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虚汗多,是要得“月子病”的节奏吗?护理好就不用怕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自古以来,坐月子一直都是女人产后的头等大事,毕竟这是一生中最虚弱的时期。

“月子坐不好会落下病,将来后悔都来不及”这句话,大家几乎都耳熟能详,也算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月子期总出虚汗,是不是要落“月子病”?

前几天在论坛里看到一个帖子,一位宝妈说自己刚生完孩子,正在坐月子,感觉身体总有冒虚汗的情况,甚至每天都把衣服打湿好几次,很不舒服。

跟家里老人说,都责怪她坐月子期间洗了头发,受了寒,搞得她现在也神经兮兮的。

于是发帖问道:坐月子虚汗多,是不是要落下“月子病”的节奏?

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少见,缺乏经验的新手宝妈碰见这类情况,内心难免忐忑。


产后虚汗多,是说明月子没坐好吗?

事实上,产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出汗是极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严谨来说,这种“汗”也并非所谓的“虚汗”,正确名称应当为“产褥汗”。

由于怀孕期间,宝妈要给胎儿提供足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身体里的体液会逐渐增加以满足需求。

这种现象在孕6周左右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孕32~34周达到顶峰。

生产后身体不再需要如此多的体液,便会以出汗的形式慢慢排出。其实细心的产妇还会发现,此时不仅出汗量大,尿量也会有所增加。

换句话说,产后出汗完全是正常现象,并非月子没坐好落下的病,只要做好了护理,就不必慌张害怕,继续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正常哺乳即可。

一般而言,这种现象出了月子就会逐渐消失,因此避免忐忑、保持愉快心情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给月子期宝妈的几点建议

1)关键部位要保暖

月子期间身体极为虚弱,此时毛孔舒张,不能着凉更不能吹风,否则寒气侵入,以后一遇到阴雨天就会觉得疼痛难忍。

需要保暖的部位主要是:头部、膝盖等关节、腰腹部、双脚。

小贴士:

除了戴帽子之外,衣物尽量选择纯棉材质的,既有吸汗透气的功能,保暖效果又好。

但保暖也要有度,千万不能“捂月子”,对身体有害无利。当发现存在“产褥汗”的症状时,就没必要用厚棉被再捂着了,否则衣服湿透了,反而更容易着凉。

这种情况下,应该把重点放在保持室温上,还要注意通风。通风前,可以让产妇先去其他房间避一下,等温度恢复后再回来。

另外,使用空调也是可以的,但要避免直吹,加一块挡板在出风口改变风向比较好。

2)能休息就休息

分娩过程极为耗费力气,再者,怀孕时身体的内脏器官就已经移位,因此产后更要保证足量的休息进行恢复。

不过,产妇除了自身虚弱之外,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小宝宝,每隔几小时喂一次奶,很难睡整觉,因此要抓住一切时间小憩。

小贴士:

最佳的方式是让家人参与进来,帮忙带娃,喂完奶拍完嗝就休息,尽量和宝宝保持一样的生物钟。

3)饮食温补

产妇生产后确实需要营养,但所谓“虚不受补”,过于营养的汤水不能喝得太早。

小贴士:

坐月子应遵守“一排二调三补”的原则,等到第三周才可真正进行滋补,但也要保证口味清淡,慢慢温补。

而且,还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忌大鱼大肉,脂肪摄入过多,否则会改变母乳的成分,对宝宝也造成影响。

4)卫生要保持

老一辈中流传坐月子不能洗头、洗澡的说法,其实是由于从前生活条件不好,受到条件限制,难保持室内温度,因此容易受风着凉。

很显然,42天不洗澡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产后有恶露排出,加上“产褥汗”的“洗礼”,要不了几天浑身就脏透了,容易滋生细菌。

不仅会提高自己的感染风险,哺乳时也可能给宝宝造成潜在伤害。

小贴士:

事实上,现在的房屋保暖条件都挺不错的,加上空调的补充,洗头洗澡是完全没问题的。

但要注意的是,只能淋浴不能盆浴,而且头发也要尽快吹干。

产后虚汗不是病,只要护理到位了,宝妈们完全不必慌张。

但坐月子对女人来说的确很重要,一定要谨慎对待。月子坐好了,身体才能恢复起来,对小宝宝来说也是件幸事。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