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深谋远虑,智慧通达



1、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长沙告急。左宗棠在朋友的劝勉下,进入湖南巡抚衙门,担任军事幕僚。根据左宗棠提出的各种建议,长沙在太平军的包围下,足足撑了3个月,最后太平军无奈撤围而去。左宗棠的将才令人刮目相看。奉命剿灭太平军、正在家乡组建湘军的曾国藩,请他参与督办军务。但是左宗棠孤傲的性格在官场上很容易得罪人。有一次弹劾他的奏折送到了咸丰皇帝那儿,幸好给皇帝当教读的潘祖荫说了一句话,“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把他保了下来。

2、1860年代,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新疆阿古柏叛乱。李鸿章认为,加强海防急需用钱,新疆不过是一块贫瘠无用的土地,当年乾隆皇帝倾全国之力,只是得到“千里旷地”,得不偿失。左宗棠面对权倾朝野的李鸿章,经过深思熟虑,他写下了《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左宗棠在奏折中指出,对于国家的安危,“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后来,左宗棠又在《遵旨统筹全局折》中驳斥了放弃新疆的言论,指出“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也就是说,新疆不稳固,北方安全就无着落,整个国家安全也将随之崩塌。


3、1875年,在左宗棠的据理力争下,清廷决定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新疆军务,准备西征收复新疆。据统计,从1876年到1880年,收复新疆共耗费5000万两白银,年均1250万两,占清政府年财政总收入的15.6%。清政府能下定决心如此大手笔地投入,很大程度上来自左宗棠的坚持。左宗棠能够迅速收复新疆,还得益于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他们传递情报、捐送粮食,给西征军的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有学生问著名学者

叶嘉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这样回答:“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5、在叶嘉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将这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它木柴而使之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地留传下去,所以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老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