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与病毒“正面交锋”的抗“疫”战士

党员张群在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工作。高明/摄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通讯员李晓晨 记者扈炜)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衡水市疾控中心迅速成立病毒核酸检测组,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最及时的技术支持,同时为患者争取更早的诊断、治疗和更多的希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是我的职责所在。”传染病防治科的张群深知这次检测任务的艰巨,主动请缨加入到这支离病毒距离“最近”的队伍中。

在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紧张,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张群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检验人员“全副武装”又在全排风生物安全柜运行环境下工作,长时间的寒冷、噪音对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张群从没有说苦喊累,还不时和同事开玩笑,以缓解大家的压力。他们所做的检测工作与病毒“正面交锋”严肃紧张,但张群却用他的乐观精神和专业素养让整个团队充满力量和温情。

标本提取制备、试剂制备、核酸扩增……每一次看起来有条不紊的检测过程背后都是危险与希望并存。标本在开袋的瞬间有可能产生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检验人员是病毒“最亲密的接触者”,所以防护服、防护面罩、护目镜、口罩、三层手套等防护装备一个都不能少。这支检验队伍成员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40岁的张群作为老大哥,又是组里唯一的男将,在年轻的检验员进入实验室前,他都要反复检查他们的防护装备,不厌其烦地嘱咐他们注意事项,亲自为这群年轻“战士”的防护措施把关。

张群为年轻的检验员整理防护装备。高明/摄

随着疫情发展,每天各县市区疾控中心送来的样本量逐渐增多,有时一天能达到几百份,为了尽早确定传染源,把握防控疫情主动权,检测设备开足马力,24小时不停歇。时间紧、任务重,张群主动承担起最繁重的检测任务,一进实验室,就“舍不得”出来。只要能坚持住,他甚至不止一次连做两个班的样本检测量。走出实验室时,浑身早已湿透,眼眶、额头全是口罩带的勒痕,走路也有些摇晃,几近虚脱的状态,大家既心疼又担心他,可张群却笑着说,“这桑拿蒸得挺舒服。”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他的颈椎有旧疾,几个小时下来近乎僵直状态。“能替年轻人多担点就担点,不需要理由。”这就是他最质朴的表达。

张群凭借丰富的经验、高效的检测,能准确快速地识破病毒“真面目”,全市几乎所有的病毒样本都要经他手负责。难得的轮班休息时间,张群也会通过电话指导队员、了解工作情况,保证检测不出一点差错,手机上的通话记录就是他和同事与病毒“交战”的证据。

2月18日下午2时,张群从单位出发到安平县等三个县的疾控中心,指导当地技术人员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连续10几个小时,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出发去实验室的路上。2月19日凌晨6时30分才回到单位,疲惫的张群稍作休息后,又投入到“战斗”中去了。

张群谈起自己的家人,表现出些许的愧疚,他说:“等疫情结束,我一定要好好弥补家人,承担作为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父亲的责任!”每天无论多晚,妻子都会等到张群到家才安心睡觉;11岁女儿的作业,张群也好久没有关注过了;这个年本来计划要回老家照顾身患重疾的父母,但从大年二十九开始,张群已经连续工作一个月了,根本没有时间回去。

自2006年起,张群就在衡水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工作,主要负责流感病毒的检测与毒株分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筛查、手足口病及流脑的检测。作为有着14年工作经验的他,带出了一批检验新生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张群以实验室为“战场”,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积极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彰显出一名医务人员职责,保证每一个样本结果都又快又准,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有效、有力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