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巷,20万南京人爱恨交加的“城中村”

走出3号线诚信大道站,再步行500米就是殷巷了。


这是一个由297幢多层楼房组成的大型拆迁安置区,诚信大道和铺岗街把它切割成了4大象限20多万居民各自生活在其中,路与路的交汇处就是最繁华的CBD。


富人扎堆的城中村


2002年第一批房源竣工交付起,最早入住殷巷新寓的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8年


这些年里,对千千万万个殷巷原著居民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发生在2017年8月1日:

产权证发放


领证当天,一大波隐形土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之情,纷纷发票圈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两三套是入门,四五套是标配,六七套就是甩有钱了


最让人震惊的是,竟然有拆迁大户一把就甩出了足以拿来打牌的房本,简直壕无人性!


那天之后,殷巷的房价直接从一万二左右,成功突破了两万大关。


一大批人,真的一夜暴富了。


然而,羡慕归羡慕,却也不是所有人都后悔自己没早点买一套。


因为尽管这是个“土豪”遍地走的地方,一砖头下去可能都会砸倒十几个房东,但

“脏乱差、大农村、外来人口多、工厂小杆子...”这样的词却从未停止过。


这是外界长期以来对于殷巷的定义,也是很多想要在南京安家的人对它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带着诸多疑问和些许期待,我们走进了江宁这个被银城千花溪、万科翡翠公园、万科金域蓝湾和恒大绿洲等高端住宅环绕的地方,想看看它最真实的样子。


平静如水的慢生活


和大多数拆迁安置房一样,殷巷聚集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留守老人和儿童


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负担不起昂贵的房租,也会选择来这里找个几百块钱的小单间住。“独卫带阳台”、“精装实墙”、“拎包入住”、“500/月”...展板上这些抢眼的关键词对他们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


白天的殷巷,是安静沉寂的。


整个小区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有的只是带娃的老人和晒衣凉被的全职太太。


上午忙完手里的活,下午就可以悠闲地享受剩下的时间了。打牌、下棋、聊天、跳舞,甚至是坐在楼道里发呆,都是不错的选择。


一直到傍晚,属于这里的喧嚣才会拉开帷幕。


大概下午五六点钟,那些停在楼下的快餐车就会陆续出动,烤鱿鱼的、卖烧饼的、炒饭炒面的,还有曾经在抖音上爆红的铁板手撕鸭

,都会来到小区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准备迎接在外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


而那些本就开在大门口的小店,像主打鸭舌的烧烤店、面条米线盖浇饭都很出色的重庆小面、焖面和干挑好吃到爆的寅春老路面、被誉为“殷巷四大灶台”之一的柴火妞...


和扎根在地下室的“苍蝇馆子”:冰城小吃、淮南牛肉汤、功夫小子鸡排等等,在这个时候只需要亮起门头灯,就能自来地吸引到很多熟客。


当然了,最热闹的还是要属菜蔬对面的夜市。


在那里你可以尽情地喝啤酒、撸烤串、吃小炒,也可以拉几个朋友发发牢骚、吹吹牛批,总之,那里的热气蓬勃是最接近生活的样子。


等过了饭点,坐拥20万居民的殷巷会重回平静,百家湖广场的热闹丝毫不会影响到这里。


慢节奏的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稳固地像九龙湖里的水一样,很少掀起波澜。


大型务工人员集散地


在殷巷待得久了,你会发现它有点“九龙城寨”的感觉,虽然外面的人可以进来,里面的人也可以出去,但又好像冥冥中被什么东西禁锢住了一样。


如果一定要找个跟外界联系的纽带的话,我想那大概就是流水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了。


在苏果对面的汇金九龙商业街,驻扎着数十家中介公司,放眼望去,就跟进了人才市场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江宁很多大型电子厂和工业园区都在附近,英华达、统宝、中电以及各种电缆汽配企业,无一不是用人用工大户。


这也就促使拥有近万套廉价出租房的殷巷,逐渐变成了一个务工人员集散地


而街上的网吧、台球室、理发店、快餐店、服装店等,则为那些谋生的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和娱乐保障。


只是不知道,这个电梯已经彻底不能用的商业街,究竟还能撑多久。


反倒是地上、墙上、车篮里的小广告,就像见了糖的蚂蚁一样,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劲爆。


大概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才会明白,这些牛皮癣一样的东西究竟有多么影响大家的生活。


水与火的交融,未来在哪里?


在江宁房价日益比肩市区的日子里,殷巷的变化是巨大的。


清水亭学校被冠上了南师附中的前缀,殷富街以南的人都开心地笑了;


北小江宁分校的学区尘埃落定,殷富街以南的人也同样开心地笑了;


殷巷农贸市场换了个新面貌,俨然成了江宁的一张亮丽名片;


地铁5号线开工的时候,整个殷巷的人都露出了“要发”的表情。


然而,在人口和经济大爆发的同时,因为种种原因,殷巷留给人们的印象仍是处在水火交融阶段。


曾有殷巷土著直言,没有人比我更爱这里,也没有人比我更讨厌这里!殷巷的变化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每一次破土新生都像是我们取得的骄傲成绩。


我爱这里,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有我奔跑的足迹;我又开始讨厌这里,它现在的样子和我儿时的记忆再也无法重叠在一起。


无数的年轻人涌来,让这里变得繁荣,也让这里变得陌生。


殷巷的未来,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