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机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看懂经济」(原央行观察)

本次发布内容部分经作者修改


二战之后,美国确立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历任美国总统的政策举措,都能切实地影响到全球各国与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美国世界霸权的确立,除了自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开始尝试参与世界治理标准的制定,并且长期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影响全球起,还凭借世界货币——美元,向全球输送货币经济的巨大影响力。

美元与美元利率的管理机构是美联储,这个神秘的机构到底是一种如何建立起来的?又如何左右美元的利率走势?为何像保罗·沃克、格林斯潘、伯南克等美联储主席能够影响到全球经济的走势?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联储以及其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



01 美联储前世今生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约等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但最早的雏形只是由美国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建立的一个全国性商业银行。

独立战争后,美国联邦债台高筑,在无奈地违约与坚持偿还借款两个选项中,年轻的美国汉密尔顿毅然决然地选择后者,捍卫了美国的国家信用。之后,为了帮助管理州政府财政资产和发行债券,汉密尔顿组建了当时的中央银行——第一银行( 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当时美国的银行业只在各自州内进行业务,汉密尔顿在美国各个州与国会游说,最终在费城按照股份制成立了美国第一家全国性、私人商业银行——第一银行,合法的存续期为20年。

但是当时的美国第一银行却存在体质和业务上的问题。首先是其吸储放贷业务与地方银行争利,削弱了地方银行的力量,同时,股东方来自于欧洲财团,70%股东是英国人,在当时美国民族情绪高涨的年代,美国大众对此极为不满。

另外,政治上还遭遇了杰斐逊主义者的坚决反对,并坚定认为银行业只能带来混乱与贪婪,并给汉密尔顿打上了“给赌徒撑腰”的标签。该行从1791年成立到1811年关闭只存在了20年。


位于费城的美国第一银行

1812年,英美再起战争(俗称第二次独立战争)冲突促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同时缺乏一个有效的中央银行系统和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为了恢复混乱的银行秩序和处理战争债务,美国国会在1816年投票通过、麦迪逊总统签署法案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The 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国会又只给第二银行颁发了20年执照。执照到期后,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继续存在。

与第一央行一样,第二银行总部位于经济发达的东海岸费城,因第二银行业务只针对发达地区和富人而广遭质疑。比如,在第二银行的助推下,华尔街证券市场炒作运河概念股,掀起泡沫牛市,各类投机倒把与不正当交易蛮横于市场之内。

华尔街第一波牛市炒作的运河概念股,来自于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伊利运河

1833年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上台后,把财政部的财产转移给州立银行,3年后第二银行宣布结束20年执业,再次关闭并且同样只存续了20年。

在第二银行关闭后的70年里,美国经历了自由金融无中央银行时期,且经常出现金融混乱的现象,银行挤兑造成市场崩溃的情况经常发生,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相继发生过5次由于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

1907年的危机让美国急需一个中心化的“最后借款人”救市

1893年的危机中,美国有超过500家银行相继倒闭,美国经济遭遇重创。1907年再度爆发了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Panic of 1907),导火索是股票市场上一些投机者试图操纵美国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 Company)的股票,但未成功。贷款给这些投机者的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因此损失惨重。1907年10月,纽约第三大信托投资公司可尼克波克(Knickerbocker Trust Company)被迫宣布破产,金融恐慌开始延续,并出现严重的挤兑,金融恐慌延伸到银行业,银行间拆借冻结,银行大面积破产,市场极为脆弱。

在美联储成立之前,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扮演着美国央行的角色

美国金融大王、摩根财团的创始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Sr.)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并立刻召集最重要的几家金融财团的总裁开会,要求大家一起拿出资金帮助面临挤兑的银行。而摩根自己也身先士卒,拿出资金帮助金融市场渡过危机,当时的摩根相当于扮演了今天中央银行的角色,对市场进行宏观干预。

经历1907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参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组织了特别委员会调查金融危机,并参考欧洲国家中央银行的模式,提案建立美国的中央银行,目的在于进行政府的宏观调控,应对资本主义必须面对的金融危机(《奥尔德里奇计划》)。

奥尔德里奇建立中央银行的计划最终遭反对者反对而作罢。反对者来自于美国中西部农业州,传统农业者一方面担心以私人银行为股东组成的新中央银行及银行业过于强大后会绑架整个经济,另一方面这些州的低收入者认为该法案主要服务于东部商业发达地区的富人,而不是美国劳苦大众。

威尔逊(Woodrow Wilson)于1912年当选美国总统后废止该提议,并支持参议员欧文和众议员格拉斯以《奥尔德里奇计划》为蓝本,在1913年起草了《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把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定性为联邦政府机构,12个联邦储备银行被定性为更接近于私人部门的非营利性机构。同年,国会通过法案,美联储正式成立。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也是在1913年,曾经在金融危机中充当“最后的借款人”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去世。

美联储由两个机构组成,一是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隶属联邦政府。另一个是联邦储备银行,由12个州的非营利性的私人银行组成。那么美联储与其他国家的央行有什么不同呢?

全球其他主要国家的央行都是政府部门,美联储则是由联邦政府的联邦储备局和12个非盈利私人股份制的地区联邦银行,所以美联储是由政府与私人部分共同构成的,并通过特殊架构制度,约束政府与私人对于政策的影响。


02 美联储的运行机制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名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包括7名执行委员(任期14年)与5位地方联储主席,12人被称为票委。美联储执行委员包括主席(任期4年)、理事长、副主席等,5位地方联储中,纽约联储的主席是固定票委,其他4个名额在其余地方联储主席间轮值担任(每年轮一次)。

美联储每年都会召开8次公开市场会议,讨论联邦基金利率,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则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完成,即美联储买卖证券向市场投放与回收美元的行为。

美联储利用多方制衡的制度框架,将自己变成一个非公非私、完全独立的机构,从而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错综复杂的利益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联储局是政府机构,地方美联储属于股份制,背后财团主要来自于联储的会员机构,一般为地区银行。美联储具有内在的约束能力,它以通货膨胀率量化指标考量工作目标。

美联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同时兼具了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性质,这样权衡制约了公私两方权力,央行不会成为政府印钞机与取款机,同时,也不会被私人部门控制。美联储调节利率市场的资金为自有,并不来自财政部,但美联储每年的盈利都需要上缴国库。

美联储影响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方法主要是FOMC的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联邦储备金制度(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折扣贷款窗口(Discount Window)。

公开市场操作就是根据FOMC议息结果,通过买卖债券(主要是短期政府债券)投放美元,调节利率水平。

美联储主要影响利率的方式中,联邦储备金制度也极为重要。每个在美国开展吸储业务的金融机构都需要在美联储储备一定比率的现金,储备金账户余额不能低于金融机构吸收的短期存款的一定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使用累进制度:0%-3%-13%),另外,超出的超额准备金可以随时取走。金融机构相互拆借已满足自身储备需求,这种相互间拆借的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

最后,最不常见的方式则是折扣贷款窗口,但流动性或债务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高质量资产抵押向美联储申请获得相对高利率的贷款,但一般因为容易引发市场消极遐想,所以折扣贷款窗口是很少见的。

1913 年,美国国会在通过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总统威尔逊于1913 年12 月23日签字生效。


1977年《联邦储备系统改革法》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所以,行至今日,联储的职责范围强大,包括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对银行实行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信贷权利、维持金融系统稳定、向政府、公众、金融机构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等。而美联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在经济危机中充当最后借款人的角色,以拯救整个金融系统。


03 危机来袭,联储救市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美联储再次充当了最后的放贷人的角色(就算原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是自由经济主义,但在1998年还是出售干预,拯救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避免了金融崩盘)。美联储在市场上买入机构债与按揭抵押债券(MBS),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美联储通过折扣窗口向商业银行提供1-3个月紧急贷款。同时,美联储对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抵押品的范围和交易对手三方面进行改革。2007年中开始,美联储先后12次调整贴现率,使得利率到2008年12月的0.5%,美联储还对再贴现贷款的期限进行了延长,美联储扩充了可以作为再贴现担保品的资产的范围,对于哪些机构可以获得再贴现贷款,美联储同样进行扩展。另外,美联储对存款准备金的改革,开始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美联储救市对象不仅仅只有商业银行,包括投资银行等此前不受到美联储监管的金融机构也获得美联储救助,最后逼迫这些非银金融机构纷纷改组为银行控股集团,或直接被商业银行收购。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

美联储还通过工具创新来救市,在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了美联储针对存款机构的工具创新——定期拍卖便利(TAF)、针对交易商的工具创新——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DCF)和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针对商业票据市场的工具创新——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便利(AMLF)和商业票据融资便利(CPFF)、针对货币市场投资者的工具创新——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便利(MMIFF)、针对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工具创新——定期资产支持证券信贷便利(TALF)等。

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至2016年年中退出QE,美联储通过3轮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常规利率政策下,美联储买入中短期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促使联邦基金利率下降,然后通过利率传导作用,使长期利率(汽车贷款、按揭贷款)下降,这样就可以刺激消费与投资。

量化宽松的逻辑是,当联邦基金利率降低至一个低无可低的地步时,美联储将直接调降长期利率。具体操作是美联储买入长期债券,债券价格上涨后,长期利率下降。通过大规模买入债券后,这些债券作为资产大幅膨胀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所以,美联储就需要开动印钞机,发行基础货币,也就是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以满足量化宽松的操作。

配合量化宽松,美联储还使用了扭曲操作,2011年9月开始,美联储卖出短期债券,买入长期债券,这样的操作将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这种方式不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2014年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10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2008年底开始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阶段性的画上句号(后在2019年9月以及2020年3月,重启QE)。

但QE留下了一个大问题就是美联储因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与MBS,其资产负债表越发庞大,所以后金融危机时期,当经济稳定复苏,美联储的重点方向除了美元利率正常化之外,就是缩表。美联储考量资产负债表缩减与利率走势的核心因素则为:就业、通胀与全球经济。

2017年10月开始,联储宣布缩表,膨胀的资产负债表从4.5万亿缩减至接近3万亿。随着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及美国国内经济趋势走弱与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增加等,2019年8月的第一天,美联储宣布降息的同时停止缩表,并在9月再次陷入流动性问题的担忧中,开启所谓的QE-Repo,被部分市场人士解释为第四轮量化宽松。虽然联储操作上再次扩表,但在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的描述里,这只是为了“有机”增长,而并非第四轮QE,在他看来,经济似乎没有重大的担忧。

然而,2020年的一场蔓延全球的疫情,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停摆,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至0,并再次开启万亿规模的大放水,第四轮量化宽松正式开启。


2020年月,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增至6.42万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同时,作为独立的中央银行的美联储,被指责任由特朗普政府的言论摆布,其独立性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质疑声。


04 结语

回望美联储的历史,它走过了大萧条、石油危机、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等,一直以来它都是以最后的借款人的角色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它也一直以用货币政策影响全球的经济。美国1933年退出金本位,1971年美元正式与黄金脱钩,美元国际地位确立,美联储则是美元背后的阳谋家,故有人笃定独立的美联储掌门人的经济地位超越美国总统。


自身高201cm的沃克开始,历届美联储主席身高越来越矮,对应美元利率的下行

美联储的存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最直白的体现(但50-60年代以后,掌舵人奉行自由市场主义,美联储不甘于经济,让经济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但在新自由主义经济于上世纪70年代拯救了西方滞涨经济开始,货币经济学派结合新自由主义成为现代央行的治理核心思想。

长久以来,美联储的独立性是其区别于美国政府(财政部)而存在的关键。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美联储主席都在义无反顾地捍卫这种独立性。包括保罗·沃克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滞涨时期,凭借多年周旋在美国行政与政治迷宫里练就的本领,并没有被美国白宫左右利率,而是通过破解了高通胀低增长的困境,制定货币供应量目标,市场化的利率手段化解了风险。

2019年8月,联储FOMC会议上,主席鲍威尔的态度前后矛盾、闪烁其辞,不但没有给市场明确的信号,反而还直接造成了资本市场的大猜忌和大动荡(这点很想格林斯潘,但后者每次都能让人相信)。很明显,特朗普总统对这次货币政策变动不满意,且这次鲍主席的态度很举棋不定也凸显了联储独立性可能被总统的态度影响。(历史上尼克斯对于伯恩斯、小布什对于格林斯潘等等都存在货币政策意见不同的态度,但都无法撼动联储的独立性)。

鲍威尔曾是联储高官,加入美联储之前,鲍威尔在华盛顿智库Bipartisan Policy Center工作,专门研究美联储利率政策。年近七十的鲍威尔政治倾向为共和党,年轻时候闯荡过华尔街,还曾是凯雷集团的合伙人,但其在政界最重要的经历还属布什政府财政部的副部长,其职责涵盖金融机构政策、财政部债券市场等。从职业生涯的履历看,鲍威尔经验丰富,但在主席宝座上,他风雨缥缈。而当下,鲍威尔还要面对疫情下走向衰退的美国经济。

在某社交平台,笔者认识的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评价道:鲍威尔可能是美联储最近50年最差的主席。


#美国疫情即将达到100万##美国经济疲软超预期##美联储##世界经济是否会大萧条取决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