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和乾隆,知道严嵩及和坤都是贪官,而且把持朝政,为何不杀他们?

绿叶衣行


道理很浅显,那就是严嵩和和珅虽然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收敛大量财富。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两人在官场上确实有过人之处,而不仅仅是只会贪钱的人,也有治国理政的本事。严嵩在明朝掌权二十来年,作为内阁首辅,基本贯彻了嘉靖皇帝的政策,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使得明朝又一次走上了正规,摆脱之前的积弊,称得上嘉靖中兴时期。而和珅作为清朝乾隆的财政大臣,在逐步成为巨贪的同时,对清朝国家财政的梳理也是很有一套,财政管理政绩出色,即使和珅贪污受贿,但是乾隆时期财政收入仍旧处于比较好的水准(虽然比不过雍正时期,因为那时候对贪官是出了名的狠)。总的来说,就是他们两个有本事,有能力贪,不过最后的结局都是被抄家灭族。


新姿态君


历朝历代都有贪官,像雍正朝那种杀尽天下的贪官的朝代也为数不多。我主要来说一下乾隆不杀和珅的原因,其实相同的事原因也都大同小异。

众所周知,和珅是巨贪,在嘉庆抄和珅家时,抄出白银11亿两,这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这可以说是历史第一巨贪了。而就算是和珅如此贪,乾隆仍然重用他,原因如下:

第一,和珅虽然贪,但是忠心,他对乾隆帝可谓是忠心不二,即使官做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珅也从没有造反的念头。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和珅贪,但是能力极强,精通满汉蒙回语言。又有治国安邦的能力。在当时,找不出任何一个人可以顶替和珅的位置,军机处没有和珅是不行的。如果杀了和珅,那么大清的行政部门一多半会陷入瘫痪状态。

第三,历代明君的驭臣之道,利用清官和贪官两个派别,稳定朝廷内部的平衡,两大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约,这样,皇帝才能安稳的坐在龙椅上如果朝中都是一条心,那皇帝就坐不住了。善于利用群臣之间的关系。

第四,乾隆一心想做明君圣主,像康熙帝看齐,在朝期间一直说和珅大忠臣,如果乾隆杀了和珅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第五,乾隆帝自称为十全武功,下江南,各地巡行游玩,打仗,全靠和珅出钱。乾隆也不能大量的动用国库的钱免得留下骂名,只能假借和珅之手了。

第六,乾隆给嘉庆留的扬威的机会,要知道新皇登基,有一些老臣会仗着自己有拥立之功而过于放肆,嘉庆一上台,办了和珅,一可以充盈国库,二可以杀鸡儆猴,立威于群臣之间,那就可以使得嘉庆迅速稳固朝政。

以上就是乾隆不办和珅的主要原因。





执笔画丹青


因为他们不是单纯的贪污,否则也做不到如此高位。他们的做法是一边贪一边干,既黑钱也办事,让事情复杂化,等到皇帝想动他们,就会发现事情和人物已经盘根错节互相勾连,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动他们,他们贪钱,动他们,牵连太广影响太大。就算下定决心动他们,也只能找一个合适的契机,而没法说杀就杀。


朔野无边天高远


严嵩、何珅他们是只贪不反,对皇上始终忠心耿耿。所以,嘉靖、乾隆明知他们贪脏枉法、结党营私、操控朝堂,却睁眼看不见,不做处理。

作为皇上,拥有天下,后宫一帮不男不女形同影子,朝中大臣非政务不见面,心里着实有些烦,也希望有才有权的臣下能给自己营造些舒服氛围。尤其。像嘉靖、乾隆这样的精明主儿,驾驭臣下的欲望和能力均很强,容不得别人看轻自己。一些忠臣良才自以为忠心可鉴,经常惹皇上生气,而皇上又怕别人说他昏庸,不便出面直接处理,就希望有份量的臣下能代己出面摆平这些臣子,严嵩、何珅就应运而生。皇上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私事,有些甚至违背公序良俗,不宜公开进行,就希望有能量的大臣,会心会意去积极筹办,严嵩、何坤便能积极筹办。

从社会主流立场看,严嵩、何坤不是好人,早应处置;但站在嘉靖、乾隆的立场看,严嵩、何珅是离不得的左右手,说通俗些,这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二曲人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


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

古人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天地,

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天地。

不能因水清而偏用,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

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

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

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也需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ced3afbfdf5e07fd87bbe9b88edafa83\

书海拾贝丶


一直以来帝王之术的核心就是平衡;有文臣武将之间的平衡,有内臣外官之间的平衡,有正反两派之间的平衡··· ···只有手下的派系平衡了才能为我所用,才能一打一拉牢牢控制这些手下。否则,单独一方做大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作为上位者,不可能容忍底下都是一个声音,得有不同的派系互相制衡。回到提问,嘉靖也好,乾隆也罢,包括明武宗朱厚照以及大多数实权在握的帝王,他们的权谋之术就是希望手底下这帮人彼此制衡,互相牵制,不可能任由其中任何一方做大。不管何时,自己始终掌握着天平最关键的那颗砝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