点。还有就是多记好题,多记好题中的解法。在做练习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题型,各种解题思路,这就需要学生按平时的练习当中随时留意各种好题好的解法。当遇到好题好解法的时候,随时将这些题目和解题思路记录在笔记本上。还有就是要多总结,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要多善于总结数学题目的做题规律和做题技巧。总结出做题规律和技巧,以后要善于思考,真正的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



耳勤:这需要学生在课上要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能够出现走神等不良习惯。听懂数学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

嘴勤:不要吝啬自己的嘴。在听课或者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解题没有思路。做题没有章法。这就需要学生多问。魏老师问同学。有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不要让问题积累。

脑勤:这需要学生平时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数学的知识点,数学的题目要善于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不仅要对知识题目弄清楚是什么,怎么去做。还要多去想几个为什么?这也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随时去思考,随时去回忆,不断强化和巩固知识在大脑中的影响力。


除了要做到以上四勤以外,还要做到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应试技巧。这需要学生平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加强,提升自己的做题自信心。不要因为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而打击学习数学的信心。及时去发现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去解决掉。数学是最严谨的学科,所以也要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的把握!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欢迎各位读者关注留言,我是萧辉田老师。


萧辉田老师


为什么可以听懂老师讲的题,却做不出来了呢?

你好,我是一名清华在读博士,从进入大学起我就开始帮助高中生学习,发现很多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常常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就认为自己懂了,会了,停止了对知识点的继续探究和学习,导致成绩提不上来。

我写了一本书《高中全三年数学冲刺攻略》,书中不仅梳理出了高中数学全三年重要考点,也总结了各类题型的提升方法与技巧,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很有帮助。

如果有需要这本书的同学或家长,私信:领书,就可以免费领取。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学习呢?

1.重新定义对知识懂了的概念。你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停留在听懂了老师讲课这一步,而是要把听懂了的知识要学会应用。只有达到这一步,你才真正理解了知识,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2.对老师讲得章节提前预习。高中知识内容比较深,如果仅听老师讲一遍根本无法理解其含义,在学习中一定要提前预习,把不明白的点标注出来,带着问题去听课,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对章节内容及时复习。遇到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及时向老师请教,把课本上的知识点都弄明白之后,就要开始做题了。做题之前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看一遍,但是做题过程中就不要翻书了,遇到不会的多思考几遍,实在不行再跳过,不要给大脑懒惰的借口。

4.整理做题,及时巩固。把做题的题目整理出来,分析原因,想一下是因为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住才导致题目做错的,然后对于没有的知识点重新记忆与巩固。

数学学习是一个耗费精力非常大的学习,只有不不断的记忆、做题、总结,才能把知识点真正的理解与掌握,提升成绩。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果有需要这本书的同学,直接私信我领取就行。


清华博士高考技巧分享


上课能听懂,说明题主对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法则是掌握的;不会做题,说明题主在数学定理、法则的应用上不熟练,对解题思路没掌握。如何解决这一状况,我讲讲自己上高中时的经验,希望能起到帮助作用。

我上高中时,数学也是上课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老师讲题时,也能跟着他的思路走,下来做题时,如果看着书中的例题做也能把作业完成。但总是在考试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看着很熟悉,就是没思路,当然也就考不好了。后来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具体方法如下:

一、重视基础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老师讲的内容大都是基础和核心。对老师讲的解题技巧要认真记录,用心掌握。再就是要注重书本上的例题,书本上的例题基础解法,根本解法,它是有代表性的。要对书本上的例题熟练掌握,并能够举一反三。再就是书本上的练习题,也要都会独立完成。能上教科书的习题,都是被专家门认真推敲的题目,也是有代表性的,对熟悉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有帮助。如果对书本上的例题和习题都能掌握和独立完成,对所学知识应该就掌握了85%,甚至90%。所以一定要重视基础,重视书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

二、学会分析

能听懂,不会独立做题,就是缺乏分析的表现。能够听懂老师讲的知识点和习题,说明已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定义、定理和法则。要想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一是需要记住这些知识点,二是需要实践和练习。这里的练习要独立完成,如果是在老师和别人的帮助下完成,最终还是停留在知道、理解的水平上,当独立做题或考试时,自己还是不知道从何处分析,如何解题。所以在应用时,即做题时,要学会分析,分析书本中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熟练掌握,分析练习和考试中所遇到的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有用心的分析,才能掌握解题技巧,掌握知识的灵活应用。才能在独立解题和考试时知识从何入手、如何解题。

三、勤加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学习一个知识点,要进行适量的练习才能够掌握知识点。在掌握的基础上,再加以练习和分析,就可能达到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适合在数学学习中。有针对性的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练习,是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必要条件。上课听懂了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后及时练习和总结,就能够快速记住和掌握所学知识,在考试时,也就能触类旁通,快速找到解题思路,从而正确解答。

四、注重总结

在数学学习中,要学会对各类知识点的总结,在总结中发现各定理、公式和法则的相通和相似之处,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记忆和应用的目的。总结还包括对知识点的总结,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总结。在学习和练习中,把遇到的各类经典和特殊的题型进行总结,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的目的。在考试时,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问题。

结束语:以上是我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是不相同的,要在总结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才能够有所收获,方得始终。加油!


橄榄树根


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听懂、会做题和考高分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能听懂 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是对课堂知识有个宏观的了解。如果把学习比作画画,能听懂就好比老师画了一幅画,你能看明白老师是怎么画下来的,但自己未必会画下来。

会做题 是在听懂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归纳总结,能够把听懂的知识用于求解问题。这个层次你相当于,在看懂老师的画画步骤以后,你自己还临摹下来,或者可以照着猫画个虎。

考高分 是在听懂会做题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不但会做题,还要会做各种各样的题,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道题正着问、反着问你都能做对才能考高分。这个阶段的你相当于你不但能看懂老师画画,知道画画的步骤,自己还能画下来,换个题材、风格也可以画下来。

怎么才能考高分呢?

根据题主的情况,课堂上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了,但仅仅凭借课堂上能听懂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好以下各环节。

课堂上一定要记笔记

课堂听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记笔记,把课堂上老师讲过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否则一堂课50分钟下来,你能记住的内容是很有限的。

▲艾宾浩斯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给出了人体大脑对事物的记忆遗忘曲线,又称为艾宾浩斯曲线。从图像可以看出:在接收到新知识的瞬间你记住了100%,但是19分钟后你的记忆变成了原有知识的60%,而63分钟后记忆迅速下降为44%。

因此,一节课下来你能记住的只有40%的知识,前提是你上课不走神,全神贯注。但是现实中我们做不到,也就是说你一节课下来学习的知识达不到40%,如果只停留在听懂这个层次,最后能留下的知识就只剩下20-30%。这样的习得率如何能最做出来题?又如何能考高分呢?

因此,课堂上一定要记笔记,这样方便课后下对课堂知识进行复盘。

课下结合笔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课下结合笔记对知识点的梳理,是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再加工的环节,对课堂上没完全理解的知识进行重新思考。

学习曲线 又称练习曲线(practice curves)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技能或知识的速率。

▲学习成长曲线图

课堂上听懂后,你处于知识『缓慢开始区』,只有对笔记内容的梳理并通过习题的巩固才能够进入到学习曲线的『加速提高区』,因此,课后巩固对一个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进入加速提高去,你的知识和能力才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才能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但很多人往往在『缓慢开始区』尝试了以小段就放弃了,那么你课堂的那点被保留下的知识不能进行有效的转化和提升。

要有错题本,对知识进行反复训练

错题本是非常必要的,能把我们在做题过程中有错的题汇集在一起,时常进行温故复习,能把所有的错题一网打尽。

纠正错题的过程是一个快速提高的过程,也是学习曲线中『加速提高区』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归纳总结,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课堂知识巩固,课后习题强化训练可以掌握绝大多数的基本知识,但要想考高分的话可能还不够。此时的你应该接近学习曲线的『高原区』,想要提升的话需要对课堂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总结

能听懂课是学习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仅仅在这个层次上去做题甚至去考试显然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需要对知识进行反复的锤炼,将知识内化为自己固有的能力,把暂时记忆转化为长久记忆。对于数学这门课来说不建议死记硬背,要理解,不但要知其然还是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掌握数学的思想和精髓。


数学漫谈


数学为什么总是听懂了,不会做,考试就凉,怎么办?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的情况,尤其到了高年级以后更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没真懂,只是停留在表面。多年来,从事教学的老师也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反复的讲,复习,到了高三,用一年时间复习几次。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认为只要做到了,肯定是懂了,但是懂了,不见得能做到。这个和当今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原理基本一致,只不过王阳明提前500年就提出了该观点。

解决这类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复习,二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情绪的前提下重复学习,三是通过日常生活、教学的某些契机,让学生产生顿悟。如果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感觉,能自主高效的学习,体验到了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就会不要其烦的思考,做题,这种状态有利于真正理解,真懂了,错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霍体清


数学的学习方法,可不是仅限于听懂了那么简单,必须要清楚还有几项基本功要打扎实呢,下面我分别说一说。

第一个基本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老师在数学课上讲的新课,都是围绕新知识点展开,学生必须要围绕这些知识点去理解并吃透,知识点一般对应有公式,有性质、有定理,这些算是工具。必须要熟练理解公式的含义,并能会将公式变形应用。

第二个基本功:逻辑推理能力的养成。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为考验,如果给你一道题,你不会通过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你肯定无法建立解题的逻辑步骤。很多学生恰缺乏这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才导致拿过题就无法下手。

第三个基本功:对相关知识点串联的能力。数学可不是单一的章节存在,很多学过的知识,都是相互有关联的,这是一个由浅到深的渐进式提升过程。因此,想把数学学好,前面两个基本功要打扎实,同时还要把以往学过的知识做有机串联的复习、巩固和应用。

第四个基本功:应对考试的能力。考试不像平时做练习题,你可以慢悠悠解答,而是有时间的严格限制,到了时间你做不完也必须要交卷。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答题时间管理,有些同学平时看似一听就会,到了考试时因为时间不够用会着急,一急大脑就空白,严重者连公式都有忘记的。

第五个基本功:围绕知识点多做类型题,从而拓展思维能力。很多同学特别懒惰,平时只是课上听听,课下完成作业,这种没有质量的学习,很容易让数学解题思维得不到拓展训练。如果想考出好成绩,不妨围绕一个知识点,多找类型题练,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

综合以上几个基本功,请家长或提问的同学认真做对比思考,看看你以往是否建立起数学学习的思维模型,如果没有的话,建议你找好的数学老师帮你辅导,围绕这几项基本能力去下功夫。数学入门难,入了之后反而就容易了,关键看你是否勤奋。


寒石冷月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举个例子:

我们读一本书,大致都能明白书上讲的是什么。或者是孩子很容易背诵下一篇课文。但是要让孩子自己模仿着写一篇课文,那么很多孩子就无从下手。

数学也一样,如果一道题听懂了。你让ta写一模一样的题目,孩子当然就会。但是稍微变化一下,很多孩子必然会遇到困难。


这就是听懂了,不一定就代表真的能自己写。真正的懂,实际上需要有灵活变通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需要一定的悟性,即举一反三的能力。可能有些朋友会说:孩子数学方面没有悟性。实际的情况是:这种悟性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解题的方法,一开始是模仿。即老师讲一道题,孩子试着模仿着思路自己写类似的题。最关键的是,孩子需要明白做题的原理,而不是简单的记住如何用公式。

讲原理的时候,比较花时间,也比较需要孩子动脑筋。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例题的原因。很多孩子不愿意思考,希望有个简单的公式就能搞定问题。


没有主动思考能力,不愿意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孩子,学习起来就非常被动。这些孩子就是大家所说的听懂了,但是一看到题就不会。

改变的方法,最简单快捷的就是孩子说懂了,那么让ta再模仿老师说一遍,之后自己再写一遍。


思路需要整理,看电影很简单,也能看懂。但是拍电影就难多了,需要注意特别特别多的细节,还要有方法。数学题也一样,多方面思考才能锻炼出来。


听懂了不代表就会了,试着让孩子讲一讲,做一做。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示范给孩子看:自己边讲题边写;然后让孩子边讲题边写。习惯了,孩子的思路就会清晰很多。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打通原理,让知识点不仅听懂,正确解题,考试不凉

数学是一门连续性非常强的学科。就像修房子,基础没打牢,不能砌砖;第一层没修好,第二层无法修。正因为数学学科连续性的特点,一个知识点没打通,就会导致知识链中断,对后来的学习产生较大的麻烦。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二年级没能把乘法口诀表背熟,那么后来的二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麻烦。

所以,对于数学,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绕开,必须一个一个地攻克。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后,把原理想通后,就会产生一通百通的效果。解起题才会有攻克难题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数学是一门容易获得成就感的学科,数学也是一门轻易带来挫折感的学科。我们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觉得数学真的挺简单有趣的。对解题巩固充满了信心和挑战的欲望,当我们拿起草稿纸准备在同学面前秀一秀智商、争取老师表扬的时候,发现解题的思路上又充满了阻塞。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为什么总是听懂了,却不会做,考试就凉?

听课的时候知识点没有很好地串联。数学课堂里,老师每一堂课讲的知识点不多,但是在解决例题时,运用了许多原来的知识。我们在学习时听完新知识点后,感到数学的有趣性,产生了挑战难题欲望,进而容易忽视串联知识点解题的全过程。

“似懂非懂”,并未想通所有原理。从我的经验来看,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课堂里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老师提问时,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有时讲得比老师还出彩。完后,学生巩固练习后,产生的错误是老师始料未及的。这就是因为学生很少从始至终把解题流程在大脑过一遍。

巩固不及时,知识点很快又忘记。一篇朗朗上口的古诗如果不及时背诵,一周后都容易忘字掉句,更何况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点。

打通原理,及时巩固,让新知识不仅听懂而且心懂

养成一个良好习惯,认真观察老师的解题方法,从始至终把解题流程在大脑里过一遍,对于老师着重讲的最好做好笔记。

串联好知识点,不让学习似懂非懂。似懂非懂的知识点是最容易掉分的,它容易让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忽略掉,但考试又经常碰到。每一堂后过后,要及时想想这一堂课知识点是什么,和前面的知识点有什么联系?它的作用是什么?

及时巩固,内化于心。有些知识我们多做几遍,它的原理就明白了;有的题目,解着解着,思路就明晰了。所以,勤加练习,知识点慢慢地就会成为解题的本能动作。一看到类似的问题,思路自然在大脑明晰。

多加沟通,吸收别人的优秀学习方法。同样的老师教学,有的学生解题不尽快而且准确,这些学生肯定有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学习效率自会提高,学习的压力就会减小。

方法改一改、方式变一变,攻克几个难题,你会发现:数学,也没有想的那么难!


一路湘雨沐秋风


按照学习的顺序,可以把学习大致分为听课,练习和测验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成绩。

先来说下上课这个环节。

有很多学生都有一样的困惑,每次总感觉自己上课的时候听懂了,但是课后只要一做练习,就感觉自己什么也不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主要是因为下面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对自己迷之自信。

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觉得自己听懂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懂了,而是感觉自己懂了,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达克效应。

有个抢劫犯抢劫了两家银行,很快被警察抓住了,让警察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抢劫犯和其他的抢劫犯非常不一样,他没有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而是将自己完全曝光在摄像头下,素面朝天的去抢劫,当警察抓到他的时候,他也感到很困惑,他对警察说:“我明明在脸上涂了柠檬汁呀,你们为什么还能看到我呀?”

达克效应又叫做邓宁---克鲁格效应,这个效应说的能力较低的人,更容易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因为盲目自信产生高于实际水平的自我评价。

(达克效应的一个主要应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是这样,他们每次都觉得自己的真实水平并没有发挥出来,觉得老师给自己的成绩比实际要低很多。

而表现在听课上,就是有些学生会觉得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都非常简单,自己完全听懂了,但是这种所谓的“听懂”,只是因为他们不能对自己是否听懂进行客观评价造成的。要想克服这种现象,打破对自己的迷之自信,可以尝试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费曼学习技巧

费曼学习技巧是学习新知识,最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具体的操作如下,当你觉得学会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新的题型时候,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写下这个题型或者这个知识点涉及的要点,如果有不会的地方,然后再回头看一遍;还可以尝试将学到了知识,讲给同学和朋友,如果自己能够把一个知识完整的讲解给同学和朋友,那么就证明这个知识点自己真正的掌握了。

(物理学家费曼)

方法2:康奈尔笔记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听得再好都不如自己写一遍更加有效。

学习理科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迫使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讲解,及时准确的理解上课的内容,而且还有利于课后复习回顾。

在所有的记笔记技巧当中,最适合做数学笔记的就是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是笔记本分成三个重要的区域,其中一个区域记录上课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另外一个地区记录上课的主要内容;第三个区域记录课后总结和反思。

【康奈尔笔记】

这些笔记本的模板在网上都能够找到,如果自己觉得找着比较麻烦,也可以在网上购买一本康奈尔笔记本。

关于练习的问题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听课只是知识的接受过程,要想熟练的掌握知识,还需要有大量的练习,即便是在上课的时候已经听得非常明白,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之前会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而练习可以抵抗遗忘,同时也能够加深自己对于之前学过的知识的理解。

然而在做练习时,很多同学经常会陷入到两个误区当中。

误区一:看着答案做练习

现在在网上有很多拍照搜题的软件,这些软件给学生找答案提供了方便,但是如果这些软件运用不当,结果是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是看着答案去做题,根本起不到任何练习的效果,甚至会对自己造成一种假象,觉得自己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熟练。

而解决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在练习之前一定要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复习的差不多之后,就合上课本、笔记本,只看题目,如果这道题目做不出来,那就再次复习,看哪个地方掌握的不太熟练,并做好标记。

误区2:注重质量,不注重速度。

绝大多数考试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知识掌握得不熟练,再加上考试不同于平常的练习,人在紧张的情况下大脑非常容易出现短路,那么这就造成自己平时会的知识,却在在考试中得不到分。

对误区二解决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就是很多老师经常说的要限时练习,即便是平时的课后作业,也要给每道题目制定一段时间,尽量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道题目解出来。

【一定要限时做题】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除了听课和练习之外,最后来说一下测验。只要是测验,当然是要建立错题集,但是有很多同学错过的题目整理完之后,还是会继续错下去。

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的原因是,知识没有形成体系,在数学学习中,知识的体系非常重要。

在中考和高考中数学的很多题目都不是考查一个知识点,一道题目可能会考查多个知识点,并且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

有很多同学容易看到的是显性的知识,也就是说他立马能够判断这道题在考查什么,但是看不到背后隐藏的知识点,这就造成了有些学生虽然也建立了错题集,但是错题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高中数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模块,就是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往往和解三角形,结合在一起考察。

那么既然是三角形,初中学过的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一定要熟练的掌握,比如说重心、垂心、中位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等。如果在考试的时候,新旧知识没有建立起联系,也有可能会影响最终的解题思路。

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整理常考的题型,把每一个常考的题型背后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把能够结合在一起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搭建一个体系,用知识体系来解决解答考试题目。

----END-----

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赞,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升学与考试


孩子课上听懂了但课下又不会做,其实是一种学习的假象,我认为其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原因构成的:

1、听懂并非真正理解和消化了。

孩子课上听懂了来源于老师的讲解分析,是孩子被动接受某个道理 以至于理解得并不深入。

2、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灵活运用。

这是大部分孩子的通病,听懂某个知识点很简单,但自己就是不会灵活运用到某个题目中。

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孩子及家长们。

1、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工作非常重要,多数学生以:没时间、太忙了、不会做等为借口,常常忽略了预习,落实课前预习工作能有效提高课上的听课效率,因为预习之后学生很清楚哪一块是自己模糊的或者是不懂的。

2、多思考为什么?从知道上升为懂得,才能灵活运用。

课堂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方只是被动地听取道理,更多的应该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增强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得到的结论往往更加深刻。

3、听讲有方法,听思路听重点

课上老师讲学生听,有的学生易走神,或者是边听边做笔记去了,错过了重要的思路。

4、总结归纳,学会举一反三

懂得总结归纳知识点,将课上所学东西融会贯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根据题型举一反三,逐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课下不会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