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徐志摩、萧红...这些人值得一读再读,本本都是黄金屋

一身诗意千寻瀑的林徽因,用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让世人看到了她的才华,又用无数诗意的文字诠释了她的美名。

众星捧月的她选择与老实人梁思成结为夫妻。新婚之夜,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何选择他。

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来回答你。”

此后,两人携手走过了乱世,不论多么艰难,始终患难与共。林徽因用她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浪漫。

▲林徽因与梁思成


相比林徽因这样稳稳的幸福,被鲁迅高度评价的萧红就显得格外凄凉。


乱世中,别人都写革命,歌颂伟人,而萧红写的是平凡女性的人生。她关注的是“人”本身的生存。


她一生渴望爱与温暖,但偏偏颠沛流离。离世时,身边只有朋友骆宾基一人。


她爱过的两个男人,不论是萧军还是端木蕻良,最终都将她抛弃。

她说:“我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路似的。”

▲ 萧红


那个年代,人们生活处境百般不同,可那时候人们活得真挚活得热情,有股蹭蹭往上窜的活力。

那是的文学家辈出,读读他们的作品,才知道为什么有句话叫“书中自有黄金屋”了。

普通的书,思想普通的很,就像一个石头丢在在山谷里,寂静无声。而他们的作品给人的震撼,把一个个文字往地上一丢,那回声,惊天动地。

这样一群文学大师,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徐志摩,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的人间精灵。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林徽因,才学不让须眉,如深谷白兰的“人间四月天”。

“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鲁迅,他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后人以为他严肃冷峻,其实他也幽默更有趣。

“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

这些民国大师距离我们不过百年,他们的文字既好读、又回味无穷,有爱情的浪漫、生活的哲思、文学的机锋。


所以我期待一套像企鹅小黑书一样的口袋民国读本,让我既不错过作家们的精彩之作,又不用一个个啃完他们所有的作品。


今年我终于等到了这些中国文学大师的合集——《黄金屋·大师经典精选》(10册)。


这套“中国版小黑书”一共十本,每本一位民国殿堂级作家。


作品篇目选择上,以“热”经典配“冷”经典,一次性读遍你必须要知道的大师作品。


比如萧红,现代人比较熟知的是《呼兰河传》,但1934年发表的《生死场》才是她当年的成名作。这里精心节选了前十二章,附上鲁迅先生的序言,让你快速感受萧红笔下的东北村庄。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大家都能背上几句,但他还为康桥写过两篇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和《康桥再会罢》,这次三篇都收录到这套书中,让你更立体地感受徐志摩对康桥的眷恋。


这套书虽有十本,但读起来很快,每本字数均在4万字左右,通勤时间你就能够读完一本。


别人坐的是昏昏欲睡的地铁,我感受的是有滋有味的民国。


既有大师的幽怨,又有作为普通人的苦衷,一句话就点醒正面临毕业或刚入职场的年轻人。


◎ “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梁实秋《雅舍小品》


即使在陋室,也能苦中作乐,守住清寒。


民国时期,白话文写作刚刚开始,正是这些大师们赋予了白话文无穷的生命。


鲁迅的嬉笑怒骂,比现在段子手更毒:


对于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他说:“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

对于那些不守时的人,他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在谋财害命。”


朱自清温雅而诗意,辞藻在他的笔下仿佛有了音律:


“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徐志摩天真率直,他的文字最贴近自然:


“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我所知道的康桥》


回归百年前的文字,仿佛除去了现代生活的杂质,让我们活得更加纯粹。

除开本小巧之外,淡雅的函套上采用烫金工艺,有格调亦富内涵,赠给朋友,一下就击中朋友的内心。

《黄金屋·大师经典精选》采用口袋设计,可随手放入口袋,可轻松拿在手上。


等车间隙,上班午休时间,或是睡前拿出来读几页,潜移默化提升修养,给生活添上一抹诗意。

*因春节及疫情特殊情况,节后正常返工后陆续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