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友饮食指南:三个技巧,让你可以“大鱼大肉”

很多风友患病以后,整日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大鱼大肉再也不沾,每天粗茶淡饭、清汤寡水。得了痛风以后就真的不能吃肉吗?我院刘菲主任认为,只要掌握技巧,痛风患者不必将肉视为洪水猛兽,同样可以享受美味。

指南一:肉类要煮

风友们都知道,嘌呤类的物质在水中很容易被溶解,特别是在高温的环境下会溶解的更快,因此,肉类经过高温蒸煮后,其中所含的嘌呤成分已经被溶解掉大部分,风友可以放心用来做美食。要提醒的是,在烹饪的过程中,要牢记低油、低盐、低糖的三低原则。容在下再啰嗦一句,煮过的汤一定不要碰,因为这些汤中含有从肉类中分解出的大量嘌呤,会加重风友们的病情。

指南二:肉类要“老”

肉类在烹饪的过程中,可以延长加热时间,将肉做老。此举是为了破坏肉类中的细胞,溶解细胞核酸,从而减少尿酸生成。同时,在食用过程中,可以搭配一些碱化尿液、降低尿酸的饮品,比如苏打水等,以保证体内的酸碱平衡。

指南三:肉类要“白精”

餐桌上常见的肉类包括猪肉、牛肉、鸡肉、鱼等,而在营养学的分类中,猪牛是属于红肉,鸡鸭鱼是属于白肉。有研究表明,红肉会增加痛风的风险,而鸡鸭鱼这类“白”肉更加适合痛风病人。

同时选择肉类时,要尽量选择瘦肉或把皮去掉,过多的油脂不仅影响尿酸排泄,还会影响体型,造成肥胖。而除鸡鸭鱼外,还有一种“肉”常被大家遗忘,那就是鸡蛋。鸡蛋是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同时嘌呤含量极低,十分适合痛风病友。

附上一张常见食物嘌呤含量的图片,风友们可以尽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