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

“中国”一词,现在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可是你知道吗?“中国”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却不是具体某个国家政权的名称,而是随着它所指的对象和时间不同,其含义也有所不同。

“国”字在我国古代当作“城”或“邦”的解释,因此,“中国”一词也就成了“中央之城”或“国中之国”的代名词。“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当时就随所指的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算来,总共有以下六种含义:

“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

一、指京师(首都)而言。《诗经·民劳》记载:“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中国,即指京师。《孟子·万章》记载:“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这里的中国,东汉经学家刘熙在其《释名》中注释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因其地处诸侯万国之中。

《诗经·荡》中讽刺周厉王暴虐说:“内避于中国,覃及鬼方。”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内激怒于中国人民,一直扩展到边远的鬼方部落。后来由此延伸,凡是天子(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称之为“中国”。

又如三国时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唐朝韩愈《上佛骨表》中有:“夫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传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这些,随着皇帝统治的疆域增加,“中国”一词所包含的范围也就不断扩大。到清代时,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便都以“中国”作为它的代名称了。

“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

三、指中原地区。《孟子·腾文公》记载:“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闻或之先也。”(陈良,楚国人,喜欢周公、孔子讲述的道理,北到中国来求学,没有听说过北方的学生比他学习的成绩好)《史记·南越尉佗列传》也有:“闻陈胜等作乱,......中国扰乱,未知所安。”的记载。这些记载里的中国均指的是中原地区。

四、专指国内。

《谷梁·昭公三十传》记载:“中国不存公。”(说的是季孙不让鲁昭公在国内存身)。注释说“中国”,国中也。《史记·武帝记》中有:“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天下的名山有八座,其中三座在少数民族地区,五座在国内)

直到清代,仍有以内地作“中国”的。如陈鼎在《滇游记》中说:“楚雄、姚安、开化三郡,......诸生皆恂恂儒雅,敬慕中国。”

“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

五、指华夏族居住的地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们的祖先华夏族周围,居住着许多兄弟民族,于是人们便把华夏地区称之为“中国”。如《论语·八佾》中有:“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亡(亡通无)也。”《集解》:“华夏,中国也。”

六、是指华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

后来的人们又把华夏族及汉族所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如《谷梁·僖公二年传》:“中国称齐、宋、远国称江、黄。”《史记》中的《齐太公世家》、《天官书》、《匈奴列传》等篇也都是把华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

由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这不仅仅是汉族自己,周围的兄弟民族政权也是这样称呼的。

“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

正因为古代“中国”一词指中原地区或汉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便以“中国”自居;而汉族建立的王朝虽然迁离了中原地区,但是仍自称为“中国”。

例如在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而把北朝叫做“索虏”、“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而把南朝叫做“岛夷”。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而互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古代文献上的“中国”一词,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专有名词。因为在我国古代,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它的正式国名。真正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的,只有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

总之,我国古文献上的“中国”一词,或指京师(都城),或指中原地区,或指内地,或指华夏族和汉族居住的地区,或指中原王朝。所以,历史上的“中国”一词不等于我们今天“中国”的范畴。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史常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