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直播人才成“香饽饽”

因为一场疫情,许多企业的齿轮被迫停转。贺岁期间本该高涨的消费力也骤然降温,街道空旷,店家冷清,很多行业传来裁员的消息。就在线下商业活动碰壁之时,“宅经济”的迅速引爆倒逼各行业将业务搬至线上,启动“花式云开工”,于是,有一个行业出现极度缺人——那就是直播。

后疫情时代,所有企业更把筹码压上了直播,带来最直接的连锁反应自然是“人才饥渴”。近段时间,智联招聘携手淘榜单共同发布《2020年春季直播产业人才报告》显示,直播相关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为9845元/月,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较去年同期小幅上涨1.63%。与此同时,记者采访发现,因业务量暴涨,直播团队普遍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直播行业逆势崛起迅速形成了巨大人才缺口,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直线上升。

现象:直播行业招聘需求逆势上涨

“客户希望直播时间延长到15个小时,消费者无论何时点进店铺,都能看直播。”听到客户的新要求,双双有点头大,开年复工后,主播、工作人员的时间排得严丝合缝,针都插不进去,即使直播团队规模翻了一倍,但还是人手不足。

和双双一样,记者采访发现,年后复工,很多淘宝直播团队常常下午6点开播、晚上12点下播,复盘到凌晨一二点,第二天还要赶10点早会与商家对接。一个直播间的标配是6个人,项目负责人、选品、运营、主播、跟播、场控,因人手紧缺,只能1人掰成3人用。

以往,直播被视为年轻人或互联网圈内的热闹,2020年春节因为疫情,直播入口边界也在扩张,做直播的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播,一些依赖线下的行业受疫情冲击,纷纷开启花式自救,线上转型直播卖货,政府部门也通过直播形式进行招商、推广农产品等,直播新场景正在进一步拓宽。于是,在很多行业迎来裁员的同时,直播人才需求却逆势上涨。

智联招聘《2020年春季直播产业人才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复工后 ,企业整体招聘职位数 与招聘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1.43%和28.12%。在此背景,直播行业人才需求量却逆势猛增。针对直播相关岗位而言,招聘职位数在一个月内同比上涨83.95%,招聘人数增幅更是达132.55%。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张晓锦介绍说,招聘需求的快速上涨加上疫情影响求职者投递行为滞后,因此,直播工作的竞争热度也由2019年同期的32.8降至14.2,竞争程度大幅回落,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人才主导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除全职岗位以外,直播类岗位也成为灵活就业的蓄水池,直播相关兼职岗位的数量同比增长166.09%,是全职岗位增速的2倍有余。

聚焦:教育培训领域直播成新热点

4月10日,石家庄市兴国小学四年级一班丁桂须老师在希沃平台完成了自己的线上教学,“教师变成主播,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但是,疫情之下,这也是一种新方向。”丁桂须说,其实,以前对直播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如今两个月过去了,从设备到平台,好像自己真的成了主播,习惯了和孩子们在网上交流,也更了解孩子的需求。

据统计,兴国小学每天利用钉钉、希沃平台为学生开设直播课,课堂上教师通过连麦、留言区答题、上讲台等手段与学生高效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4月20日,兴国小学又开设直播课程16场,在线上课达到2000多人次。

不仅石家庄市兴国小学,记者采访发现,疫情期间,线下教育遇冷,河北省各地大中小学都开启云课堂,老师们也纷纷化身“主播”,“直播+”所带来的模式无疑为教育行业指引了新方向,从而导致教育行业求职者改变赛道,将目标转移至在线教育,解决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分布不均等痛点。

“后疫情时代,除电商之外,直播正在越来越多的垂直场景中获得广泛应用,在线教育、社交、远程办公等场景中都可以看到直播的普及所带来的的改变,直播模式也成为不同行业转型的抓手,促使直播人才缺口加大。”张晓锦介绍说,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从具体细分领域来看,侧重卖货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招聘的直播岗位数量在所有直播岗位中占三分之一,比例最高。其次,以内容为驱动的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领域招聘的直播岗位占28.58%,排名第二。而教育/培训/院校领域对在线授课教师的招聘岗位数虽然只占所有直播岗位的2.72%,却吸引求职者投来大量简历,不少教师身份的职场人也纷纷投向主播大军,其中包含外语教师、培训助理/助教、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小学教师和培训师/讲师,促使其成为直播细分领域中热度最高的领域。

薪酬方面,直播相关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为9845元/月,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较去年同期小幅上涨1.63%。教育/培训/院校领域以11577元/月位居第一,薪酬高于直播行业平均的还有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10250元/月)、互联网/电子商务(10120元/月)和娱乐/体育/休闲(10049元/月)。

深入:主播和运营人才最稀缺

直播间如雨后春笋般长出来,对主播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但薪酬不低,却招不到人,似乎成了目前直播团队共同的难题,一家直播团队的负责人小余告诉记者,招聘广告挂了很长时间,应聘的人不少,但能胜任岗位的寥寥无几,团队的直播运营只能天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

“除了众多周知的主播,其实,当下最缺两种人,一是产品运营,另一个就是直播运营。”张晓锦介绍说,直播行业核心岗位中,视频主播/艺人持续为第一刚需,2020年节后复工以来招聘职位数占比56.83%,这主要缘于核心主播的IP号召力直接左右流量,各商家平台都在努力挖掘带货达人。而如今直播行业的精耕细作使直播运营岗需求增长,占比达到15.46%,较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

更难招的却是直播运营,小余说,直播运营对直播间的GMV负责,是多面手,要懂内容、懂数据、懂运营。相比电商,直播的决策周期被大大缩短,运营人员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决定,成败就在一瞬间。所以,直播运营人才很难招,要靠运气,或者靠“抢”。

除此之外,直播人才的缺口还不止于此,即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跟播也很稀缺,“跟播岗位只有一个要求:能吃苦。学历、职业经历通通不重要。这个岗位工资不高又很累,很多人干了一天就放弃。”

“知识、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岗位往往工资更高,这对于直播人才也同样适用。”张晓锦介绍说,智联招聘数据显示,负责直播界面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多阶段把控的直播产品开发岗位以26076元/月的高薪位居薪酬第一;与教育行业直播岗位的高薪相呼应,直播教师的平均薪资达到11883元/月;作为招聘需求最高的“门面”,视频主播/艺人的薪资为10188元/月。同样作为直播主角的语音主播,由于门槛更低,平均薪资是视频主播的9成。

观点:直播间是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考量

“我年后应聘成功,成为了一家企业的主播。”大四的小张本来担心疫情影响自己的就业,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了主播,“其实也没什么经验,就是平时爱玩直播,镜头感还可以。”在小张看来,技术门槛低为直播行业带来无穷活力,不仅仅像他这样的求职者,近年来,借直播热度,无论是政商界大咖,还是娱乐明星,都纷纷迈进直播间,在公域流量池中探索。

这种跨界趋势也蔓延至人才市场,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后,向直播岗位投递简历的求职者中,当前从事销售与运营的人才数量较多,这两种职能与直播的运营、商务BD岗位也较为对口。人数排名前六的职位小类分别为销售代表、运营主管/专员、新媒体运营、销售主管、网络运营专员/助理、销售经理,销售与运营岗位各占三席。此外,随着教育培训行业数字化运营,教师这个角色也被赋予主播的色彩。

记者采访发现,“门槛低”“薪资高”“需求大”,直播行业持续吸引大量人才加入赛道。而针对直播工作,企业对人才的学历与工作经验硬性要求较少。智联招聘全平台岗位学历要求主要集中在大专(43.2%)与本科(26.78%),而这两数字在直播相关岗位中则为18.54%和7.11%;近7成岗位对直播人才的学历水平无要求。直播岗位不要求工作经验的岗位占比接近全平台的2倍。

张晓锦介绍说,直播工作的低门槛,为人们构建了美好的网红梦,也促使各领域企业向“直播+”发力,通过新商业模式所带来的的增长反哺直播行业。但仔细研究招聘要求,多数都要求直播相关人才具有特殊才艺、表达能力强、互动能力强,有些还要精通美妆或时尚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这些要求与工作经验和学历无关,但综合技能要求也是比较高的,直播的成功并非凭借走红空想,而是各类职能的协作与融合、不断走向体系化的结果。

“直播间看似风光的工作背后,是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考量。”张晓锦说,直播需要场控管理能力、招商能力、互动能力、带货能力、官方活动运营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这也解释了多数企业虽然不强制规定直播人才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但实则通过隐性能力严格筛选综合能力强的高效性人才。“直播相关岗位具有硬性门槛低、薪酬高、需求大的特点,并且由一线城市不断下沉,兼职机会越来越多。对意向求职者而言,找准定位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才能在日新月异的行业中获得生存空间。”

(燕都融媒体记者 杨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