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问题的孩子会出现,啃指甲,吃手,咬铅笔,家长要警惕

有网友做过这样一首打油诗:

有个小朋友,毛病爱吃手;

指甲长了他不剪,放在嘴里咬一咬;

天长日子久,面黄身体瘦;

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啃手指的习惯,但是孩子大了之后就知道啃指甲脏,就会改掉。

但是有一些孩子,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了,还是喜欢啃指甲,咬铅笔,咬一切顺手的东西。

其实别说孩子,很多大人也有这些习惯,既然这些小动作我们司空见惯,连大人都克制不住,还要强迫孩子改正吗?

肯定要改的,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小动作是有危害的。

心理学研究显示,这些“啃咬”的动作能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属于一种“行为退化”,能让孩子抑制焦虑。

危害一:卫生隐患

咬手指或者铅笔的话会使细菌或者有害的物质从口进入到身体内部。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指甲缝中会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孩子咬手指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有大量的病菌从口腔里就进入到了身体里。

很容易就引起消化道传染病如肠道寄生虫等。此外,孩子咬铅笔等文具的时候,各种有害的物质也会损害到孩子的身体。

危害二:影响牙齿发育

经常咬手指还会对孩子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比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等,非常的影响孩子的外貌。

危害三:损害指甲和皮肤

啃指甲最直接危害的就是手指变丑,指甲变得坑坑洼洼的,不仅难看,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指甲永久性缩短,产生倒刺,甲沟炎等问题,而且经常吃手的话也会导致手部皮肤敏感,手指脱皮,肿胀,甚至会感染。

生理上:

缺乏微量元素。

孩子缺锌、缺铁都会引起异食癖,也就是说孩子不喜欢吃正常的事物,嗜好吃一些非食物,如吮吸手指等。

这就需要请教医生是否需要专业检测,如果确实是缺乏这俩元素,我们就应该更要从饮食上面进行改善。

心理上:

孩子感觉焦虑

有的小孩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会停下笔来,把手放在嘴里啃。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孩子找不到良好的发泄口的话,常常就会通过无意识的吃手,啃指甲去发泄情绪,并且获得安全感。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的,他孩子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焦虑,那么就会不由自主的啃手指,反复的啃。

缺乏安全感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里的老人来照顾的。

父母经常不在家,或者在家蹲一会就走了,就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

那么孩子就需要一种方式减少这种不安全感,吃自己手指头,会象征性的让他找回在妈妈怀里吃奶得到那种安全,温软和被爱的感觉。

小婴儿啃手指的话就是正常的,如果长时间没改掉这个坏习惯的话,上了小学孩子还喜欢手,我们就要去督促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以上现象,这些必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关键是要看爸爸妈妈怎么处理。

绘本是父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最有效的助手。《儿童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绘本做为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和情绪管理的工具书,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

,让孩子体验了从生气到心平气和、从沮丧到充满信心、从自私到学会分享等情绪。

3-6岁也是孩子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每个绘本中都有精美的插画,这样更加容易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所讲的道理,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好习惯养成的小故事,其实就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只要父母言传身教,及时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孩子的好习惯就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