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后,家长该不该扶?聪明父母应学会“一不和一说”

导语

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因走路还不稳的原因经常会磕磕碰碰,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看到孩子摔倒了,特别心疼,马上就跑过去抱起孩子,然后去责怪门框、地板,桌椅。

这种行为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孩子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摔跤都是外界原因导致的,当他们再次摔倒后,就会主动地去责怪桌椅、门框。

育儿专家张思莱认为,痛是一种主观感觉,会受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没有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标准,常常会参考大人的情绪表现。所以当摔倒后可能孩子并不觉得痛,而大人的反应让他觉得身体很痛,于是开始痛哭流涕。

当家长一味地责怪门框,孩子会逐渐变得犯错后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推卸责任,责怪他人。

一、孩子摔倒了家长该不该扶?

其实孩子摔倒了该不该扶要视情况而定,有的小孩在走路或者跑步时摔倒了表现得毫不在意,可能顺势就趴在地下休息玩闹了,这种时候家长可以不用担心,不要立即就将孩子扶起来。

这样的孩子过一会就会自己爬起来。有的小孩在摔倒后比较疼,趴在地上哭了,其实也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的。这种时候家长可以过去宝宝孩子,安慰安慰孩子的情绪。

二、摔倒后立即扶起孩子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关心过度可能会过分放大孩子的情绪

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身体还不能完全直起来,腿上的肌肉也未发育完全,可能不能很好地支撑自己。有的时候看到什么一着急就会踉踉跄跄,然后摔倒。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在摔倒后如果发现没有人理时是会自己爬起来,像没事一样继续玩或者继续走路。

过分关心的父母会放大“摔倒”这件事带给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认为自己摔倒了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甚至让孩子认为摔倒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久而久之会打击孩子自己走路的勇气,影响他们自己玩耍的心情。

2、容易造成孩子推卸责任的习惯

有的长辈在孩子摔倒后会通过拍打地板、门框来替孩子“出气”,通常这样孩子会觉得有趣马上很快就会停止哭泣。

其实这样是十分不好的,一味地责怪“他人”来安抚孩子容易让孩子养成从他人身上找原因的性格。以后在遇到任何事情,都会下意识地把责任推卸给他人,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而不会从自身寻找原因。

3、可能会造成孩子的二次伤害

孩子摔倒后其实应该再观察一段时间来看到底是否轻重,如果真的摔伤了,立即抱起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如果孩子摔倒后哭了,哭得很伤心,应该原地观察十几秒,看看孩子是否有出血、骨折的症状,如果确定无大碍再将孩子抱起也不迟。

如果直接抱起孩子可能会无法注意到孩子身上的伤口,等晚点发现时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如果发现孩子受伤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听从医生的指挥。

三、孩子摔倒后家长应该怎么说更正确?

1、正视自己的情绪,勇敢地面对挫折

如果孩子在摔倒后哭了,让他们哭出来也不是一个错误的事情。哭泣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自我抚慰自我的一种途径。如果家长在确认孩子没有受伤后,可以告诉孩子不用哭,没什么大不了。摔倒后自己爬起来的孩子在以后遇到困难、挫折也会更加勇敢,能够独自面对。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是哄孩子的妙招。当孩子摔倒后哭了,家长可以当作没事一样跟孩子说,我们去打球吧,或者我们去外面玩吧。如果孩子自己感觉不是太疼的话,很快就会忘记了摔倒这件事,进而马上投入到新的事物当中去了。

​3、与孩子一起总结教训

当孩子不哭了,情绪平稳后,家长可以抱着孩子再次和孩子讨论下摔倒的事情,比如刚刚为什么摔倒啦,怎样才能走路的时候不摔倒等等。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沟通更加正确地对待“摔跤”这件事,当下次摔跤时就能自己处理了。

总结

孩子摔倒了家长要学会正确处理,往往教育就体现在这些小事情上,好的做法能让孩子快速接受,形成良好的品格。

让你我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