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史(7)-北宋

【北宋:公元960年 - 1127年】

【北宋】

前面说到赵匡胤取代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是为宋太祖。

宋太祖对唐朝以来武将带领藩镇割据的局面深感担忧,于是对兵权的管理进行了改革。一是即位后通过“杯酒释兵权”让手握重兵的数位将领告老还乡,二是采用“强干弱枝”政策,加强禁军,并改派文人处理军务以节制武将,同时削夺藩镇权力。


这种对兵权的改革,虽然方便了统治,却也导致宋朝始终武力不振,被各外族势力欺侮。

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太宗灭了北汉后欲乘胜伐辽,却大败于辽军。其后再次伐辽,又失利而归,自此宋朝再无能力大规模北伐。

太宗死后,宋真宗即位,于1004年与辽国签订“檀渊之盟”,既宋每年向辽国赠送银子和布匹,互称兄弟不再侵犯,也就是“花钱保平安”。


檀渊之盟虽然让宋朝蒙受了屈辱,却也保得了宋朝一百一十余年的平安,国家和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

【西夏】

宋朝休养生息,东北的辽国不再大规模侵犯,西北却有了大隐患,党项人李元昊于1038年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并竭力侵宋。在与宋朝讲和后,辽国也对西夏表示不满,多次伐夏,最终双方讲和。

而西夏也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多次与宋交兵,互有胜负。

北宋疆域图


宋朝多次对外战争失败也让时任皇帝认识到了国家的不足,于是就有了宋仁宗年间的“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但由于阻力太大,均以失败告终,北宋开始衰亡。

【金】

当然,与北宋一起走过五代十国的大辽,此时也日渐衰弱,辽东北部的女真族也逐渐崛起,成为辽的大敌。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4年),女真完颜部酋长阿骨打在大败辽之后称帝,国号为金,是为金太祖。此后又多次伐辽取得胜利,辽朝不保夕。

宋朝见金伐辽犹如砍瓜切菜般容易,觉得辽也不过如此,便与金相约攻辽,却数次大败于近乎灭亡的辽。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辽正式灭亡于金,金尽取辽的故境,与宋比邻。宋朝以为赶走一匹狼可以喘口气,却不曾想来了一只虎。同年,金大举南渡侵宋,宋徽宗惶恐,赶紧传位给太子,是为宋钦宗。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下宋国都开封,宋钦宗亲赴金营请和。靖康二年正月,金将宋钦宗拘于军营,以勒索财物。宋将所有能搜刮到的财物都供奉给了金,却仍满足不了金人的贪欲。

随后,金将徽钦二宗的皇后、妃嫔、公主、太子、亲王、宗室、大臣等三千人掳走,男女百姓也有十万余人被裹挟北上,女人沦为金人的玩物,男人沦为金人的奴隶,这是中华史上最大的屈辱,史称“靖康之难”。北宋的历史也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