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上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共有六位上帝。即:自然帝昊天上帝,东方上帝青帝太昊、南方上帝赤帝炎帝、西方上帝白帝少昊、北方上帝玄帝颛顼、中央上帝黄帝轩辕。这五方上帝即天下之帝,为华夏上古五位圣王贤君,即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在上述六上帝中只有自然帝昊天上帝可代天,而人帝五方上帝不可代天;中华文化中单说上帝一般指自然帝昊天上帝。 古籍中也称昊天或上帝,这一名词最早现于《尚书》。

昊天又称皇天、上帝、皇天上帝、天皇大帝等,民间俗称老天爷。

昊天上帝

昊天是作为华夏文明统治者的正典祭祀对象而存在的,昊天不依托于某一宗教存在,他是中华民族的神话信仰。是主宰天地宇宙的神,超自然的最高的神,代表天或者等同于天。

在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昊天上帝,称为类。在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称帝,或称上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

殷周以来,对天帝的称呼也日趋繁化,名目错出,有:帝、上帝、天、皇天、昊天、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维皇上帝,等等,指的都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神。

天帝本来只有一个,“六天帝”之说是到了汉代谶纬之书风行以后才出现的。。据说,天上的紫微宫是天帝之室,北辰(北极星)名耀魄宝,即为天帝,一名“太一”,是“天神之最尊贵者”。在太微宫中,则有五个星位,即为五方天帝。五帝是“五行精气之神”,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帝轮流所感应而生的,因此也称为“感生帝”,如尧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黄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汤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苍帝所感生。

《隋书·礼仪》:“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非祭天也。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帝。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

五行人帝又称五方天帝,五方上帝。指的是统治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之天神,即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颛顼、中央黄帝轩辕。即天下之帝,为华夏上古五位圣王贤君,即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中央天帝:黄帝(轩辕氏)。和后土娘娘,手中一绳,掌管八方。所谓“黄帝四面,各监一方”:

东方天帝:伏羲(青帝,太昊氏),辅佐大臣:木神句芒,手中一规,为春神;

西方天帝:少昊(白帝,金天氏),辅佐大臣:金神蓐收,手中一曲尺,为秋神;

南方天帝:炎帝(赤帝,神农氏),辅佐大臣:风神飞廉,火神祝融,手中一秤,为夏神;

北方天帝:颛顼(玄帝、黑帝,高阳氏),辅佐大臣:水神玄冥,手中一锤,为冬神。

六上帝中只有自然帝昊天上帝可代天,而人帝五方上帝不可代天;中华文化中单说上帝一般指自然帝昊天上帝。 古籍中也称昊天或上帝,这一名词最早现于《尚书》。

昊天上帝和天相比,具有一定的人格化的意味。郑玄曰:“上帝者,天之别名也,此处指的就是昊天上帝”;另一方面,有时又作了区分,如《汉书·王莽传》:“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其中又将天和上帝区分开来,上帝地位低于天,此处的上帝指的就是五行人帝,天指昊天上帝。

昊天是中国神话中至高神天帝的尊号。作为华夏文明圈的上帝,自古受到朝廷公祭。自从儒家兴盛后,中国各大神话中的一切最高神全部被昊天上帝取代,并且昊天上帝一直作为历代王朝官方正统的祭祀最高神,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中华帝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