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壮举——左宗棠

今天小凡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一位千古功臣——左宗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做出了“千古的壮举”——为我们国家赢得了1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你说他是不是一位千古功臣呢?

左宗棠像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一生最大的荣幸不是帮助平定太平天国,不是洋务运动,不在福州的船政局,而在西北的新疆。

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为新疆。新疆其实一点儿都不新,这是一片自汉代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同治六年(1867年),匪首阿古柏自立。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消失了。

面对朝廷上重海防而轻塞防的论调,左宗棠据理力争,强硬主张收复新疆,终于得到了两宫皇太后的首肯。

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出京的,慈禧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为新疆军务,他要去兰州作出征的准备。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面对内忧外患,且“兵疲、饷绌、粮乏、运艰”,但信心百倍。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示意图

“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他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背负着千万中国人的重托,奔赴前线。

撤换了一批骄横荒淫的满洲军官,整训了队伍,左宗棠率领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了,这是光绪二年春天。总督府响起了三声炮响,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

收复新疆的战争没有退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猎猎长风卷起了大纛。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决胜负,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征战的将士情绪高昂,出奇制胜。这是为祖国的统一和完整而战,于是冷血变得沸腾,怯懦者变成了红眼的怒狮。左宗棠引以为自豪,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在追求和捍卫战争精神,实际上也是在重塑自己的民族精神。

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1908年清王朝全图(《中国历史地图集》)

左宗棠借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伟大民族英雄的序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名人是如何评价左宗棠的:

梁启超评论左宗棠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左宗棠雕像(位于湘阴左宗棠文化园)

清朝人在著作中评价左宗棠说:“左文襄佐骆文忠,仅一幕职而得行其志,似愈于曾文正之为相;奉命出征,发谋出虑,朝廷亦从不牵制,此老一生际遇,文正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