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面对孩子的磨蹭、拖拉,家长不妨试试四叶草法则,孩子越来越自律

都说“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自律”。

但每天看着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早上起床穿衣服就要穿个10多分钟,让他快点刷牙,结果发现他站在洗漱台那里发呆;好不容易催到他吃饭了,又有一口没一口的在那里“细嚼慢咽”。心急的妈妈们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去催。

结果就发现催促的次数越多,孩子越故意跟自己唱反调,做什么都不上心,反而越来越磨蹭。

很多家长都想知道,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改掉孩子磨蹭的毛病?那么家长们不妨试试四叶草法则。



什么是“四叶草法则”?

“四叶草法则”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教育分为4个不同的步骤,每一片叶子都代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孩子的坏习惯、坏毛病采取循序渐进的的教育方式。

四叶草法则的含义:

第一片叶子:代表“提前约定”,在实行计划前让孩子对计划或约定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第二片叶子:代表“制定目标”,在让孩子做事情前,让孩子有一个确切可实现的方向;

第三片叶子:代表“有限选择”,给予孩子固定的选择权;

第四片叶子:代表“认可信任”,信任孩子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件事,并实现自我价值感。



家长们该如何利用“四叶草法则”?

在宝宝2岁时,制定清楚的规矩

宝宝在2岁左右已经开始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自我认知,更不懂得什么是时间观念。这样的成长基础条件下,当孩子在4岁左右时就会出现,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该用多长时间去完成这件事。

所以孩子就不会有紧迫感,才会产生家长眼中的磨蹭。



而宝宝2岁时已经开始建立基础的性格,这时父母就要锻炼孩子的认知能力,与孩子提前定好规则,将孩子需要掌握的独立自理能力和时间观念,一点一点的教给孩子。


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大多数的孩子来说,磨蹭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事情,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会大把的浪费时间。

比如家长想让孩子早上能更快一点,就要清晰地告诉孩子,每天早上要按照穿衣服、洗脸、刷牙、吃饭、穿鞋子这个顺序收拾好自己,这样孩子就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从而减少磨蹭。



给孩子提供少量的选择

家长眼中孩子的磨蹭有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故意磨蹭,而是在遇到一件事情时不知道该怎样做决定。比如早上穿衣服,孩子不知道自己该穿哪一件裙子,反复犹豫之下就会造成磨蹭这种假象。

这是家长可以适当的给与一些建议,问宝宝“今天是穿绿色的裙子还是穿红色的裙子?”,缩小宝宝选择的范围,避免时间的浪费。


用鼓励代替催促

4岁左右的孩子虽然认知能力已经大部分完善,但身体发育的速度还跟不上孩子已经掌握的认知,这时经常会出现孩子明明想穿好袜子,却总是有一些细节出现问题导致孩子怎么穿都穿不好。

如果这时家长再反复催促孩子就会越来越着急,浪费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自信的心理。



这是家长要适当给予鼓励,让孩子慢慢来,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长信任自己,也会感觉到自己很有价值。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这件事上,相比于父母的大道理,孩子更容易接受绘本、故事,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绘本这种工具。青青推荐《陪你长大》与《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



《陪你长大》这套共有30册,分为健康、艺术、社交、科学、语言5个方面,其中健康这个方面主要教会孩子《吃饭》、《穿衣》、《洗澡》等基础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则是通过生活中孩子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帮助解决孩子磨蹭拖拉等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