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岳飞,辛弃疾三位抗金英雄,你更欣赏谁的文采?

廖梦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不好回答,因为这三人文采都很好,也都写出了千古名篇,不过如果只能选一个,我还是更欣赏辛弃疾的文采。毛主席说“诗最爱三李,词最爱稼轩”,辛弃疾是词中之龙,他的词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直呼过瘾。


一,岳飞

岳飞的文采也是非常好的,他的诗词流传下来的不多,只有二十来首,其中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广为流传,几乎人尽皆知,此外还有《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小重山·昨夜寒蜇不住鸣》等。岳飞还有一些题记,如著名的《五岳祠盟记》,写的慷慨激昂,一气呵成,可比诸葛武侯的《出师表》,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岳飞毕竟是个武将,当时又面临着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在文学上面,我更崇拜的是他的精忠报国的精神,还有他的治军用兵的才能。


二,陆游

陆游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写了九千多首诗,是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乾隆写了四万多首,但大家都不会把乾隆算进去)。他有很多的名篇,写下来是长长的单子。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钗头凤·红酥手》,《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等,不过陆游的诗词虽然也比较豪放,他自称”放翁“,但是风格整体比较苦逼,所以我不是那么热衷。由于篇幅,就不录其诗了,喜欢的自然会去看。


三,辛弃疾

这是我最喜欢的词人,虽然苏轼我也喜欢,但是还是更爱稼轩,他的词极其豪放,用典也多,一泻汪洋,读起来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水龙吟·甲辰岁为韩南涧尚书寿》,《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青玉案·元夕》,都是豪放词中经典中的经典,名言警句一大堆,比如: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一年他34岁,还很年轻。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何等开阔,何等格局。这一年他54岁,已近晚年。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这一段我在悲伤的时候常常会想起,用了李陵与荆轲的典故,让人共鸣。

等等。


事实上这些词的修辞都是极其考究的,通篇都是精品。同时代的刘克庄说他,“公所作大声鞺鞯,小声铿鎢,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清代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


事实上,辛弃疾不仅仅是豪放,而且他的婉约词也写得很好,或者不是说婉约,而是一些恬淡,平和的词。比如《清平乐·村居》,写农村生活的乐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真是一副岁月静好的乡村生活即景!


又如,《清平乐·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非常清奇。已经选入了中学课本。


他的一些写内心的幽怨,也写的非常别致,虽然这是非常少的。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却识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非常的细腻,写出了那种微妙的感情。也已经选入了中学课本。


辛弃疾的词保存了六百多首,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非常高的,他的词作是一座高峰,永远光照中华的文坛。


再思楼纪


又从中选一位最喜欢的,那简直是逼死强迫症。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三句中的随便一句,或悲壮,或凄美,或豪迈。都足以在浩瀚的中华诗词文化史中,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

岳飞的词虽然存世不多,好像只有二十五首,但是每一首代入感都非常强。

陆游则是另外一个极端,时间跨度极长的生命历程,一生坎坷的宦途和感情际遇,为后人留下了近万篇诗篇。

辛弃疾在诗词上继承了苏轼的浪漫主义,六百余首词中也是精品金句层出不穷。

如果非要在三人之中做一个选择的话,我还是选飞吧。

下面是我最喜欢的三位英雄的诗词。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自家讲谭


先将三人的作品作一代表性的展示。岳飞,他的代表作"满江红,怒发冲冠",家喻户晓,是几百年来,激励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名作。尽管有质疑是否岳飞所作的声音,但仅是"疑",还不能定案。在质疑声中,有一种怀疑,岳飞农民出身,能写出这么好的词吗?就象是质疑岳飞没学过军事,他会打仗吗?岳飞写过很多文章,写过诗,写过"小重山"词,其中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不是很好吗?现在录一首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中岳飞的一幅墨迹"满江红,豋黄鹤楼有感"。在本词下面,还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岳武穆墨迹)

岳飞戎马一生,只能挤时间写作,他的词作所表现出的激昂的爱国精神激励了无数的后来人。但其文采比起陆辛来,略逊一筹。

陆游的诗在南宋独树一帜,他对南宋统治者很不满,

和戎诏下十几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关山月).

他想收复失地,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他同情沦陷区人民,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直到死,他也没忘恢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受到打击他还说,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鹤林玉露"称他是"小太白"。

梁启超曾写诗赞扬陆游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

辛弃疾对宋政府的屈辱投降政策很失望,写下了:落日楼头,断魂声里,江南游子,把吳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豋临意。(水龙吟,豋建康赏心亭).宋廷不采纳他的建议,将他长期搁置,他写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換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概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他杀敌的心情到老未衰,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赞美古代有作为的英雄,,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豋京口北固亭有怀)

他的朋友陈亮被捕入獄,他设法营救,并写了"南乡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陆游与辛弃疾有"陆辛"之称。就象李杜齐名那样。


木山文


谢谢。

陆游经历了北宋末南宋初,家国兴衰的悲惨历程。对于一位文采过人的爱国者,在宦海沉浮中,力挽狂澜时北伐报国的志愿,始终都没有达到自己的希望。

张爱萍评价陆游:怀壮志统一国土,含悲愤宿愿未酬。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

陆游虽然没有经历过战场厮杀,但是始终不懈的为抗战而奋斗。他的爱国情怀是崇高的,所以备受后人敬仰。

一生所作诗词九千三百余首,编撰了《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及《南唐书》。由此可见陆游的文学成就,是其他文人的文采所不能及的。

代表作《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钗头凤·红酥手》。这些作品可以说是精品中的精品,没有人能超越陆放翁才情。

陆游在诗词中被誉为小李白,小杜甫。在这一点上辛弃疾是不能比肩的,虽说辛弃疾文武双全,诗词豪放大气磅礴,又有与敌拼杀的经历。中肯的说和陆游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两人同是爱国主义者,私下又是好朋友。当陆游得知辛弃疾北伐抗金时,欢喜异常赠诗给好友,鼓励他为国尽忠。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不失为一篇力作,文采飞扬跋扈。将文武之道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张一弛义气风发。

岳飞岳元帅,民族英雄。有专家说应该是”尽忠报国”比较准确,但是我们看岳母刺字是”精忠报国”。不管怎么说吧!不去纠结文字的出入。

岳飞身为一国统兵之元帅,文武兼备。一首《满江红》气吞山河,盖世雄魂。

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这首词历来被人们长相吟诵,经久不衰。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为国为家冲锋陷阵,抵抗外来一切侵略者。由此可见岳飞的文采相当了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综合来看我更欣赏陆游的文采,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诗词表现的思想,和严谨的创作作风。都是令人称道的,他的爱国精神永久流传后世。


禅悟净慧


陆游岳飞辛弃疾,三位都是南宋著名诗词达人。尤其是陆游的诗词水平最高,他集婉约派凄凉派豪放派于一身。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词作品。他自幼聪慧,管至尚书。经厉了北宋被金人的摧残灭国,也经历了与唐婉的爱情之缘,更经历了仕途的变迂。所以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才写出了众多诗词作品。如巜钗头凤.咏梅》《示儿》等等。无不体现出了他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对生活的感悟,对国家的忧伤。对山河的赞美。辛弃疾文武双全,文优于武。与苏轼并称南宋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他目睹了祖国的山河支离破碎,一腔热血参于了抵抗金兵的战斗。把满腔激情都融入到自己的诗词当中。令人情绪激昂。流传到现在的词作品也很多。岳飞是一个纯武将,业余爱好写词。后人是凭他的一首《满江红》所产生了对他的一种诗词认可。他在诗词领域的造就其实远不如,他在带兵打仗方面的成就。他精忠保国的思想深得人推崇。陆游好比博士后,辛弃疾好比博士,岳飞好硕士。他们同处一个朝代,都经历了北宋被金人灭国,建立南宋的历程,所以都有一颗滚烫的爱国情怀。若论文采,我认为陆游最好最高。


游游蜉蝣


陆游一生写诗9000多首,属于高产诗人,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岳飞的代表作《满江红》是后人所作,但是,岳飞确实会写诗词,文武双全。其师父周桐是其孙子岳珂杜撰。

辛弃疾是与苏轼齐名的豪放派,其词作广为流全,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他20岁开始参军,40岁被宋高宗和秦桧处死。一生立志北伐,败多胜少。

辛弃疾本是金国山东历城人,但他是宋朝人,所以早年参加起义反金,立志归宋。归宋以后,向朝廷表达了一系列抗金态度,却始终不得重用,68岁终老南宋。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也是力主抗金的主要代表人物。可惜因他的抗金思想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最终罢官回乡,86岁时去世。

综上,若论文釆,陆游与辛弃疾相当,一个写诗,一个写词,不分仲伯。但是,辛弃疾文武双全,敢想敢做,因此,我更喜欢辛弃疾。



当代曹植


导语: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他20岁开始参军,40岁被宋高宗和秦桧处死。一生立志北伐,多次击败金人,是名副其实的抗金英雄。辛弃疾本是金国山东历城人,但他是宋朝人,所以早年参加起义反金,立志归宋。归宋以后,向朝廷表达了一系列抗金态度,却始终不得重用,68岁终老南宋。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也是力主抗金的主要代表人物。可惜因他的抗金思想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最终罢官回乡,86岁时去世。

这三个人都是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爱国人士,他们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共同身份,那就是文化人。那么这三个人的文采和功绩到底如何呢?

01岳飞的满江红,至今读来感同身受。

岳飞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他的孙子岳珂编写了一本书叫作《金佗粹编》,这本书里面不仅详细介绍了岳飞的军事成就,而且收录了大量岳飞诗词。

不过我们更了解岳飞的是这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读起来,至今都感觉热血沸腾,似乎带着我们回到了南宋,感受了他抗击金人时候的决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岳珂作为他的孙子,不遗余力地搜集自己爷爷的所有作品,却唯独没有将这首词放在其中,这是我们感到十分奇怪的一件事。

那么这首词是从哪儿来的呢?在《鹤林玉露》和《藏一话腴》中的确有记载了这首词的来历,那就是岳飞写的,他孙子岳珂没有记录这件事,或许是真的遗漏了。

通过这首词,我们完全可以看得出,岳飞良好的文化素养。他从小就接受了儒家的教育,所以对忠君爱国有着自己的执着想法。而且岳飞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不仅诗词写得出色,他的行书和草书都自成一格,除了彰显出他本人的书法造诣外,更体现了他本人的性格特点。所以我认为岳飞更让人觉得了不起的,那就是他不仅仅是一位战功卓著的武将,更是一位有着优良文化素质的文人。

文武双全的岳飞一生为南宋北归而努力,但是他的努力似乎得不到宋高宗的理解。以至于最后落得个因为莫须有被杀的下场。

02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一代豪放派宗师。

辛弃疾的名声大家当然是非常了解的了,最近还有一部跟他相关的电影播出,虽然不能完美地展现出辛弃疾的一生,却也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词人形象。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宋史》

按照地域来划分,辛弃疾出生的时候,山东历城其实已经是金人的国土范围,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辛弃疾是属于金人统治下的汉人,他并不是宋人。

不过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宋朝人,所以辛弃疾在祖辈父辈的影响下,一直想着恢复宋朝的天下。等到他长大以后,他便开始积极参与到了起义军之中,因为文武双全,辛弃疾不仅是起义军的将领,而且还是起义军的军师。

辛弃疾曾经创造过百万军中取贼将首级的记录,可惜北方的起义军因为耿京被杀以后,成为了泡影。无法完成颠覆金国力量的辛弃疾,只好选择南下归宋。他回到宋朝以后,不断向朝廷提供各种北伐复国的建议,可惜当时宋朝的政策是议和,而不是主战。所以辛弃疾虽然有才能,在南宋却无法得以施展。从此辛弃疾开始了自己在南宋的仕途,曾经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做官,也有机会镇压过地方的起义,却始终没有北伐的机会。

久而久之,心灰意冷的辛弃疾终于选择归隐山林。后来因为宰相韩侂胄有北伐的意愿,所以辛弃疾被重新征召,不过也只是象征意义罢了。可以说辛弃疾归宋以后,他一身的军事才华,的确是被浪费了。

但是同时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辛弃疾在这段时间,创作了大量爱国主义的诗词,多以豪放派类型为主,流传后世的就有600多首。

他的词文学价值不比苏轼的词低,所以一时间形成了苏辛的合称,两边爱好者多年来谁也不服气谁。

03陆游被称为小李白,一生流传9000多首诗。

天下写诗最多的诗人是谁?不少人可能会想到乾隆皇帝,乾隆写的诗的确多,据说有一万多首,可惜没有哪一首是出名的。所以乾隆不算一个正经的诗人。

陆游一辈子写了多少诗词我们数不清,不过光流传后世的诗就有9000多首,当真是高产诗人,而且这些诗里面,有不少都是流芳百世的佳作。

为今之计,莫若戒敕宣抚司,以大兵及舟师十分之九固守江淮,控扼要害,为不可动之计; 以十分之一,遴选骁勇有纪律之将,使之更出迭入,以奇制胜。俟徐、郓、 宋、毫等处抚定之后,两淮受敌处少,然后渐次那大兵前进。如此,则进有辟国拓土之功,退无劳师失备之患,实天下之至计也。---《乞分兵取山东札子》

其实陆游的一生也比较悲凉,他跟岳飞和辛弃疾一样,都是主张北伐的人。在宋高宗时期他的北伐思想遭到秦桧斥责,从而失去了仕途。不过宋孝宗上台以后,赐了他一个进士出身。毕竟他是官宦世家,而且名气大,才学高。

正是因为他执意抗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上一直都不顺畅。

很多人认为陆游是单纯的文人,其实并不是这样。陆游曾经投效在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麾下,成为他军中的幕僚。

可惜他的军事生涯非常短暂,而且幕僚府仅仅一年以后就解散了,所以陆游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此后陆游长期编纂史书,无心过问北伐事宜。但是他的内心始终牵挂着北伐的事情,甚至在临死前,写下了千古名篇《示儿》。

总结:岳飞死的最早,却也是三个人里最幸运的。

岳飞是40岁的时候被赐死,而辛弃疾活了68岁,陆游更是活到了86岁高龄。这么来看的话,好像岳飞是最不幸的一个,因为他英年早逝。

其实要我来说,岳飞是最幸运的一个,因为他的一生真真切切地为北伐而努力过。他亲自在战场上杀敌立威,真正大规模击败过金人。

而辛弃疾虽然活了68岁,可是归宋后的数十年,一直都壮志难酬,在南宋几乎蛰伏成了一个绣花枕头。陆游就更惨了,他一生86岁,从未忘记过北伐,却从来没有在北伐的事业上有所建树。不想着北伐也就算了,可是陆游到死都没有忘记北伐,这才是最可悲的。

要说文采方面,其实并不好做比较。相比较而言,岳飞的文采是三个人里面最差的一个,因为他流传后世的名篇最少。此外辛弃疾要比陆游稍微强一些,毕竟他是可以和苏轼这位文坛巨匠相提并论之人。


江湖小晓生


陆游文采第一。但是他的民族英雄成分太少。

甚至不能说他是民族英雄。另外陆游文采第一是因为时间给了他充分的时间让他能够在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岳飞是将军,他的作品无外乎两首满江红。

不过他的确是为了国家而死,民族英雄当之无愧!

辛弃疾民族英雄成分也很浅。倒不如是爱国将领。他文采其实和陆游不相伯仲啊。

一位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首,有“小太白”的美称。

而辛弃疾更被称为“词中之龙”,“词坛飞将”美誉。

两人创作领域不同,一人的代表作为诗,

一人的代表作为词。难以区分!


半世飞仙


这三个都是南宋著名人物。陆游是文人,岳飞是武将,辛弃疾则是文武双全。

说到文采,我最欣赏的自然是陆游。毕竟术业有专攻,何况陆游天生就是文曲星。

岳飞乃一著名武将,倥偬戎马,披坚执锐,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光辉业绩日月昭彰。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并不大。岳飞留下的文学作品只有《满江红》、《小重山》、《乞出师札子》、《五岳祠盟记》等。其中词作《满江红》,因大气磅礴,爱国主义色彩浓郁,引人共鸣,受人喜爱。

辛弃疾文武兼备,但以文出名。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存词六百多首。作品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题材广阔,善化用典故入词。

辛弃疾的词有盼望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但是相比之下,陆游的文学成就那就更高,而且其文采可比肩“李杜”,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堪称南宋文学第一大家。

陆游的诗文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爱国之情对后人影响深远。他的绝笔《示儿》,人所共知。

陆游文采斐然。《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细腻优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意韵十足。他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情真意切,令人动容。词作《钗头凤·红酥手》凄楚痴情,令人感叹。

所以单单从文采而论,我首推陆游。





笑谈古和今


辛弃疾,沦陷区组织民兵,积极抗金,南归后,上《美芹十论》、著《稼轩长短句》,才华横溢。岳武穆文韬武略,抗金有力,精忠报国。但为人不够圆活,以外臣而予皇家建储,倡北伐欲迎二圣归朝,触痛高宗神经,致不得善终。至于陆游,婉约派田园词人,望王师北定中原、舞不动长枪大戟,唯寄情诗词、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