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狱警哥哥自救,引出王立群老师“第一次”,配合完美

若要用一种酒,形容《中国诗词大会》里的男士点评老师们。那么康震老师,应该是剑南春,

浓郁芬芳,入口纯正;郦波老师,应该是桂林三花酒,柔和清雅,绵甜怡畅;而最最有学识的王立群老师,就是国窖茅台,醇厚细腻,满庭溢香

这篇文,不写剑南春,也不写桂林三花,我要好好写写我们的国酒茅台。

王立群在诗词大会上,一直是个低调的存在。点评的短,镜头少,语气也没有那么的激昂,但我们永远却无法忽略他。他是个,能极尽彰显其“大音希声”的主,浑厚的学识,总是会在不经意中,就自然而然的挥发出来,让我们如痴如醉!

尤其是最近,我还入手了他的一本《王立群妙品古诗词》。没想到,王老师的文字,竟然那么的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再加上他那深厚的历史知识加持,看书时候,我恍惚就有一种,在诗词里学历史,在历史中学诗词的无限充盈之感。

王老师的书,先说到这里,我们这就来看他在诗词大会里的精彩瞬间吧!

在今年的《诗词大会》,他就点评了两期,分别是第三期和第六期,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他第六期,帮助李巍自救的环节,很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个李巍,是一名狱警,他就职于未成年犯管教所。因为喜欢诗词,又充分的理解诗词大美,所以在管教所里,他就总是用诗词去感化那些曾经迷途的浪子。

温柔敦厚,是诗教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诗词里面所传递的价值观,也有很多让我们安身立命的东西。所以,这个狱警哥哥这种教化方式,是大大值得点赞的。

李巍的实力,也相当不错,但是到答到一道关于文字选择题的时候,遇到了坎。这就进入到了他的自救环节。

狱警哥哥,选中了王老师,做自救的配合嘉宾。所以到这里,我们的王立群老师就要登场了。


王老师是有点受宠若惊的。因为在诗词大会里的每一场,康震和蒙曼的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很容易就也给人反应敏捷的印象,所以自救的选手们,往往会选康震和蒙曼老师,而对王立群老师就有点冷落。

王老师听到自己被选中后,表情上也是忐忑的,说这是第一次被选手选中,谢谢选手给予机会。好谦虚和顺的王老师啊!这也彰显出了他那温柔敦厚的一面。

然后他们开始配合答题。第一个题目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立群老师只是提示说“杜甫的绝句,在四川写的。”警官立马就猜了出来。

开门红!王老师的开局表现不错。这也让王老师立马放松,马上第二题,“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可谁知道一放松,王老师就立马被给绊了一下。他提示的时候,说“这是苏轼的《赠刘景文》里的”,里面有“”字,所以此题无效,过!

赠刘景文 / 冬景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隔着电视屏幕,就能感觉出王老师的紧张,他立马又调整心态,开始拿出自己百分之百的精神,帮选手自救。

但是,怕什么,来什么。下面一道题,是关于李清照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王立群描述的时候,一下子想不起来怎么表达,只说“李清照的,比菊还要萧条的那个。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_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选手也紧张了,马上就说了“过”。所以他们就接着往下走。

两个小曲折,也把两个人的所有精神都调动起来了,他们也都不敢再大意。

接下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个王老师抓住了关键点,“朱熹的,描写季节的,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李巍马上答出。

到这里,两位算是配合顺当。接下来的题目,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别董大》,还有“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的《渡荆门送别》,还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等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随着王立群老师,不急不慢,流畅准确的提示后,李巍全部都回答正确。

12道题之后,李巍算是自救成功。自救成功后,王立群老师却意犹未尽的来了一句“这就完了!”

哈哈,看来王老师真的是没有玩尽兴呢!


主持人龙洋,在这里,也是大声为王立群老师鼓掌,说他们配合的天衣无缝,简直是完美!大加赞赏王立群老师贡献的这“第一次”!

我也开始对王老师更加刮目相看了,谁敢说王老师的思维不敏捷?谁敢说王老师的反应不灵敏?大家只是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对王立群老师进行了误判而已。

就像我看了他《诗词大会》里的点评,也想当然认为他《王立群妙品古诗词》里的语言,也是如他大学者的外表形象一样,是理趣大于情趣的。

谁知道书里面的王老师,竟然是那样的一个充满情趣的王老师。

所以说,王立群老师就是我们纯正的国窖茅台的。有大家风范,但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偶尔抿一口,除了能给我们身心享受外,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我们那纯正的文化血统,所自然挥发出来的弥天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