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治理答卷(十)临安区板桥镇:党群携手铸就“文明暖城”

2020年,2月。

这可能会是袁忠明最难忘的一个月。

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大考,

让身为板桥镇党委书记的他

亲历了一系列“超出预想”的事。

“没想到村里的动员力有这么强”“没想到深夜12点,会有老百姓连着好几天来卡口送宵夜”“没想到他们能想到这样的破难办法”“没想到,板桥镇的凝聚力,竟是这般强”……

而一切“超出预想”的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努力。党建引领,群防群治,板桥镇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为战疫赋能,在这场疫情大考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群防群治

探索战疫“最优解”

四个村庄,人口总和近一万,要实现滴水不漏的防控需要多久?板桥镇的速度是6天。

沿着206省道一路向西,沿线会先后经过三口村和豆川村,而花桥村和上钱村则坐落在两个村庄“身后”。“最初我们也是一村一卡口,但试行后发现,花桥和上钱的村民过了三口村或豆川村的卡口后,进到他们村里还要再过一个卡口,实在是不方便。”三口村书记周小强说道。

发现问题后立刻处理,当天夜晚,这几个村的书记、驻村干部、党员骨干便召开会议,最终决定联合设卡。1月30日开始,四村在公路沿线的三口村和豆川村设置两个卡口,守好前后两个“小门”。人员上,各村齐出力,派人轮流到卡口执勤。

然而,更严峻的考验来了。

三口村是前“三口镇”的集镇所在地,这里商业繁荣,生活配套设施齐全,邻村的村民也都会来这里采买生活用品。“2月初的时候,三口村只有3把测温枪,卡口已经不够用,更别提商铺。当时绿码也还没有,这么多人来采买生活物资,如何保障安全是大难题。”

最后,周小强和驻村干部一起想出了一个办法——发证。2月5日开始,他们在集镇中心设置测温点,购物前,百姓集中到测温点测温,测温显示正常后可以领取“购物证”,证上有该村民的姓名、电话、所属村等关键信息,一旦出现问题,方便开展溯源调查。除此之外,他们还印发“临时出入证”“商店开门证”等,这些“证书”既保障了村民日常生活,也进一步织密四村防控网。

1月30日联合设卡,2月5日“证书”筑牢内部防控,短短6天,这就是最基层村庄的动员力!

成就战疫“中坚力量”

一夜之间四村联手,党建引领、群防群治的效率和凝聚力“超出预想”。在防疫物资紧缺情况下想出发证“妙计”,村干部的智慧“超出预想”。一座城镇在关键时刻能迸发出大能量,绝不是朝夕之功。关键时刻涌现出的“超出预想”,得益于板桥镇多年来在基层治理中下好“先手棋”。

“党建引领”便是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环。整个板桥镇,15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余人,其中党员1555人。疫情防控期间,除去身体不便的党员,几乎人人都投入到了防疫战中。从1月22日开始,板桥镇各村党总支已经在行动,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安排值班、蹲守、摸排、巡查等工作。同时,党员带头,分片包干逐户宣讲防护知识。“平时看不出大家的思想境界,这一次真的感觉很震撼,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完全凸显出来了,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袁忠明说道。

三口村的联合卡点

在三口村,有一个每天“响不停”的党员微信群,“群里80个党员,每天轮流值班。大家都是主动报名,有的70多岁了还坚持要来,非常感动!”周小强说。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各村的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纷纷挺身而出,入党积极分子、群团志愿者也踊跃加入其中,党群携手织密防控网。

“我们还设置‘周一议事堂’,每周一村‘两委’班子会在这里商讨村里各项事宜,而且设立了成熟的交办、核销和监督机制,平时把老百姓的问题放在心上、解决好,大伙才会更加信任我们。”周小强说:“通过这场战斗,党和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信任度更高,今后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将会更加顺利。”

三口村的做法在板桥镇并不是“唯一”。板桥镇明星村——上田村早已经总结出一套“党建引领、文化归心、法治护航、自治安村”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在全镇广泛铺开运用。

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板桥镇各村通过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社会力量和资源协同参与、推动法治成为坚实保障、激发群众自治主体,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巨大作用。“基础打好了,关键时刻才能有力量。通过这场大考,人心更近、更齐、更强,这些经验也会形成延伸效应,反哺未来的板桥镇,共建共享‘文明暖城’。”袁忠明说。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