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外交英雄”如何争回庚子赔款

所周知,成立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是以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作为经费开办的。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反复交涉、据理力争,从而促使美国退回多出的赔款,并提出将此款开办清华大学的,是时任中国驻美公使的梁诚。



梁诚(1864-1917年),原名巫旭,字一衷,广东番禺人。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1875年随清廷所派第四批留美幼童生赴美留学,时年仅12岁。1878年,入麻省安度华学校及安姆赫斯学院就学,后因清政府的留美幼童计划停止提前回国。

抓住时机索庚子赔款余额

《辛丑条约》规定,“八国联军”侵华中所得的庚子赔款原以白银(两)为单位,而实际偿付时,多数国家要求折成黄金偿付(这样对受款国有益,但势必加重中国财政的负担)。美国本来答应中国的要求,想带头允许清政府以“关平银”(清代虚银的一种,是海关征收进出口货物税时称量银两的标准)偿付余额,但遭到其他各国普遍反对时,又变了卦。



1904年底,清政府令梁诚向美交涉,要求以“关平银”偿付赔款。为此梁诚多次走访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晓以利害。海约翰被他打动,但仍以各国须保持一致为由予以拒绝。

因海约翰谈话间说出“赔款原属过多”的话,梁诚抓住时机,一面要求美方带头核减赔款数目,一面驰报清政府,建议全力向美交涉,要求他们把所谓多余的部分予以退还。1905年1月19日(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十四日),清政府外务部接到梁诚的呈文,备述关于还银交涉的困难,并且告以美方有“庚子赔款原属过多”的表示,建议与其无休止地在“还金还银”问题上作无望的交涉,不如“因势利导,趁风收帆,乘其一隙之明,借收已失之利”。

从这时起,梁诚便把其活动的重点转到要求美国减收赔款上。但在所谓“还金还银”问题上,仍伺机待进。

节外生枝美方干涉赔款用途

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退款”一事似乎有了眉目。5月13日,清政府外务部接到梁诚的一封呈函,其中首先告知退款交涉“似可图成”。他透露:在交涉过程中,美方曾探寻,一旦把款退还中国,中国将作何用?梁诚当即说:“减免之项如何用法,则是我国内政,不能预为宣告。”美方提醒:一旦交涉成功,巨额款项退回,朝内乘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者肯定大有人在。所以他忠告清政府,确实应该在钱到手前即明确宣告此种退还之款的用途,并具体建议只能用作“设学游学”(即后来所说的“兴学育才”)之用。梁诚随即回复美国政府:此项赔款一旦归回,将作为广设学堂、遣派游学之用。

当时位居北洋大臣(分管外交)要职的袁世凯看到梁诚的呈函后,立刻提出利用退回之款“整饬路矿”问题。但清廷外务部似乎是识破了袁氏的真实意图,但又不好力驳其议,于是在6月1日,分别给袁世凯及梁诚各发了内容相当的复函。大意是,袁的意见虽有道理,但限于当时的种种原因,不能贸然向美方提出此问题,以免“因疑生阻”。



这期间,海约翰病逝。接着,美国务卿一职由路提继任。路提也是“同情”中国的美国要员之一,与梁也有私谊,接任后“退款”交涉继续进行。但中美之间又发生了许多不利事件,罗斯福总统遂搁置退款之事,直至1907年初,仍无消息。

其间,梁诚继续多方活动,招待记者,到处演说,游说国会议员,请求他们支持中国的合理要求。据说在舆论压力之下,路提十分不满,态度竟大幅度改变,坚持不肯退款。

功成圆满梁诚卸任回国

于是梁诚又绕开路提,疏通与其交厚的新任内政部长格斐路与工商部长施特劳斯,向总统密申前议。该二人于1907年4月请罗斯福总统重核美军实际费用。罗斯福与梁诚及路提会商后,同意重核,并答应不久即可有结果。

正当梁诚极力交涉的关键时刻,事情却突然出现了逆转:由于梁诚在交涉“退款”过程中始终只字未提袁世凯的主张,袁的图谋最终没有实现,遂迁怨于梁。1907年四五月间,梁诚突然接到外务部来电,召他“迅即回京供差”。但梁不忍事情功亏一篑,以回函拖延。

6月15日,梁诚接到美方正式照会,说中国最后应赔款之数,基本上已有结论,即“仅照收美金十一兆(按即一千一百万)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九十二元六角九分,……其余原定所开之数,即行减免,毋庸贵国担任付给”。

可能是梁诚认为事情已有了基本的把握,他应该在回国前把在美交涉的前后经过直接向清廷最高当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做出历史性的交代,于是直接向他们上了奏折,实际上也是把他此前在美所作的交涉作了一个总结。

在梁诚离开美国的当天,国务卿路提通知他参加会谈,从中得知罗斯福总统已决定将美方所得的半数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

(摘自美国《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