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威马汽车靠谱么?

难得一见的人


威马是我目前看到的新车制造商里最为看好的。我写了几个答案试图从很多方面来解释它们。在威马刚刚宣布EX5的价格并放下重磅炸弹之后,它立即在北京车展上推出了EX6。

正如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所提到的,企业行为频繁的新原因通常不过是品牌推广和营销而已。另一件事是,你必须得进行下一轮融资,向投资者爸爸要钱。现在推出EX6只不过是这两个目的而已。

首先,EX6是一款概念车。这款概念车还远离量产。因此,在这款车上发布的官方或各种渠道的信息,只能参考。大多数概念车只表达一种想法,一种状态。许多您在车展上看到的概念车都是空壳,甚至无法打开它们。 EX6概念车对于我们和关注魏玛的人来说更有意义。根据已发布的EX5的信息,用它来比较,猜测一下EX6是什么的车还是比较靠谱的一个选择

虽然它只是一款概念车,但是可供解读的信息较少,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更有趣的东西。我认为关键和有意义的信息是“2 + 2 + 2”的布局。这意味着这款车型不仅是一款更大的SUV,还是一款能够支持6座MPV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它的竞争对手是ES6 的6座车型。

这很容易理解。 EX6的“2 + 2 + 2”车型在北京车展上的发布不仅仅是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一种行动。这也是威马扩大和丰富产品线,加速产品发布,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并占据更多市场空间的战略。

同时,这也意味着威马也准备从下到上,依靠EX5在早期阶段率先引领销量,依靠低价站稳脚跟,赚钱;而较大型的EX6 SUV车型可能不具备EX5庞大的市场空间,但这是有益的,品牌高级形象和口碑推动后续模式达到协同效应。这样的例子可以参考广汽的GS8和吉利的博瑞。

对于EX6来说,以上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观点,我觉得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看到EX5的交付和市场的反应,现在做出更多的判断还为时过早。


安亭程工


威马这个名字来源于德语Weltmeister,意为世界冠军,看得出威马的野心。

而它的造车目标同样很远大——“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爽的电动车”。

在“用得起”这点上,威马已经用价格证明了自己。

而在“用得爽”这点上,用心的威马似乎还需要再加把劲。

威马是少数造车新势力中有自己工厂的新汽车制造商,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在4月20日威马的产品战略发布会上,当首款量产车EX5公布售价之后(补贴后11.23-14.98万元),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三个大字“还有谁”。

北京车展,威马首发亮相了三款新车

EX5 Pro——运动版EX5

威马EX5 Pro相当于EX5的运动版车型,由威马汽车与德国手工超跑设计工作室Isdera携手打造。

既然是运动版车型,外观不炫酷一些谈何运动?

新车尺寸相比EX5略微增大,前脸设计更具层次感,保险杠部分的设计更加饱满有力。与此同时,新车还加入了Isdera设计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和座椅、20英寸闪电轮毂、极速蓝主题内饰,并可个性化定制铭牌(含座椅、中置扬声器、脚踏板)。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不就是多了个运动套件么,驱动系统不还是一样?

其实不能完全这么说,EX5 Pro的风阻系数从EX5的0.3降至0.28,虽然仍旧是160kW的单电机驱动,但0-100km/h加速时间从10s提升至了7.9s。

作为EX5的运动版车型,EX5 Pro是有料的。

Isdera Commendatore GT——最轻的电动GT跑车?

造车新势力如何提升品牌逼格?推出一款电动跑车无疑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

目前来看,特斯拉有Roadster,蔚来有EP9,威马呢?

在这次北京车展上,威马亮相了Isdera Commendatore GT概念车。新车同样是与Isdera联手打造的车型,采用了鸥翼门的设计,极具动感,隐约有种迈凯伦和法拉利结合的感觉。

而新车最大的亮点在于轻量化,据称将会成为世界最轻的2+2 GT超级电动跑车。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由于搭载了电池,车身过重往往是痛点之一。

看来威马在轻量化方面也有研究,不知何时能应用到量产车上呢?

EX6概念车——“2+2+2”座椅布局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先生曾讲过:“威马汽车将会围绕1个核心架构,延伸出“STD”、“PL”2个整车平台,打造至少8款高品质主流智能汽车。从2018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

EX5刚上市没多久,EX6就要来了。作为威马“128”战略的第二款量产车,EX6概念车定位中型纯电动SUV,预计明年量产上市。

新车继承了一体式极简设计从“一”而终的理念,更大的车身尺寸也让空间应用变得更为灵活。而新车最大的看点是“2+2+2”6座设计布局。

根据目前市场来看,既能拉货,又能拉人的7座SUV正在逐渐成为热门车型。但除了林肯领航员这种大型SUV,多数7座SUV内部设计都比较紧凑,难以顾及第三排的舒适性。

少一个座位会不会好些?

威马EX6概念车采用的“2+2+2”座椅布局正是为了舒适性考虑。新车为第三排乘客的进出保留了过道空间,同时优化了第三排乘客的乘坐感受,让第三排不再成为临时应急的摆设。

定价接地气的威马,是完美之车吗?

在新能源领域,这几年涌现了不少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威马、小鹏、拜腾……

但看到威马EX5起售价格的那一刻,难免有人会说:“墙都不扶就服你”。

补贴后11.23-14.98万元,出行合作版补贴后仅需9.9万元,威马的这个价格的确很有竞争力。

而除了价格优势外,更让车聚君感到震撼的是威马在方方面面上的用心。

举个例子来讲,在威马上市活动为媒体预订的酒店房间里,既有BOSE音响,又有仿明定制家具;既有青花瓷茶具,又有自制咖啡机。前台有专门的“管家”引导,写字台有USB接口,床头有插座……

真实与体贴,科技和艺术,东方与西方的结合,这些用心的细节成功地引起了车聚君的注意。

而当视线转移到EX5上,能看到别具一格的隐藏式门把手,实用性很强的全车交互智能引擎……在造车上,威马花的心思要更多。

价格亲民,亮点不少,难怪威马有底气喊出“还有谁?”

然而,现在的威马,能够称之为完美之车么?

拿已经上市的EX5来讲,在活动现场,其内饰的做工还是遭到了不少媒体老师的吐槽。

还有一点隐忧是,考虑到起售价格定的偏低,质量能否同步跟上有待市场考证。

而0-100km/h加速10s的水平,似乎也难以给人“爽”的感觉。

威马用心了,但距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


车聚网


原本不知道靠不靠谱,但现在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非常不靠谱。

刚在北京造了座 “北极冰屋”的威马汽车,终究没有抵挡住“炎热”。

8月25日,一张威马汽车自燃的照片在网络流传,引发网友热议。对此,威马汽车于8月26日发布声明称,该“事故”发生地点为威马成都研究院内,且自燃车辆是一辆经过多轮破坏性试验的早期试装车。

纯电动车已成为起火高发的车辆类型,造车新势力“拼凑”起来的造车实力更是一直萦绕在消费者心头的“隐忧”。 接连不断的自燃事件使“造车新势力真的靠谱吗?”、“安全系统真的有保障吗?”等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报废车辆管理缺失

威马汽车对此次自燃的原因解释为:该车型已进入拆解程序,拆除了电路保护装置及部分部件但未能及时完成全部拆解,电气元件短路引发火灾。

但这份声明并未解除消费者心中的疑问。“拆解车不进车间吗?”、“表面看起来没有破坏性痕迹啊?”、“报废车自燃就代表没有问题了吗?”等问题接连不断。

然而,在威马汽车的声明中,并未进一步解释对于报废车辆的管理工作,只是称将对所有报废试装车进行复审并及时清理,同时进一步完善报废试装车辆追踪机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从这次事件以及威马的声明可以看出,威马对于报废车辆并没有系统的回收机制,甚至无人监管。这不禁让人担忧,威马汽车是否已经具备合理的运营管理?是否承担得起量产交付后的大量后期工作?

多次陷入质量质疑

事实上,这已并非首次威马汽车陷入“自燃门”。就在两个月前,有媒体报道,一辆使用不过3个月的野马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由于火势过猛,该车被烧得只剩下空架子。而它所用的电池提供商谷神能源,正是被爆出的威马汽车的电池供应商之一。

彼时引发了一系列针对威马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的恐慌,甚至有大批客户退订。而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曾通过微博公开回应,“采用谷神电池的相关产品并非是交付给C端用户。”

这与此次威马汽车的官方回应如出一辙,似乎都在强调“虽然有车辆自燃,但交付给消费者的车辆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这种保证毫无威信力。

更为讽刺的是,在8月26日威马汽车发布的声明最后,再次强调了威马汽车的安全性。“威马汽车承诺,旗下正式量产车均历经多重严苛测试,安全性能高于国家标准。”

企业责任不容忽视

同为造车新势力一员的SF Motors创始人张正萍曾说,汽车制造并非单纯的像乐高积木一般,对着具有冲击力设计造型的图纸拼装即可,“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敬畏生命、敬畏汽车。”

这种安全不应只局限于研发制造阶段,更应贯彻汽车的整个使用周期。然而,随着造车新势力的融入,以及交付初期出现的重重问题,安全的信任正在被打破。在造车新势力纷纷讲述自己的“造车梦”时,相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容忽视。正如近日发生的“滴滴顺风车”危险事件,再次反映出系统管理的重要性。

这中间究竟隐藏着多少隐忧,目前并没有确切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数百家行业新晋者在未来两三年留存率可能只有2%~3%”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内公认的数字。

此时威马们已经暴露出安全隐患的存在,如不从根部解决,恐怕日后问题将不断放大。一家互联网公司,没有价值观时非常可怕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只想收割韭菜的公司,终究不能长久。


白希文


首先说一下你那张配图,那是当时媒体P出来的,真正的量产车已经发布了,定为纯电动SUV,命名EX5,级别为紧凑型SUV。


再说靠谱不靠谱,一个产品质量是否靠谱,或者说是否成功,取得消费者认可,唯一的条件就是市场口碑,也就是说靠谱不靠谱,我们现在说都有些为时过早了。

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新兴品牌中,威马无论从整体实力和产品竞争力来说,都算是靠谱的了,可以说,是被外界最为看好的了。

累计融资超120亿人民币,摆脱“PPT”造车模式



本月初,威马汽车官方宣布,公司正式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百度资本领投,百度集团、海纳国际集团、啊米巴资本等战略及财务投资者跟投,至此,威马汽车总融资累计超过了120亿人民币,更多的资金输入,也加快了威马上市的进度,从威马曝光的合作方可以看出最近的进度,腾讯前CTO 熊明华加入了威马,任集团副董事长;能源巨头远景能源投资了威马,远景是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科技公司,同时也是北美最大充电企业charge point 和德国最大储能企业Sonnen 的股东;刚刚获得阿里旗下蚂蚁金服战略投资的哈罗单车(HelloBike)开展了资本和战略层面的合作,在全国共同打造城市立体交通出行方案;威马汽车在以色列,与Mobileye 达成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战略合作;威马和360 共同研发汽车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威马和网易人工智能,在大数据、娱乐等领域,展开AI/AR 等技术合作;百度集团深度参与了威马新一轮的融资。除资本层面外,未来双方将在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而百度也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中,自动驾驶方向的引领者;威马和首批渠道合作伙伴“威马智行合伙人”完成了签约…威马的温州工厂即将落成;第二款量产车已具备雏形;第二平台的生产准备工作已全面启动。



强大的核心团队

威马与其他品牌代工不一样,EX5背后拥有一个强大的核心团队,先前介绍了沈晖的个人履历,他在汽车领域有20多年的行业经验,对于造车经验和用人理念,他比谁都清楚,之前就传出,威马汽车团队很多都是来自沈晖以前多年共事的的沃尔沃高管,目前威马汽车拥有超过800人的核心团队,预计2018将达到2000人,团队中70%~80%来自整车行业,20%~30%来自互联网,并在全球设立了5大中心,这种“老汽车人组成的新公司”,让威马在这批创业汽车公司中,显得老练成熟得多。



首款量产车带来了惊喜

本月11号,威马在上海的发布会,带来了首款量产车型,新车定位于紧凑型纯电动SUV,命名EX5,预售价20万(补贴前),最大续航里程600公里,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25kW的电动机…消费者最在乎的售价以及续航,这款EX5可以说带来了惊喜,预计补贴完有望15万以内就可以拿到手,续航能力同级别是第一位,那场发布会有一个主题,就是沈晖先生一直强调,威马未来的产品必须是:大众用得起、用得爽、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从这款新车的定位来看,威马做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威马EX5的测试车已于今年7月31日,完成了在新疆吐鲁番进行的高温测试,而此前在黑河等极寒地区的冬季测试也已经完成,迄今累计测试里程已接近200万公里。在2018年正式下线前,威马还将针对首款车型进行多轮测试,确保车辆-35摄氏度到+5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以及极端海拔状态下均能稳定工作。

开头也说过,说的再好也不如消费者真实的口碑,尽管目前种种因素都让人感觉威马还算是比较靠谱,但是,我想威马汽车想要证明自己,就是等到上市后能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其实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新能源汽车也行很快就会走进我们的家庭,我们希望威马、蔚来、小鹏、车和家等这样的新兴新能源汽车品牌,都会做出亲民、实在、高质量的汽车产品,为自主新能源汽车争光。


汽车问诊


个人还是比较看好威马汽车的前景的,一个车企看它走的长不长远,最主要看的是实力。

而实力来自于多方面,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是曾任菲亚特集团中国副总裁、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的沈晖。在两年前他创立了威马汽车。而且立志于在新能源领域有所突破。而在博格华纳、菲亚特、吉利、沃尔沃的工作经历让沈晖对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供应商十分了解,其中大部分都打过交道。因此在造车用料方面,只要威马有心,就一定能够做到同级别最好。

沈晖说过,威马汽车要造出的不为补贴的新能源车,和别的车企一定要区别开。这句话表明了威马的决心,也同样表示了威马有这样的实力。

反观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逐渐成型了,乘用车一年销量2000万,新能源车已经占据了十分之一的销量。任何一个车企都想在这块领域有所突破,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威马汽车和别人家不同之处有两点。

1. 现在好多车企都在打着“新能源车补贴和牌照”的旗号,这样的话做到最后可能就是一个只充销量的烂车。威马汽车现在财务模型、业务模式,都是撇开那个牌照跟补贴的。

2. 威马汽车更看重体验。从互联网的很多新的硬件成功的案例来看,体验比品牌更重要。如果你这个车体验很好的,很多年轻人就很开放能接受,传统汽车很多功能存在感没有,你不知道它有什么功能。有的功能用起来,特别是在行驶阶段,是很复杂的。所以威马汽车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方位的舒适用车体验,让开车充满乐趣。

最后再说说为什么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的销量还是大不如燃油车,一方面是硬件设施的问题,充电桩还没有普及到各个角落。另一方面就是技术的不成熟,主要反应在新能源车续航里程上。但是威马汽车貌似已经找到了应对之道,除了此前爆出的续航里程突破了450公里外,威马汽车推出了充电APP,接入国内主流充电运营商,在一个APP里可以做到“查、导、充、付”四项核心功能,真正的做到让用户在用车时候最便利。

不过一切到现在都还是未知数,据说2018年威马汽车将推出第一款车,如果他们的造车技术和服务理念真的能够很好地灌输在这台新车上,那么我感觉威马汽车还真的有可能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不不15205737888


车子靠不靠谱目前还不知,因为还没上市。如果是问威马汽车这个企业和团队,新车君倾向于正面回答。理由有这么几点:

1、有自建工厂。这点成为了市场人士判断新兴车企是否是真的决心造车的重要标志;一是因为自建工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只是炒概念上市圈钱的企业,是不会动真格去盖个工厂;二是没有自己的制造工厂,那么设计与研发环节与制造环节是很容易脱节的;

2、产品定位。首款产品预计售价20万起,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低于目前许多的电动汽车。不谈颠覆,脚踏实地,“造国民买得起开得爽的新能源汽车”。让人觉得,比起那些上来就要颠覆谁的企业要靠谱一些。尽管威马也谈了不少虚头巴脑的概念,但相对来说还是有踏实的部分。

3、资金雄厚。官方资料显示,威马汽车成立三年,迄今已累计吸引12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包括成为资本、远景能源、七海资本、百度资本、百度集团、SIG海纳亚洲、阿米巴等累计超过120亿元的融资,显示了互联网战略投资者及互联网财务投资者对公司战略和实际进展的认可。尽管对于一家车企来说,这个数额不多,但在这一批新兴车企中,这个规模算很可观。

4、团队。由创始人沈晖带领的威马汽车团队(汽车人与互联网人才比约为7:3),不仅有着丰富的造车经验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还拥有领先的国际化视野和互联网思维。此前,腾讯前首席技术官熊明华加入公司任副董事长,推动了威马汽车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化系统开发等层面的进展。

回到威马首款产品EX5,一辆定位于紧凑型SUV的纯电动汽车,大小同大众途观,综合续航里程450,预计售价20万起。除此之外,并没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点,关于智能化的一套说辞几家新兴车企都差不多,这里不做过多评价。

尽管新车君倾向于他们是“靠谱”的。但EX5的造型设计蜜汁普通,目前看来技术也没有太多亮点(唯一的亮点可能是搭载小型柴油机用于冬天制暖),对于其产品未来销售前景,我还是非常谨慎。因为威马的对手显然不只是蔚来等新兴企业,正在积极转型的传统车企才是它要面对的真正对手。


新车新技术


驳“白希文”答

感觉这个问题是白希文自问自答蹭热点。我只能说白希文非常不靠谱:我来逐一反驳吧。

一、乱配图

1.第一张配图错误

原文:刚在北京造了座 “北极冰屋”的威马汽车,终究没有抵挡住“炎热”。

驳斥:北京威马“北极冰屋”的具体地点是在世贸天阶那块天幕下面,那么配图是啥?明显不是世贸天阶。

2.引用网友发言截图不具代表性

白希文引用的论坛网友发言截图如下:

而看看此人19个回帖记录里居然大部分都是用这同样一句话评论威马自燃事件的,此网友目的何在?

3.图片与威马无关

两幅图片与威马无关。

一副是野马汽车燃烧配图。野马汽车燃烧居然也能与威马质量扯上关系,还给了一个“多次陷入质量质疑”的一级标题。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6月份使用宁德电池的帝豪ev450自燃事件,就能说明所有使用宁德电池的汽车厂家质量有问题?

另一副配图是一张不知从哪里来的电池包配图:

在这里给大家看看威马EX5电池包解剖图:

4.配张正萍照片是何意?

张正萍是谁?另一个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罢了,配一幅他的肖像、他说的几句话就能说明威马不靠谱?无稽之谈!

二、分论点混淆视听

1.报废车辆管理缺失就能断定威马不能合理运营管理?威马发声明承认了对报废试装车管理工作的欠缺,但由此就能说威马汽车不具备合理的运营管理?就能说威马汽车不靠谱吗?我简单反问一句:弹药库爆炸、拉弹药的汽车爆炸、摔战斗机、火箭发射失败...就能下结论不能打仗了?

2.“多次陷入质量质疑”?拿着野马汽车燃烧事件就说威马多次陷入质量质疑。这理由也太牵强了。上面已经反驳了:使用宁德电池的帝豪ev450自燃事件,就能说明所有使用宁德电池的汽车厂家质量有问题?

3.“企业责任不容忽视”与问题无关。这一段的文字更乱了。对造车新势力、滴滴事件乱点评一番,真是什么热蹭什么。都是与威马靠不靠谱无关的话。

三、威马EX5靠谱吗?

相关文章比较多了,从官网,电动汽车媒体、包括我在头条汇总的文章都有详细介绍。在这里给几张威马电池包测试的PPT数据:

四、威马EX5报废试装车相关事件QA

最后附上一份微信群里流传的:威马官方关于“8月25日威马EX5报废试装车相关事件QA”

注:此文件为针对媒体问询的参考资料,不做主动推送,所有媒体问询请转企业公关部。

Q1:起火的具体原因

A:

(1)该起火测试报废车,经历过多次破坏性试验,从而导致部分车体结构和管路受损,最终导致电器短路引发的起火事故。

(2)此次事件涉及的早期报废试装车,外观和内部使用了多个试制零配件,此前经历过的破坏性试验主要指电子电器方面的相关过载试验;

Q2:拆解流程的不规范

A:

(1)威马在整个测试验证过程中使用超过400辆测试车,其中部分零件需要拆卸重复测试其耐久性,因此部分情况下测试报废车并非一次性完全拆解完毕。

(2)由于测试车数量较多,导致报废测试车出现处理上的积压问题,未能按规定及时送达并存放于报废车辆专用停放场地。

(3)未来威马汽车将更加严格的执行报废车辆管理流程,排查安全隐患,进行报废车辆复审和清理,完善报废车辆追踪机制。

Q3:关于电池供应商的选择

A:

(1)此次起火事故与电池电芯无关。

(2)威马汽车未来的交付车辆将会全部采购高能量密度的VDA电芯,本次着火车辆属于早期测试车,并未搭载未来交付车辆所采用的电芯配置。

(3)目前能够为威马提供VDA电芯的厂家是宁德时代、天津力神和苏州宇量。未来所有电池供应商的电芯和模组都需要通过威马的严格试验评估和严苛安全测试。

Q4:对后续量产和交付计划的影响

A:

(1)经过初步排查,起火原因与交付产品无关,对于后续的交付计划没有影响。


翔宇买车


在蔚来、游侠、小鹏、奇点等诸多的新能源制造商里,威马是目前来说可信度最高的。

造车模式

在首轮融资中,威马和蔚来同样号称10亿美元融资。但二者走了不同的道路。与蔚来的大肆营销、找江淮代工不同,威马自建产线、供应链等环节。

生产资质方面,威马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新敏雅收购大连黄海100%股权,这一行为被外界解读为威马借壳大连黄海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

可能考虑到品牌忠诚度问题,走的是主流电动车刚需产品路线。这从二者的售价可见一斑。

2017年底,威马融资接近200亿,随后控股中顺汽车,获得生产资质。

带头人

沈晖,他曾经是吉利汽车副总裁、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一手主导了对沃尔沃的收购。此外,在博格华纳多年的工作经验促使他熟悉汽车行业的上中下游,并拉来汽车行业的巨头大佬等超300人核心团队,这样的背景履历,即使是没有自建产线,靠人脉关系估计就能圈一波粉。

产品定价

威马EX5的售价如上图所示。现阶段新能源车动辄几十万,加上补贴之类,相信不少人也依然云里雾里。但是威马的售价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局面。

前景

4月11日,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即宣布与威马汽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推动基于“旅游业务的共享出行服务”。 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也曾表示,威马未来的主要销售利润贡点会在充电、出行服务、融资租赁等业务上。这个格局就大了去了,这表示威马早已跳出了自己造车的范畴,转而走向一种解决目前新能源出行困境的道路。这意味着以后不仅是购买威马,任何其他车型也不再有充电的后顾之忧。

综合以上,小编觉得威马的靠谱度在目前一水儿的新能源品牌里还是可以的。您觉得呢?


大侠上车


昨天刚从车展出来,了解了威马后觉得基本放弃了...因为,威马目前的报价只是板车价格!也就是说,为什么别家是一款车里程一样价格区分代表配置不同,而威马价格不同只是里程不一样!也就是说“除了目前说的配置是标配,其他的全部加钱!!!”甚至包括车展上的皮座椅!如此说来真的有点套路深了...目前知道的,所谓的寒冷地区电池95%那个需要加电池加热包,1.2万...不知道其他的多少钱. 我不是车黑也不是托,只是觉得这种不说清楚的营销方式瞬间让威马的性价比下去了


SiGmO


首先一辆车怎么定义他靠不靠谱,第一是品牌力,第二是产品技术和质量。

从品牌来说,威马虽然是一个刚刚创建不久的汽车品牌,但是它的创始人确是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业界大佬沈晖。不论是从如何造车,对于零件供应商的了解程度,如何去营销自己的产品,如何提供优质的服务,他在这几个方面还都算权威。这也是为什么人家有创建威马这个品牌的资本。

从技术方面来说,威马刚刚和德国的Isdera公司合作。Isdera成立于1983年,是一家德国汽车工程公司,生产德国手工超跑品牌。这家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优化汽车的风阻和整车轻量化。

大家都知道德国佬的造车技术确实算是世界上一流的。相信威马也是看中了这一点从而和他们合作的。希望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毕竟自己还是比较看好这款车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