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美国为什么放弃“庚子赔款”而让中国发展教育?

如果你来清华大学,在校史馆的第一个介绍栏目里,就能看到庚子赔款的字样。没错,清华大学的前身是1908年清政府建立的清华学堂,用的就是美国人退给中国的庚子赔款。这是庚子赔款开始其最重要意义的第一步。

当初美国为什么放弃“庚子赔款”而让中国发展教育?

(清华园的标志建筑)

木叔认为,对这件事要一分为二的看。首先清政府和列强打仗从国家战略层面而言,算是一次具有反侵略意义的战争,当然也包括清政府政策失误,自己引火烧身、自不量力,给民族和国家带来了空前灾难。

八国联军为了羞辱清朝,让当时4.5亿人每人赔一两银子,总共4.5亿两,这就是庚子赔款。美国分了2400万两。这些钱太多了,清政府不可能一次还完,每年都要还,还算利益,要还39年。

换句话说,这样不平的条约签署后,强加给所有老百姓的赔款是完全不合理与不合法的。而赔款也是中方自己的钱,是给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最后这些外国人退还给清朝的还是中方的钱。

第二,美国对清朝的政策有了调整,并不完全以金钱为目的,看得更长远。

1908年的时候清政府已经算是一个准备过渡到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了,1905年就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回来后预备立宪,虽然期限有点长,但各个地方开始弄什么咨议局之类的热火朝天。西方也看到了这个变化。特别是1908年10月慈禧和光绪相继去世,呼吁清政府加快变革的呼声在国际国内都很高。这时候美国对清朝的政策也有了新的讨论。国会有议论,认为可以把剩下的赔款用来培养清朝亲美人士和民主人士,有利于与美国的长期关系。于是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批准下,大约1200万两白银的余款就成为了教育善款,约定只能用于培养中国教育人才,特别是留美学生。

其实退回庚子赔款不是美国对清朝第一次退款。比如1857年,清朝和英国在广州的战火让美国财产受波及,中方赔偿了50万两白银。但美国在善后时发现,陪多了,还剩10多万两没用完。时任美国总统是布坎南,认为应该退给清朝,还是鼓励中国兴办教育。后来林肯当总统时却说,不用退了,以后中美再有冲突,就不用清朝赔偿了。后来美国国会专门对外国赔款讨论,决定退清朝。

第三,美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外交政策其实本质上并非殖民,也并非像俄罗斯一样直接占领土地或者敲诈金钱。

美国人追求的是一种门户开放政策,也就是通过巨大的商业利益来对一个国家的市场进行占领。这是美国对自己的商业文明的自信。所以一些政治和文化措施,本质都是为这个利益服务的。比如让某个国家或人民感到好感,可能市场就更容易打开。而且美国退还多余赔款,并非特意针对中国,而是早已有之的惯例。

木叔了解到,美国曾经用炮舰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和清朝一样的闭关锁国维持不下去了,就被迫开放。曾有过一次美英法荷兰四国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赔偿300万美元,但美国人分到的钱却一直没动,20年后,也就是木叔刚才说的1883年美国国会讨论外国赔款的事儿,最终也通过了让政府退款给已经非常维新西化日本的议案。日本人高兴地在横滨修建纪念设施来庆祝。现在去横滨还能看到类似的痕迹。

第四,21世纪美国一些活动,还会提到庚子赔款的事情,可见这件事在中美关系中处于多么大的影响力。美国在一些文化场合提到两国文化交流的时候,还会说当年美国对中国教育是多么的重视等,庚子赔款的事情一定会提到。

虽然这是美国人往自己脸上贴金,但实话实说,和其他列强相比,美国对待战争赔款的政策要比其他国家对华好多了。

木叔举个例子,美国1908年退回了剩余的庚子赔款。而俄罗斯是什么时候退的呢?是1925年。要知道庚子赔款这个国际条约,清朝灭亡了,民国政府还在接着还款呢,也就是说中方给俄罗斯或者说苏俄吧,一共还了24年之久!

在美国的影响下,其他西方国家的庚子赔款余款,很多也都退回给中国了,而且也基本上用于教育事业了。比如英国、法国都在多地支持设立学校。现在山东、山西、江苏的很多地方的学校翻翻校史都有近百年历史了,怎么来的?很多都是与庚子赔款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