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张邈、袁绍共同拥有的身份——侠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侠"这个身份在古代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在战国时期的法家人物韩非所作的《五蠹》中就提到了侠,是韩非认为的五种有害于国家的五种身份之一,就是所谓的"侠以武犯禁",破坏了国家的法治。《史记》当中为游侠做了一个列传,虽然认为确实"不轨于正义",但是还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乱世当中,也是游侠出现的优渥土壤。而这个时候的侠也有一定的高低区别,有地方上的布衣之侠,也有具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豪侠。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汉末三国时期的侠。

徐庶、典韦等"不爱其躯"的乡闾之侠


首先提到"侠"这个字,可能很多人都第一时间想到一种轻生死、重信义、好击剑的人物形象,其影响力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在汉末三国时期不乏这种侠客。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徐庶或者典韦,他们都是为人报仇不顾生死的轻侠之辈。

徐庶原名单福,年少时期"好任侠击剑",这也是受到了"汉独以强亡"这种从上到下都追求尚武之风的影响。在中平年间(即公元184年到189年)有过一次为人报仇杀人的举动,最后被自己的党伍解救走,大概也是一群轻侠。之后徐庶弃武从文,开始学习经学,最后走上仕途。

典韦也是一个典型的轻侠,由于有个人传记,所以记载得也比较清楚。典韦被评价"有志节任侠",当时刘氏和李永两家有仇恨,典韦帮助刘氏报仇,亲自用匕首杀死刘永和他的妻子,然后用刀戟与刘永的数百追兵对峙,最后遇到同伴逃脱。

除了徐庶和典韦之外,在汉末三国时期还有很多这种不被记载姓名的轻侠,比如在诸葛诞领导的"淮南三叛"中,诸葛诞就拉拢数千"扬州轻侠"为死士,以此对抗司马氏的统治。

总体上来说,这种轻侠影响力有限,从徐庶和典韦两个人为人报仇之后的情况上来看,他们会受到士人的鄙视,但是也会受到豪杰的追捧。另外轻侠这种轻生忘死、骁勇好斗的性格比较适合汉末三国时期那种乱世,更多地参与到战争当中。

或者说正是这种乱世导致轻侠之辈纷起。而战争这种更容易打破社会格局、进行重新洗牌的事情也给予这些轻侠足够的上升途径和空间,如果典韦没有在"宛城之战"中战死,而是活到了最后,那么他在曹操集团中的地位显然会更高。

刘备、李通等"立气势,作威福"的地方豪侠


徐庶、典韦这种轻侠只能算是乡闾之侠,为人报仇还需要亲力亲为,而且有危及生命的风险。比之高一层次的是地方豪侠,这种豪侠在汉末三国时期就更多多见。比如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刘备,他在少年时期结交豪侠,附从少年,更是得到了马商张世平、苏双等人的资助,已经脱离了徐庶那种党伍的层次,在地方上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后来"黄巾起义"、"张举、张纯起义"等战争爆发时,这些力量就成为刘备在乱世中博取功名、创立基业的资本。

刘备以豪侠的身份开创蜀汉政权,还有一些豪侠没有刘备这样的野心的能力,他们在乱世中或者割据一地、或者合众自保,比如李通、许褚、臧霸、鲁肃、甘宁等人都曾经是一方豪侠,有的是用宗族和勇力,有的是用财力。总之他们在乱世当中拥有一批人作为羽翼,具有一定的力量。

这些豪侠也是东汉末年各方军阀拉拢的对象,李通归附曹操成为汝南太守,但是过早病死;许褚一直保护曹操的周全,经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最后封侯建业;臧霸先后与陶谦、吕布、曹操合作(可能还有刘备),一度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徐州都督,后来臧霸虽然受到曹丕的猜忌被召入朝中夺取兵权,但是最终得以善终;鲁肃经过周瑜的引导投靠孙权,被孙权委以重任,孙权和刘备的联盟很大程度上是鲁肃的功劳;甘宁背叛刘璋后,先后投靠刘表、黄祖(其实算是一家),或许是因为之前豪侠的经历,不被二人重视,最后进入江东集团,也算是一个名将。总的来说,这批豪侠在汉末三国时期比较活跃,也成为各个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袁绍、曹操等"权行州里,力折公卿"的公卿之侠


那么在地方豪侠之上又有什么样的侠呢?就是袁绍、曹操这样的公卿之侠。史料中记载袁绍、曹操好游侠,虽然在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官身,没有进入到朝堂之上,但是他们公卿世家的出身(曹操虽然是宦官之后,但是也是实打实的公卿子弟,具有远远超过刘备的政治资源),加上他们入仕的野心就确定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政治因素。

袁绍就曾经因为结交游侠、好士养名的事情受到了中常侍赵忠的猜忌,被叔父袁隗警告入仕。除了袁绍、袁术、曹操以外,张邈、何颙、许攸等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公卿之侠,他们活跃于政治权力中心,缔结的人脉和潜藏的力量要远远超过地方上的豪侠。

事实证明袁绍等人结交游侠在后面的乱世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袁绍一度成为汉末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军阀,与他在洛阳的蛰伏不无关系,在夺取韩馥的冀州的时候收到很多外部的支援,与袁术竞争时又有"豪侠多附之"的优势;而曹操和袁绍等人结交也为自己带来了人脉上的优势,比如张邈、袁绍等人的资助和支持,是曹操能够创业和崛起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在东汉末年尚武之风兴盛,同时又是乱世的背景下,正是侠文化的繁盛时期。从袁绍这种能够左右庙堂筹算的累世公卿,到典韦这种只有匹夫之怒的布衣壮士,都或多或少受到这种侠文化的影响,被史料中留下"好游侠"、"有任侠气"之类的记载。这些人的社会阶层不同,影响力不同,但是都比较契合汉末三国时期那样的乱世,容易有一番作为,也就渐渐摒弃了游侠的身份,以另外一种身份留名青史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