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谁更厉害?

又又聊历史


在皇权面前再厉害的人,也不过是皇帝的看门狗。曾经梦想着能够做人上人,到头来却发现不过南柯一梦。



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是明代历史上最波云诡谲的时期。三个皇帝将近九十年的时间,竟然有将近六十年不上朝奇葩时期。

特殊时期,赋予了时代骄子展示自我的最佳时机。而这些历史弄潮儿没有一个浪费了历史赋予他们的机会,一个个都活成了传奇。

很遗憾这里边没有夏言。杨廷和就不说了,毕竟中间隔着一个搅屎棍张璁。三朝元老,已经是传奇。但没有夏言,严嵩上不了位。

严嵩和夏言是江西老乡,还比夏言年长两岁。科举更早。可历史证明,笨鸟不一定先飞。政治天才夏言一路爬到首辅,严嵩先生还不过是个瞧不上眼的小人物。说夏言可怜老乡,还是夏言想拉一个乡党排斥异己不重要。但能被夏言推举为礼部尚书却是严嵩此生最重要的一个台阶。当有一天他终于爬到夏言那个位置的时候。严嵩认真的告诉夏言,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忘恩负义从来都姓严。

严嵩最大的成功是他终于有一天发现了嘉靖皇帝想要什么。“忽智忽愚”、“忽功忽罪”,这是嘉靖御下的真谛。皇帝要的不是夏言一样的目中无人的能臣,是听话的佞臣。严嵩估计犹豫过名臣和奸臣区别。但他更需要成功。正直了一辈子快到六十岁的严嵩就这样无耻起来。不能不说若要使人成功,必先使人变态这句话有点道理。

严嵩就这样走上了一条康庄的不归路。他坐着首辅的位置,干着什么也不管一心讨好皇帝的工作。怎么舒坦怎么来。只要皇帝需要的,都是最当务之急的。如果他能这样下去,估计可以干到死。可惜,严首辅逍遥惯了就突然有一天脑袋抽筋,觉得嘉靖脑袋也和他一样抽筋。渐渐不把嘉靖放在眼里了。这样的机会,被一个当了几十年王八的徐阶一下子抓住了。老小子,几十年了。等的就是这一天。

同样是夏言提拔的官员。徐阶还记得夏老师对他的期望。徐阶知道自己是夏言埋下的棋子,他也甘心做一个棋子。就像后来他也埋下了一个棋子一样。徐阶几十年隐忍。看着夏言被严嵩搞倒,看着夏言被杀,看着严嵩,严世藩父子骄横跋扈。乌龟政治学是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也不动。所以徐阶那些年一直也和严嵩父子一样,给嘉靖皇帝写青词。徐阶的文笔虽然不如严世藩,但比严嵩要好的多。和夏言不同,夏言是政治家。而徐阶更像政客。本质上徐阶和严嵩没什么区别。实际上,确是严嵩不干事,徐阶是等主人把不干事的弄走,我再干事。

严嵩在最得意的时候被徐阶打小报告弄走了。无论是欧阳必进,还是蓝道行扶乩奸臣说。严嵩都失去了嘉靖的宠信。这背后,都有徐阶的影子。

执掌天下二十年的严嵩最后饿死了。徐阶却也没好到哪里去。熬死了严嵩,靠死了嘉靖皇帝,徐阶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却不想被隆庆皇帝的老师高拱给惦记上了。

高拱这个人,其实没有什么大毛病。他和夏言是有点一样的。都是想得到权利干大事的人。可高拱发现自己离最高权力始终隔着一个徐阶。这对于咬尖的高拱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老子想干事,还得像你徐阶汇报。那是你干的还是我干的?所以说,政治家之间没有敌我好坏,只有生死。其实当时徐阶干的不错。但挡路了,你就得走。

徐阶最后还是走了。灰溜溜的走了。走了还不算完,回家养老还差点被高拱因为侵占田产被弄死。最后两个儿子被搭配,他老人家也晚景凄凉。所以,搞政治的,到什么时候都不要放松警惕。身后有无数刀子在虎视眈眈。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徐阶走之前拍着他当初埋下的棋子说,小子,以后看你的了。而那个棋子,最终没让他失望。

张居正和高拱曾经是朋友。因为高拱认为这个人有和他一样的抱负。可最终他俩还是分道扬镳。因为政治抱负那条路上,只能有一个人走在最前面。

高拱狠做了几件事。也充分发挥了他跋扈的性格。在高拱手底下做事,被他说的最多的,就是闭嘴,你闭嘴,给老子闭嘴。


张居正自然不甘心。你高拱什么都干了,我还干什么?你要名,我也要啊。你要建功立业,我也要功成名就!所以,历史就是那么简单,徐阶挡路被赶走,高拱挡路也被赶走。风风雨雨几十年,唯一笑道最后的是张居正。可真的是他么?历史只是笑了笑,然后啐了一口唾沫。

张居正就不讲了。太有名了。无论是一条鞭法,考成法。还是历史地位,功绩,他在明朝大臣之中,我都排他第一。就算历史排名。我都私自排他进前五。(个人喜好,随便喷,我写的我乐意)

就这样,数十年间,从夏言到严嵩,到徐阶,到高拱,到张居正。历史是惊人的相似。这些人最后的命运就是谁想干事谁最惨。张居正最惨,老娘都被饿死了。夏言也是人头落地。高拱很幸运,是因为想干事没给机会干,被张居正接盘了。所以他老死家中。但对于他这种有抱负的人来说,老死家中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徐阶和严嵩本质一类人。徐阶儿子被发配,晚景凄凉,严嵩儿子被杀,最后饿死。


综合来看,刨除夏言,张居正还是第一,其后是徐阶,无论怎样他扳倒严嵩才给了后边人的机会。然后是高拱。高拱最大问题是吃独食,吃相太难看。而且时间给他太少,这个责任主要在隆庆皇帝没挺住。严嵩一定是最末尾的。奸臣传不能让他白上。而他享福二十年,年纪最大,也算他赚了。

总之,时代赋予了天才弄潮的机会。天才们都把握住了机会在历史上留下足迹。可惜在那个奇葩的年代,在厉害的弄潮儿,也都会被溺毙。张居正之后,明朝再无风云人物。历史的巨轮,已经开到了悬崖一侧,倾覆只在一瞬间!


君笺雅侃红楼


晚明时期的政坛,充满了党争,倾轧,构陷,弹劾,用风云诡谲这个词来形容可以说恰如其分。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担任过内阁首辅。能做到这个位子的人,没有一个是平凡的角色。

许多人可能受影视剧和文学著作的影响,独尊张居正,而把严嵩视为无道奸臣,对于徐阶和高拱似乎并无过多评价。实际上这四位大臣曾经一起共事多年,相爱相杀难解难分,而每个人执牛耳时,都有所作为,自然,也干过许多龌龊事。我按照他们执政的先后简答一下,不对的地方各位再补充。

严嵩,位列奸臣传,很难翻身了。但是历史上的严嵩,绝对不能只用奸臣二字概括。

严嵩是给嘉靖擦屁股的人。嘉靖妄想长生不老,几十年不临朝政,躲在深宫之中玩弄平衡牵制之术,治国理政全靠严嵩为首的内阁支撑。嘉靖帝挥霍无度,大兴土木,生灵涂炭。严嵩既要搞钱讨好主子,又要兼顾抗倭抗虏,又要兼顾民生,其实是很为难的差事。电视剧里面严嵩自称为皇上遮风挡雨几十年,并非浮夸之词。但是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党同伐异,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儿,没有什么好翻案的,此外他们不敢向皇帝直陈时弊,曲意迎合,给人民 带来深重灾难。通常的说法是严嵩贪污两百万两白银,实际上严嵩倒台之后,翻箱倒柜也没凑足这个数量。贪污是事实,数据有误差,说明徐阶一派弹劾参本的时候有夸张之处,实际上这几乎是明朝政坛一大通病,为达目的,不惜撒谎,夸大。

徐阶,隐忍多年的忍者神龟,最大的历史功绩,似乎就是扳倒严嵩。

在影视剧里面,似乎徐阶,高拱,张居正是“一伙的”,实际上最后还是各怀心思。徐阶是个熟练的政客,也和严嵩一样写的一首好青词,很会察言观色,讨好嘉靖。但是最后因为与高拱不合,唆使手下爪牙言官将高拱弹劾。此外晚明时期权贵侵占土地严重,徐阶一家就占有松江18万亩良田,堪称地方一霸,这些都是无法抹杀的历史污点,后来仅海瑞就让徐阶吐出了几万亩良田。

高拱在电视剧里面一直是一个嫉恶如仇的火药桶形象,实际上他还是一个锐意改革的能臣。

今人只知道张居正改革,却不知道张居正改革其实是高拱改革的正常延续,用学者韦庆远先生的理论,

隆庆和万历年间的改革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阶段,高拱主导的隆庆改革是第一阶段,张居正主导的万历改革是第二阶段。

整饬吏治、加强边防、整饬司法刑狱、兴修水利、推行海运、改革中央和地方军政人事制度,重点推行清丈土地和实行一条鞭法、恤商惠商等多种政策方略,都是在这个时期出台,并且立竿见影地取得过成果。当然了,高拱的缺点是居官自傲,心胸狭窄,打击报复。复出之后疯狂打击当年参劾自己的徐阶同党,搞得鸡飞狗跳。后来权倾天下的时候又和张居正产生矛盾,逼得张居正出手,把他扳倒。

最后说张居正,不少人说他是改革家,他取得的伟大成就,建立的个人功业有目共睹。不过有位学者特地撰写文章,认为张居正不是改革家,只是当时一个能臣而已。

当然了,张居正主导的改革,加强集权,巩固国库,的确是延续了晚明阳寿。但是因为触动了大地主阶级和王权的利益,最后必然会遭到反扑。此外,张居正也是一个玩弄权术的高手。再高拱桀骜不驯之后,张居正联合冯保,轻松扳倒高拱,成功上位宰相。只可惜身后下场太惨,典型的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总结:若论权谋,张居正,严嵩高明;

若论隐忍,徐阶第一;若论改革才能,高拱,张居正杰出。


铁锤文史


明朝的内阁不过是大明皇帝的秘书班子而已。首辅厉不厉害,其实不在自己,而在皇帝。

虽然明朝内阁有自我“新陈代谢”的一套制度和潜规则。比如要进阁必须当过庶吉士,进阁之后,必须按照考中进士的时间来论资排辈,出过一次阁再进阁就必须往后排。


但是在嘉靖皇帝的驯化下,根正苗红的杨廷和竟然被一个补考的二甲进士张璁给取代了。

关键还不在张璁原本连进阁的资格都没有,而是最终”干到死”,嘉靖还不让退休。是张璁比杨廷和更厉害吗?显然不是,而是张璁的服务更让嘉靖满意。因为”大礼议”的过程中,张璁站对了位置。

夏言曾经被称为嘉靖朝的“良知”。


通过自己的努力,实实在在的政绩一度俘获嘉靖的芳心,然而权势日盛,不遂嘉靖之意之时,便遭同乡跟班小弟严嵩诬陷,最终下场凄惨,身死家灭。

严嵩一开始就是”权奸”么?非也,年少之时的严嵩是神童,刘瑾当权的时候,正直少年,无意官场。


在的大礼议之时,义正辞严,指出嘉靖的过分之处。然而多年世俗磨练之后,严嵩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勾结内监,在夏言背后捅刀子。是因为他们有仇吗?不是,而是严嵩明白了嘉靖的需求。所以严嵩可以独霸首辅20年。《明史》对他的评价“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是的,不这么做,严嵩就是夏言。

”千年乌龟”徐阶的隐忍术可谓登峰造极,硬是“舔”了严嵩十余年。


有几个极端案例,能把你看吐了。像嫁孙女这种事情,都不能算是事。严嵩过生日的事,那才叫登峰造极,对待祖宗也未见如此吧!然而徐阶不出手,但一出手那就是杀招,嘉靖对严嵩是有感情的,再也不会有一个首辅对他如此面面俱到了。但是对于严世蕃占据有王气的地,勾结海盗,那是要夺自己的权啊!所以不得不下杀手了。严世蕃临行前估计觉得自己很冤,玩了一辈子鹰,被家雀啄了眼睛。


要上位,清算自己上一任已经变得不可避免了。在嘉靖年间的权力舞台上,即要留权力后门,又不允许首辅们拥有安全退出机制。这就是嘉靖的可怕之处。

然而在嘉靖朝培养出来的人精们还将继续登上权力的舞台。

按说高拱资质相对于其他任何一个人都可谓资质平平。


本来给一个坐冷板凳的藩王当家教,早就被权力边缘化了。但是裕王的运气爆棚,上位之后,把这个老年愤青推上了历史舞台。若是嘉靖再多活几年,高拱怕是要走在嘉靖前面,然而幸运的是隆庆帝是个温和柔弱的皇帝,对高老师的信任无出其右。所以他有资格提前入阁。

徐阶是一个善于给自己留后路的人,他向高拱抛出橄榄枝,但是根正苗红的高拱,几次让徐阶下不来台之后,徐阶终于也有忍不住的时候,让这个“老愤青”卷铺盖回家。

但是这却成了高拱后来清算徐阶的仇恨基础。

当徐阶满以为自己全身而退,回家当地主的时候。隆庆发现没人替自己当“挡箭牌”了,于是又想起来徐阶和高拱,在内监陈洪的运作下,徐阶虽然也接受到了邀请,却有丝犹豫。而高拱却未迟疑,再行入阁,但是再入阁却被排到了后面,于是这个已经开窍的老愤青,一路喊打喊杀,甚至大打出手,硬是赶走了排在自己前面的一切障碍。


高拱未能免俗,他再次上台后,清算徐阶,手段之毒辣,令人叹为观止。他让海瑞按照大明律法来清算徐阶,逼其退地,流放他的儿子。徐阶狠了一辈子心,善良了一次,结果给自己招来大祸。

而高拱之所以养成这种“老愤青”的性格,还在于他的家世显赫,从小就没吃过苦。所以高拱可谓在嘉靖到隆庆的内阁里,活得最光明、最敞亮的一个。他嫉恶如仇,在他眼里满朝皆污吏,所以他其实也是锐意改革的,做了很多实事,为后来张居正改革铺垫了非常多。所以他的结局也是这里提到的所有人中最好的一个。

虽然高拱也是被张居正勾结内监冯保给搞下台的。

但是张居正并没有主动清算高拱,因为冯保要清算高拱。但是扑簌迷离的“王大臣”案,背后站着几只黄雀?谁也不清楚。随意高拱有惊无险,到老了 在家没事,还专门写书痛骂张居正和冯保。

而张居正命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格局。


那就是万历年幼,“主幼国疑”。在风云际会之中,他利用智慧,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掌握了大明帝国的权柄。明朝的内阁仅此一位,别无二家,即便正德年间的杨廷和也无法与之媲美。

然而代价自然也是惨痛的,生前的权力越大,死后被清算得越惨烈!他对万历造成的阴影是无法磨灭的,伴随了万历一生。他对明朝的文官权力的怂恿,彻底改变了朝局。因为当文官集团尝试过绝对权力之后,便一心要控制万历,甚至形成看在野也要议论朝政的势力。

所以回过头看,谁更厉害?这些人谁都未能改变自己的宿命。唯有的只有糊里糊涂的高拱,既尝试了绝对权力,又在下台后涉险过关。亲爱的读者们,你们觉得谁更厉害?


炒米视角


这几个人都是明朝的权臣,各有厉害之处。如果按照后世成就最大来说,是张居正。

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四人,是明朝从嘉靖后期到万历初期这数十年中的明朝内阁首辅和实权掌握者(虽然中间也曾有李春芳之类的首辅,但只是摆设,这几个才是掌权的)。

应该说,能爬到首辅这个位置并掌握实权,这几个人都非等闲之辈。而他们之间的斗争,虽然有个胜负传承(徐阶扳倒严嵩,高拱迫害徐阶,张居正赶走高拱),但这斗争的胜败,除了个人才能,也有机遇等因素。所以给他们排名,其实也就是娱乐罢了。

如果硬要分个先后,我排序认为是张居正>徐阶>高拱>严嵩。


先看最弱的严嵩。严嵩主要战绩是整倒了夏言,把持朝政多年。但整倒夏言,一半是因为夏言自己脾气太刚直,得罪了太监也得罪了皇帝。严嵩搞翻夏言,基本就是靠讨好嘉靖皇帝获得信任。而且这里面还离不开他儿子严世藩的助力。终嘉靖一朝,严嵩也只是嘉靖皇帝的秘书而已,嘉靖对他一旦失去信任,他立刻就树倒猢狲散。再加上严嵩在位时对国家贡献不大,反倒是破坏边防,造成了嘉靖31年俺答入寇的惨祸。最后自己也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所以,江西人严嵩实力最弱。


高拱整倒了徐阶,似乎排名应该在徐阶前面。但两人在任上也是斗过,徐阶用防守反击、请君入瓮直接逼得高拱第一次辞职。后来,是在徐阶已经退休后,高拱才借助丹阳大侠重新上台,上台后对已经退休的徐阶穷追猛打,手段不太上道。所以,高拱这次胜利并不能说明他强过徐阶。同时,高拱面对张居正的攻击,在原本优势局面下迅速落马,也展现出智谋的相对欠缺。如果说高拱比徐阶强的地方,就是他在隆庆一朝是绝对的执政者,比徐阶在嘉靖朝的地位高。但这是因为高拱身为隆庆老师,隆庆又是好脾气皇帝的缘故。此外高拱在政务能力方面比徐阶强,个人修养方面也比徐阶清廉。但这和厉害又扯不上关系。河南人高拱排第三位。

次强的是徐阶。徐阶隐忍十年,一举干掉权势滔天的严嵩父子,是明朝最精彩的朝廷党争。从脾气和包容来说,徐阶在四人中是最强的,甚至对言官也能加以容忍。后来他同样用隐忍手段第一次击败高拱。徐阶的弱点首先在于他也贪污,而且和严嵩不相上下,因为贪污导致落人话柄,被高拱利用海瑞整的死去活来。其次徐阶政务方面比高拱要弱些,进取精神也不如张居正——这也是地域和年龄有关。上海人徐阶排第二位。


最强的我认为还是要推张居正。这不仅是因为张居正在四人中笑道了最后,而且他在位的权柄是最大的。他到死为止,并没有被任何人威胁到(相对,前面三人都是生前就遭到了打击),死后才全面溃败。他的政治斗争手法刚柔并济,兼高拱之黑与徐阶之厚。此外,在正面影响上,他的改革不但几乎扭转明朝颓势,有的措施甚至流传后世。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神话张居正。他之所以最厉害,一个原因是他得以旁观了前面这几位彼此之间的斗争,早期得到徐阶的保护,中期得到徐阶的栽培,后期高拱也对他有几分信任。可以说他的斗争经验是从前面几个人的尸体上收起来的。

整体来说,湖北人张居正排第一。


巴山夜雨涮锅


严嵩徐阶主要在嘉靖朝发挥力量,高拱主要在隆庆朝发挥力量,张居正主要在万历初年发挥力量。四人各有特色:

1.严嵩。

是名符其实的奸臣,他不是没有能力,他最大的能力就是能把把脾气古怪、刚愎自用的嘉靖皇帝伺候20年。他靠得是什么?是聪明和忍耐。他奉行三个凡是:凡是皇帝不喜欢听的话一句不说,凡是皇帝不喜欢的事情一件不做,凡是皇帝讨厌的人一个不用。这本事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嘉靖到死都不舍得杀他,但是儿子严世藩被处死,自己晚景凄凉。

2.徐阶。

徐阶这个人就是心思缜密,深藏不露,做事小心翼翼,最终成功将严嵩搬到,并推荐了张居正等一批能干的干部。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手法是比较老道的。隆庆年间回家后,算是急流勇退,得以全身而退。

3.高拱。

高拱是隆庆皇帝的老师,他的特点就是敢作敢为而且敢说话,脾气暴躁,天不怕地不怕,为人倒是刚直,但太刚易折。他看不起太监,说话口无遮拦,很容易让人抓住把柄,而且和太监冯保不和。隆庆皇帝去世后,高拱因此被李太后赶回家,算是得以保全。

4.张居正。

这人是公认的千古名相,有严嵩的聪明,有徐阶的缜密和隐忍,在此基础上,又有高拱的敢作敢为。但是,张居正这个人比严嵩心术要正,比徐阶要敢于担当,比高拱能守得住嘴,可以说张居正是前面三个人优点的集大成者。

我看张居正的奏疏,发现他对年幼的万历皇帝十分恭敬,很会拍马屁,动不动说自己遇上千古难见的明君,说万历皇帝是不世出的君主,能有这样好的平台,这样好的君主,真是千载难逢。

即便如此,张居正最后还是在死后被万历皇帝清算,儿子被饿死一个,这是张居正没有料到的。错不在张居正,错在被张居正捧为千古明君的万历皇帝,要是万历皇帝聪明一点,不可能会打到张居正。


坐看东南了


太岳无人越,高拱有大才,徐阶真厚黑,严嵩马屁精,若是嘉靖在,无人敢称雄。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用在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再合适不过。近百年的时间里,大明王朝最聪明最厉害的人物,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四人依次粉墨登场,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功,但他们的成功,除了个人能力、权谋斗争外,更大程度是依靠时势的力量,没有合适的“时势”,他们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严嵩VS徐阶:嘉靖的两只风筝

严嵩,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奸臣之一,他心狠手辣,斗死夏言后干了首辅,一干就是十几年,权势熏天,不可一世。不可否认,严嵩执政期间有过功绩,但他的功绩是次要的,史书评价他“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是恰如其分的。

严嵩很清楚嘉靖是个极聪明、权力欲极强的皇帝,夏言与其说死在自己手里,不如说死在嘉靖皇帝手里,聪明的严嵩选择乖乖听皇帝话,认真拍皇帝马屁,踏实办让皇帝放心的事,所以受到嘉靖皇帝信任,执掌内阁十几年。

徐阶则是明朝最被低估的首辅之一,他在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入阁,由此开始了与严嵩的明争暗斗(此前两人还未成为旗鼓相当的对手)。徐阶知道要想扳倒严嵩,必须比严嵩还要听话,还要会拍马屁,所以他忍辱负重,不但“曲意事严嵩”,更“曲意事嘉靖“,最终利用嘉靖扳倒严嵩,取而代之,成为首辅。

无论严嵩和徐阶怎么明争暗斗,两人都不是展翅翱翔的雄鹰,而是两只飞舞的风筝,绳子始终掌握在炼丹的嘉靖皇帝手中,他们自己也不敢挣断绳子,否则就会摔得很惨。



徐阶扳倒严嵩,不是忠臣干掉奸臣,而是厚黑的严嵩被更厚黑的徐阶干掉,是聪明的嘉靖皇帝用一个风筝替换另一个风筝。

徐阶VS高拱:一朝天子一朝臣

高拱是真有学问,真有大才,科举入仕后给裕王当了9年讲师,二人建立了深厚的王臣、师生关系,由此奠定了他日后的政治基础。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高拱由徐阶荐举入阁,徐阶算是对高拱提携有恩,但高拱并不领情,因为嘉靖驾崩,皇位必定是裕王的,用不着徐阶推荐,他也是未来首辅。

隆庆皇帝即位后,高拱入阁轮值,他性格刚烈,恃才傲物,试图挑战徐阶首辅之位却被徐阶摆了一道,两人由此结下怨恨。

不久徐阶退休,铁腕强人高拱再度入阁,他利用“退田”一事打击退休的徐阶,把徐阶的两个儿子流放,确保徐阶无法东山再起,又在昔日学生皇帝的支持下,励精图治,大展拳脚,不数年内,政绩卓然,不愧大才大能之名。

高拱压倒徐阶,不是能臣干掉忠臣,而是徐阶失去了前任皇帝的庇护;高拱能励精图治,也在于有一个信赖支持他的隆庆皇帝。

高拱VS张居正:没有永远的朋友

高拱“才略自许,负气凌人”,张居正也是“勇敢任事,豪杰自许”,与严嵩、徐阶这类精通权术厚黑,擅长逢迎皇帝的“官场老油条”不同,高拱和张居正同属那种“才华过人,敢为天下先”的政治强人,只要给他们机会,必定能成就一番事业,而非碌碌无为。

高拱和张居正在国子监相识,两人意气相仿,志趣相投,在政治上结为盟友,相期未来共同入阁,匡扶社稷。但当嘉靖去世当天,时任朝廷首辅的徐阶只召自己的门生张居正共同写就嘉靖遗诏,却把同在内阁的高拱排除在外,使得高、张二人顿生龃龉。

张居正比高拱的厉害之处在于他除了有大才,还“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如果隆庆皇帝一直在位,张居正或许无法触动高拱的位置,但要命的是,隆庆皇帝只干了6年皇帝就驾鹤西归,继位的是只有10岁的万历皇帝。

隆庆皇帝遗诏命高拱、张居正共同顾命,辅佐万历,但高、张两人同样强硬,一山不容二虎,两人势必有人下台。

城府深沉的张居正笑到了最后,他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结盟,扳倒了不可一世的高拱,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张居正扳倒高拱,不是有才能的高拱败给了更有才能的张居正,而是高拱失去了隆庆皇帝的庇护;张居正能励精图治,也在于有一个年仅10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充当傀儡,让他张居正代为实施皇帝权力的万历皇帝。

综上所述,是贞静仁厚的隆庆皇帝、年幼无知的万历皇帝,让高拱、张居正得到了可以不受束缚、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机会,才有了后来的“万历中兴”,也足见时势和机遇对一个政治人物是多么重要。

如果“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四个最聪明、最有能力的首辅都活跃在嘉靖朝,无论他们多么勾心斗角,多么权术厚黑,在嘉靖这个最聪明、权力欲最强的皇帝(朱元璋和朱棣除外)面前,恐怕也不敢有丝毫飞扬跋扈。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隆庆皇帝是一位性格宽厚的皇帝,在位时间较短,但任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贤臣,一扫嘉靖皇帝时代乌烟瘴气。隆庆时代的一大政策就是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是在明廷在总结嘉靖年间的倭寇海患后,对海外贸易的重大调整,可谓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已完全更改了皇朝祖制。它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促进了民间私人贸易的繁盛,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使晚明中国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在《大明王朝1566》中,徐阶、高拱、张居正是围绕在裕王身边斗倒严嵩一党的核心人物。虽然他们都是能臣,但并不表示他们之间就没有争斗,同时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是能臣导致他们之间的争斗更加厉害。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位嘉、隆、万时代的名臣之间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徐阶斗倒了严嵩当上了首辅,而高拱斗倒了徐阶当上了首辅,而张居正则是斗倒了高拱当上了首辅。

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中,高拱是隆庆皇帝最为信任的老师,徐阶与张居正是师生关系,徐阶在嘉靖时期当了很长时间的次辅,凭借长时间的隐忍终于扳倒严嵩一党,担任首辅,隆庆即位后,有继续担任首辅。但徐阶家人在家乡大肆兼并,横行乡里,加之与高拱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在隆庆皇帝的支持下,高拱利用海瑞这把利剑,把徐阶赶下台。高拱担任首辅后,实行隆庆新政,在他在位期间,主要业绩在于实现了俺答互市。高拱性格直,暴脾气,比较专横,很容易得罪人,被人抓住小辫子。也正是因为这一缺陷,在隆庆帝刚死,高拱就被张居正联合冯保、太后以专横无礼为名勒令致仕,结束了政治生命。张居正接过权力棒,开启了万历前十年的张居正变法。


嘉靖留给儿孙三位内阁首辅:徐阶、高拱、张居正。徐阶是明代公认的顶级政治家,他的权谋手段和政务能力除张居正外,可谓无人匹敌。高拱其实也是一位能臣,在识人用人这一点上远远超越了徐阶、张居正。高拱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起用殷正茂平定两广叛乱。张居正更是治世之能臣,张居正改革使明朝重新焕发生机,只可惜张居正死后就遭到万历的清算,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


生说


《大明1566》为了剧情需要,把他们放到一块,在历史上,他们没有一起在内阁呆过。他们共同点就是担任首辅,上秉皇帝意志,下接部院督抚。名声毁誉参半。具体分析他们多厉害,我就从他们学历、经历、政绩来谈谈吧。

(大明1566人物关系图)

籍贯

严嵩江西人,徐阶南直隶人,高拱河南人,张居正湖广人。

年龄

一律按虚岁来,严嵩活了88,徐阶81,高拱66,张居正58。这在古代都是比较大的年龄。按年龄将严嵩最厉害。

学历

严嵩:26岁成为进士,二甲第二。

徐阶:21岁,探花及第。

高拱:29岁,二甲第十二名。

张居正:23岁,二甲第九名。

他们在乡试基本是省前几名(去光华没问题),在全国考试分别是第5、第3、第15、第12。

考上年龄都在三十之前。

可以都是大明帝国最聪明的人,比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智商、情商不知道高哪去了。

最高职务

严嵩63岁才进入内阁。前后两次担任巡抚,第二次是68岁的时候担任首辅,一直到83.

徐阶60岁担任首辅。

高拱56岁成首辅。

张居正43入阁,48成首辅。

(严大人)

政绩

严嵩更多像是皇帝的仆人,庚戌之变那么严重,他颠颠的去祭祀了,本身就是威秉操之于上。最大的政绩就是他的学生胡宗宪平了倭寇。

徐阶也没有太多显眼的政绩,修修补补,隆庆开海是他负责的。

高拱最大的政绩就是和俺答议和。

张居正是集大成者,直接推行考成,严肃吏治。

(徐阶)

名声与身后事:

严嵩基本被王世贞他们玩坏了,恶名昭彰。尤其是被抄家后,更没有挽回名声的机会了。但有个好,他的学生没有一个骂他。

徐阶在退休回家后,家里田多,差点被整废。

高拱差点被张居正和冯保联合整死。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到了天启时期才恢复名声。在多情的时候,自己的学生都骂他。

(高拱)

总结: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人都是当世人杰。智商高、情商高、能力强、机遇好,有贵人。才在中老年时期位极人臣,成为首辅。

但能做的也是那么有限,筚路蓝缕,身后名也毁誉参半。

要思考的就是:他们那么厉害,为什么大明确越来越积重难返?人可以改变历史吗?

(张居正)

参考文献:

《钤山堂集》

《世经堂集》

《高文襄公集》

《病榻遗言》四卷

《张太岳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谁更有权谁厉害,谁更有能力爬上权力巅峰,谁厉害。从这两项看,张居正最厉害,明朝最大的权相,在历史上的权臣里面,张居正都是数得着的,毕竟能力强又遇到了小皇帝。

在嘉靖朝后期,也就是张居正刚刚踏上仕途的时候,夏言,严嵩,徐阶,先后担任首辅,隆庆帝时期,高拱又权倾朝野,但是这几个人把持朝政的时候,权柄远远不如张居正大,管理国家的能力,也远远不如张居正,只有高拱在隆庆帝时期表现的才干和能力能跟张居正比一比。

严嵩靠着一味的谄媚嘉靖帝,进入内阁,因此有“青词宰相”之称。虽然严嵩在内阁里是首辅,但是他知道,背后的次辅徐阶虽然整天小心翼翼,却也虎视眈眈。而且严嵩连揣摩圣意这种事,大部分还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做的。

严嵩虽然位居首辅二十年,但是他的能力除了谄媚嘉靖帝无出其右者,治理国家的能力上一点也没有。北边的鞑靼,俺答在嘉靖朝多次劫掠北方边境,甚至有一次打到北京城,严嵩一点办法都没有,除了和谈就是和谈,以至于嘉靖帝杀了好几个大将。北方边境不稳定,明朝朝廷却没有办法,为何?没钱而已。嘉靖后期,有大将上疏说要率领十万大军,主动出击攻击鞑靼各部,把北方边境的形势从防守逆转过来。嘉靖帝一开始很高兴,觉得终于有人有勇气去干这件事了,但是没过几天就动摇了,因为没钱啊,这些大军一动,那就是无数白花花的银子,万一失败了,这个大窟窿很久都填不满。钱到哪里去了?藩王,东南抗倭,还有嘉靖帝本人大兴土木,盖了很多宫殿,严嵩管理下的官吏腐败。

严嵩渐渐老去,嘉靖帝也渐渐老去,他对严嵩也慢慢的失去耐心了,尤其是俺答围攻北京那次,把嘉靖帝吓得着实不轻,慢慢的嘉靖帝开始重用徐阶。徐阶这个人特别能忍,而且对严嵩也是一味地附和,不愿意针锋相对,但是他这个人是外圆内方,绵里藏针,张居正一开始就对徐阶的这种做法不理解,毕竟年轻,于是一气之下回家闲居好几年。后来张居正想明白了,在隆庆朝,面对高拱的跋扈,他就是学的徐阶,对高拱也是一面附和一面做国事,嘉靖帝后期到隆庆帝时期,明朝的内阁乱斗是最激烈的,主要是首辅和次辅之争。

徐阶斗倒了严嵩,高拱又斗徐阶,赵贞吉又斗高拱,以至于嘉靖帝不得不把李春芳陈以勤这种没什么能力的人摆在首辅的位置,目的就是不让内阁过度倾轧。

在这几个人里面,能干实事的人,有徐阶,高拱,张居正,但是真正在治理国家上有才干的是高拱和张居正,而气魄宏大手段多样方面,高拱又不如张居正。

高拱被徐阶斗倒过,于是回家赋闲,但是高拱这个人心胸说不上多么宽广,他比较记仇,在隆庆朝他重新进入内阁以后,还记着徐阶的仇,还一定要报这个仇。

高拱很有才华,面对北方鞑靼,他重用谭纶和戚继光,解决了北边的隐患,这跟严嵩徐阶的对比很鲜明。张居正在北边的政策,就是沿袭了高拱的做法。。但是高拱在内政和改革上,就不如张居正了,也怪隆庆帝当皇帝当的时间太短,要不然高拱把持朝政时间还会更长,也许在内政上他还能有一番作为。

例如隆庆四年,黄河决堤,搞得大运河没法从南面往京师运粮,所以他就提出重新打通胶莱河,胶莱河打通以后,运粮船就不用走大运河了,可以从南方沿海岸线到山东,然后从胶莱河到渤海,把粮食运到北京,解决北方的粮食问题。高拱解决实际问题是很有办法的。

但是他不像张居正那样敢大刀阔斧地改革,因为他的权柄不如万历时期张居正。

张居正碰上了一个小皇帝,这是他的运气,但是他在爬上首辅这个位置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徐阶的隐忍,明哲保身,而且学习高拱的能力,比如结交内监。高拱被斗倒以后,又能东山再起,内监陈洪就功不可没,他们算是联盟。张居正也有样学样,结交内监冯保。

隆庆朝,高拱非常跋扈,通过京察,撵走了好几个内阁辅臣,但是张居正就没事,这一点上他就是学的徐阶,小心翼翼,外圆内方。而且在高拱眼皮子底下,结交了不少边疆的大将。

除此之外,张居正做首辅的时候,推荐的内阁辅臣都是跟他辈分差很远的后辈,这让内阁里其他人没有能力挑战他的权威。明朝的内阁,很讲辈分,先考中进士的,就算年龄小,经验少,也得位置靠前。例如夏言第二次进内阁的时候,先前的首辅严嵩就得把首辅的位置让出来,因为夏言比严嵩中进士早,虽然严嵩年龄比夏言还大了两三岁。张居正做首辅,提拔进内阁的都是年轻的晚辈,能力差的晚辈,申时行虽然有这能力,但是中进士比张居正晚了十几年,完全没资历挑战首辅的位子。

张居正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接纳内监和边将,提拔年轻人到内阁,再加上是帝师,遇上一个小皇帝,从而成为明朝第一权相。比严嵩徐阶高拱几个人都要厉害。


西堤君


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四人都曾担任过明朝内阁首辅,在当时的环境下,内阁首辅已是做官为臣的终极目标。从这点来说,他们四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不过若从名气、影响力、贡献以及拥有的权力来比较,四人中当属张居正为最。

张居正挤走高拱即位内阁首辅时,与司礼监大太监冯保是好友,还得到了李太后信任,且新登基的万历皇帝尚年幼,因缘际会下,使得张居正大权在握,以内阁首辅之职行监国治国之权。由此,张居正推行了“考成法”“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国势渐衰的明朝面貌焕然一新,给后世带来了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