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对“病死率”存在认知错误

在这次疫情中,有两个概念,大家经常谈论,但对其内涵与外延的认知差异巨大。结果往往是,谈论的人会各说各话,莫衷一是。这两个概念就是

“拐点”和“病死率”

本文不谈拐点,只谈病死率。对于拐点的解读,请参阅《疫情拐点:我们共同的期盼》(可搜索微信公众号:淡泊宁静做学者,查阅原文)。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的定义:一定时期内,因患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患病总人数的比例。这个指标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病死率的定义本身并无歧义,是全球统一的,但不能教条地去理解和运用。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将病死率区分为“某种疾病的病死率”、“某一时期的病死率”和“某一地区的病死率”三种情况是有必要的。

某种疾病的病死率,是指这种疾病经历了一个,甚至多个完整的疫情周期(从疫情发生,到疫情解除)之后,计算出的病死率。

大家都知道SARS的病死率,大约是10%左右,这个病死率就是经历过一次完整的周期之后计算出的结果。而流感的病死率(0.1%左右),则是经历了很多次周期之后,计算出的平均值。

对于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传染病,我们可以用病死率进行一些预测性推算,也可以根据其病死率进行相关决策。但是,在讨论新冠肺炎这样一种全新传染病的病死率时,就需要将时空因素考虑进来。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把人类作为宿主的新病毒,还没有完成一次完整的疫情周期,还计算不出这种疾病的病死率。目前计算出的,只是这种疾病从出现至今,这段时间内的病死率,这种病死率则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

首先,随着疫情的发展,病死率是不断变化的。

目前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是按下面公式进行计算的:

病死率=累计死亡病例数÷累计确诊病例数

而累计死亡病例数量、累计确诊病例数量,每天都是变化的,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讲,它们都是时间这个自变量的函数。因此,目前计算出的病死率,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累计死亡病例、累计确诊病例的相对变化情况,决定了病死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场全新的传染病,包括传染、诊断、治疗三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部分。病毒的登场总是低调的,一开始的传染,悄无声息,无影无踪。患者只有有了症状,感到不适之后,才会求医问诊。只有有了第一例确诊病例之后,人们才会意识到疫情的存在。诊断让病毒的存在和传播显现,由不可见变为可见,被人们能够认识到。但这种显现,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性。今天确诊的病例,其感染病毒,发生在一周前,甚至是两周前。所以,当大家惊呼最近韩国确诊病例数的快速增长时,不要得出错误的结论:他们的疫情这两天开始变得严重。正确的结论是:他们的疫情,在至少一周前就已经变得严重。

一个患者被确诊,在医院接受治疗,到最终的治疗结果(治愈或者死亡)的确定,又需要一段时间。世卫组织-中国联合专家考察组发布的相关结果是:“现有资料表明,轻症患者从发病到康复平均时间是两周,重症患者需要三到六周。”也就是说,治疗结果与确诊之间,存在一个短则两周,长则六周的时间滞后。

以上所说的“传染——诊断——治疗”三个阶段所存在的时间顺序,和存在的时间滞后现象,决定了以下的疫情演变规律:传染高峰的到达时间,一定早于确诊高峰;确诊高峰的到达时间,一定早于治愈(或死亡)高峰;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不再出现新增病例的一段时间内,死亡病例依然会出现。


以上疫情演变规律,也就决定了一种新型传染病的病死率会呈现出以下的变化规律:

(1)在出现确诊病例的开始几天,病死率一定为零。因为这时候还不会出现死亡病例。

(2)到了某一时刻,死亡病例开始出现,病死率会出现瞬间的大幅跃升。这个时候,病死率的高低主要受分母(累计确诊病例)变化的影响,波动会比较大。

(3)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不断攀升,治疗结果出现的时间滞后性双重影响,计算出的死亡率会逐日趋于下降,一直到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到达高峰之前,病死率一定是递减的趋势。

(4)当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高峰过后,随着每日死亡病例的相对增加,计算出的病死率则会逐日提高。

(5)在“现有确诊病例”清零前,计算出的病死率一直是变化的。

图1是湖北省以外省市的病死率曲线,非常好地印证了以上的判断。并且目前0.85%的病死率,还不是最终的病死率,还会继续提高。根据初步的计算,其他省市的最终病死率应在0.9%左右。

其次,病死率受到疫情发生区域的影响很大。区域背后的因素则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水平,以及当地疫情的严重程度。

病毒一旦侵入人体,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把人体内的病毒杀死的。体内病毒的杀死,只有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所以感染病毒后,患者只有两种结果:痊愈或者死亡。痊愈的人,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把体内的病毒全部杀死,不仅成功杀死病毒,还会获得暂时性(或者终生)的抗体;死亡的人,则是被病毒杀死。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家经常听到“对症治疗”这个词。患者到医院接受的治疗,其目的不是帮助病人杀死体内的病毒,而是减轻病人的症状,维持病人的生命。因为只有人活着,免疫系统才能发生作用,才有可能最终杀死体内病毒。无论是上呼吸机、抽出肺内的积液、采用一些药物抑制病毒在体内的繁殖速度,目的都不是为了杀死病毒,是为了减轻症状,维持生命。


归根结底,对症治疗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给人体免疫系统的最终发挥作用争取时间。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国家呼吁轻症患者不要到医院就医,因为轻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轻症患者,基本上没有生命危险,他们应该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那些重症患者。

做出以上呼吁的国家,他们的决策重点是降低病死率,因为病死率高低跟重症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密切相关。在一个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医疗水平相对低下的国家或地区,重症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在免疫力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败下阵来,病死率就会居高不下。

根本决定病死率高低的,还不是医疗资源的绝对量,而是相对量。武汉就是这样,快速发展的疫情,患者数量短时间内暴增,医疗资源出现巨大的供需缺口,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免疫力与病毒争夺时间的比赛中,败下阵来。这是导致武汉,乃至湖北省病死率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的最主要原因。可以预测的是,随着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的逐步下降,湖北省的医疗资源会越来越相对充足,这将大大降低湖北省,尤其是武汉的死亡病例数。

因此,时间因素有推高湖北省病死率的效果,但医疗资源的逐步充足有降低湖北省病死率的效果,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积累,新的对症治疗方案也会降低病死率。最终湖北省的病死率会多高,目前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但应该不会高于5%。图2是湖北省疫情发生以来的病死率变化情况。


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也会随着疫情防控情况的变化而出现巨大的变化。各个国家完全将中国的病死率作为决策依据是不科学的,单纯依靠当下的病死率去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情况也是不完全科学的。

中国湖北以外其他省市的病死率(最终应在1%左右),可以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医疗资源相对充足,医疗水平相对较高情况下的参考。

湖北省的病死率,可以作为疫情爆发初期濒临失控,但最终得到有效控制,初期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后期逐步得到有效满足情况下的参考。

根据以上对于病死率的认知,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预测性判断:

(1)在那些疫情失控,自身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水平较差的国家和地区,最终的病死率会远高于湖北的水平。

(2)即使医疗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如果出现了疫情的严重失控,最终的病死率也会高于湖北。

(3)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医疗资源充足,医疗水平很高的国家和地区,最终的病死率会比较低。一些感染人数较少的国家,出现零死亡也是可能的。

(4)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的基础传染数是2.0-2.5,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中国湖北以外省份的实际情况说明,在医疗资源相对充足,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其病死率最终会在1%上下,已经是流感病死率的10倍。一旦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全球性传播,并且失去控制,全球范围出现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病死率会大大提高,人类将面对一次比2009年的H1N1更加严重的瘟疫危机。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全球疫情蔓延失控的可能性极大。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但愿全球所有国家高度重视,在疫情失控之前,采取更加果断、有效的防控措施!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做出了出色的示范,希望中国经验能够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