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为何总不听陈宫的建言?

读《三国演义》,吕布与陈宫之间的关系,常会让许多读者感到疑惑。作为一个谋士,陈宫的屡次建言,吕布经常弃之如敝履,他们之间为什么总不能很好的磨合呢?如果我们仔细地读《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出现这种宾主不和的局面是必然的。

吕布为何总不听陈宫的建言?

首先,我们看看陈宫是如何成为吕布的谋士的,陈宫与吕布搞在一起,是曹操打徐州时,已投张邈的吕布领兵攻打曹操的老巢兖州,陈宫作为谋士随军出征。

大家注意,出征前陈宫并不是吕布的谋士,而是张邈的谋士且献计打兖州。也就是说,陈宫其实是以张邈的谋士随吕布出征的。吕布在投张邈前,已投过袁术、袁绍、张扬,均搞到不欢而散,而后才投张邈的。对于这样动不动就杀自己的干爹、与主人反面的人,我想张邈一定会从心底里提防着他,让陈宫与他一起打兖州,未必不是让陈宫盯着他的;想必吕布也知道这点。

吕布为何总不听陈宫的建言?

可见,在前期陈宫与吕布的宾主身份并未明确,所以吕布对陈宫的建言多半不采纳就不奇怪了。《三国演义》中,陈宫首次给吕布献计,让吕布在泰山脚下伏击曹操,不料吕布曰:“吾屯濮阳,别有良谋,汝岂知之!”如果不是对陈宫有极深的防范之心,吕布怎么可能说出“汝岂知之!”这样的话,那是一点面子也不给陈宫啊。

直至定陶大败,张超张邈兄弟二人一死一逃后,吕布与陈宫都成了丧家之犬,二人才确定了宾主关系。但是宾主身份确立后,二人始终还是不能很好的磨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要从二人的性格上来找了。

吕布为何总不听陈宫的建言?

吕布我们都知道,多勇少谋、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陈寿在《三国志》里就评他“无谋而多猜忌”。而陈宫呢,又太过耿直,官场上察言观色一套他并不在行,面对“无谋而多猜忌”的吕布,始终未能争取到吕布的最大信任。其中作为谋士,陈宫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虽有谋而迟”。什么是“有谋而迟”?就是虽有谋略,但事前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弱,对问题的发生不能防范于未然,定不下应对方案,经常会有慢半拍的感觉。所以,曹操的谋士荀攸说他“虽有谋而迟”。比如陈登父子与曹操勾结已久,陈宫早有察觉,却迟迟未能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最后酿成不可逆转局面。一个“无谋而多猜忌”,一个“虽有谋而迟”,难怪陈吕组合干不过曹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