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爱心"流动"医疗队奔走在社区一线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李晓青 刘薇)在医院里,他们忙碌着接诊、上手术、护理患者;在社区居民家,他们悉心抚慰、送医送药.......疫情防控期间,新医大二附院、新医大五附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多学科医务人员迅速集结,一支支爱心“流动”医疗队,奔走在首府各大社区,为老、弱、病、孤寡等居民解决了就医不便的烦心事。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流动医疗队走进居民家中送医送药,该院院长杨新玲为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受访者供图)

  从组建到出诊只花一小时

  4日下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流动医疗队来陆续走进4个社区,为患者送医送药。

  这支流动医疗队从组建到出诊,只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这和此项工作联络员徐超分不开。

  徐超已经在医院工作了17个年头,被同事们更称呼为“移动的通讯录”,疫情期间,哪位医生在岗,哪位医生居家,他们各自专长什么,徐超都了如指掌。

  4日中午,徐超接到了任务——按照自治区卫健委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新医大二附院作为政府指定的7家医疗机构之一,快速组建流动医疗队,在疫情期间对各社区推送孤寡老人、慢病患者上门服务。

  徐超快速对接社区梳理患者信息,发现患者多为慢病患者,于是组织医院神经内科、老年病科、内分泌科、骨科、全科医学科、干部保健科等多科室的多名专家,组成的流动医疗队。

  当日15时30分,由杨新玲院长带队的流动医疗队出发。

  徐超告诉记者,他们来到的一户人家,患者70岁左右,患有脑梗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功能丧失,且下肢反复水肿。

  医生问诊期间,他的老伴拿出一个大药箱,里边有各种药物。这段时间里,他的老伴凭借自己的感觉,给他调整用药,血压一直控制的不好。专家组为老人测量血压,详细问诊,核对用药后发现,目前他服用的药物,药理作用是反的。

  专家组立即根据血压情况,对药物进行调整,并嘱咐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做好随访工作,及时与医院专家沟通患者病情。

  临走时,患者老伴深深鞠躬,说:“你们送医上门,我心里别提多热乎了,谢谢你们。”

  老人的举动,让徐超不禁泪目。“那一刻突然觉得,对于医生来说,有患者的地方就是战场,我们就该奔赴。”

  考虑到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当天,流动医疗队不仅为居民免费测血压、测血糖、调整用药,还免费赠送防护用品和常用感冒药。

  新医大五附院爱心“流动”医疗队为居民上门送医送药。图由通讯员刘盼提供

  多学科协作 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外科专家查看术后护理情况、中医科专家一对一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医保工作人员对患者常用慢性病药进行现场结算3月4日,78岁的髋关节外伤患者张绣宅在家里,享受到了新医大五附院爱心“流动”医疗队多学科专家会诊服务。

  “有你们在,我就很安心,感谢你们一路奔波守护着患者。”张绣感动的紧紧拉住医疗队带队人、新医大五附院副院长曹桂秋的手道谢。

  新医大五附院爱心“流动”医疗队为居民上门送医送药。图由通讯员刘盼提供

  3月5日中午,刚刚结束一台急症患者手术,新医大五附院胃肠外科主任高文彪便跟随医院的爱心“流动”医疗队出发了,当天与他一起的还有来自风湿免疫综合内科、门诊部、医务部、医保办等多学科医护人员。

  家住铁路局附近的张琳是一名结肠癌晚期患者,去年9月做过肿瘤根治手术,术后,她需要每天随身携带一个“造瘘袋”排便,造瘘口一旦护理不当易产生漏粪、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高文彪说,为了让患者就医少奔波,他们胃肠外科医护团队今后每两周与张琳联系一次,通过上门护理、电话指导等方式,帮助她及其家属做好造瘘护理,并针对她的病情在饮食、心理、用药等多方面进行科学指导。

  据介绍,疫情防控期间,为减少患者流动,解决基层特殊患者、慢性病患者就医困难问题,该院爱心“流动”医疗队将展开为期一个月的上门送医送药服务,同时,他们利用信息平台,开通了网上诊疗,大力推行非急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减少人群聚集。对于门诊慢性病患者,视患者病情可以将其处方用量延长至12周,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外出。

  3月5日,记者从自治区人民医院获悉,按照近期自治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诊的要求,他们组织多个学科的骨干医生组成流动医疗队,在前期远程医疗和网上预约诊疗的基础上,筛选出有需求的患者,流动医疗队进行上门服务。

  该院副院长陆晨说,目前全院已进入正常接诊状态。与此同时,该院2月至今累计与各地州市开展远程会诊406例,转诊至乌市53例疑难危重症患者,下一步将在乌市开展更多送医送药进社区活动,并将专家组送医送药活动延伸至南北疆各地州市,保障各族群众基本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