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接纳孩子,又要有界限,父母怎样才能收放自如

现在很多的专家都说要接纳孩子,才能缓解孩子的情绪。但是在生活中并没有那么的容易,完全接纳了,但是规矩就没有了。

既要接纳孩子,又要給孩子立规矩,两者之间总是有界限的。但是这个界限是怎么来定义的呢,确实是挺愁人的。

比如一个爱看电视的孩子,她哭着闹着就要看电视。如果接纳的话,她会一直看下去。而且会越来越上瘾的。我们当然不需要这样的,所以想立个规矩,但是什么时候才是立规矩的时候呢。这个时候可以給孩子商量一下,商量不通就这样算了吗?父母不要发脾气,可以看着她看完这一集,或者陪着他看。看完之后和她好好的谈一谈。说妈妈知道你想看电视,但是妈妈担心你的眼睛。这个时候的共情就是让他看电视,但是为了眼睛不能看这么长的时间。

我家大宝是电视迷,总是一直看下去。气急了也想打她一顿,但是想想这个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训一吨这次不看了,瑕疵一样还看。后来我就给她讲,不是不让看电视,是对眼睛不好。估计说的多了,每次看电视说好看多久,她自己就会关了电视的。我感觉这一点我做的还可以的。

接纳孩子不是溺爱,不是完全的接纳。是明确的方向的。在你接纳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在自己的心里有个界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样呢才能給孩子定规矩。说不能干的事情,父母一定要坚持住。无论她怎么闹,就说不松口。

之前见过一个父母,孩子不管想干什么,都是先躺地上哭。只要一个不同意,她就会躺地上大哭。后来才知道,不管她要干什么,父母都是先不同意。只要她一哭,不管什么要求,父母都能接受的。久而久之孩子发现了这个规律,每次都会哭。这也不能全怪孩子了,孩子如此聪明,怎么会发现不了这个规律呢。

所以我觉得,共情,明确和一致性,是共生共存的。三者缺一不可。

接纳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不难否定她为什么哭,但是该拒绝的东西,父母要坚持住。破例以此就会有下一次。家里的人要统一,不能妈妈不让的事情,爸爸又同意了。让孩子觉得我还是可以这样做的,所以会让他自己没有了界限感。

在育儿的道路上,遇到的问题真是太多太多了。有时候想发脾气,恨不得揍一顿了事。有时候又觉得这个孩子怎么会那么可爱呢。亲都亲不过来的感觉,相信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瞬间。

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又一次成长。我们陪伴的就短短十几年的,我们希望好好的陪伴,又要好好的教育。不然长大后让社会教育的孩子,后果会很惨。我们給孩子创造环境,容许他犯错,我们改正过来就好了。总比大了知道错了好的多了。

愿我们的孩子都在温暖的环境下长大,而不失任何的规矩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