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

名校解析|電子科技大學

學校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電子科大”,坐落於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為教育部、工信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點共建,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兩電一郵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

歷史沿革

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2000年,由原信息產業部主管劃轉為教育部主管。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

2004年,成立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2017年9月,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3月10日最新ESI數據顯示,電子科技大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前1%,成為繼“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後第6個進入ESI前1%的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光學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以電子器件及其系統應用為核心,重視器件與系統的交叉與融合,面向微電子、光電子、光通信、高清晰度顯示產業等國民經濟發展需求,培養在通信、電子系統、計算機、自動控制、電子材料與器件等領域具有寬廣的適應能力、紮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具備創新意識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並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及經濟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從事這些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及技術開發等方面工作。

中國電子科學與技術產業將有一個明顯的發展空間,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發的產品將進入市場,形成自主研發和來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國大、中、小企業的分佈和產品結構趨於合理,出口產品將穩步增加;高技術含量產品將向民用化發展,必然促進產品的內需和產量。隨著社會需求會逐步擴大,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總體就業前景看好。

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是一個基礎知識面寬、應用領域廣闊的綜合性專業,涉及無線通信、多媒體和圖像處理、電磁場與微波、醫用X線數字成像、陣列信號處理和相空間波傳播與成像以及衛星移動視頻等眾多高技術領域。培養知識面非常廣泛,不僅對數學、物理、電子技術、計算機、信息傳輸、信息採集和信息處理等基礎知識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學生具備信號檢測與估計、信號分析與處理、系統分析與設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從事本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能力。

由通信技術在我國開展雖然較早,但起步較慢,各種設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不完善,相關公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國家大力建設通信技術,因此此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大,特別是3G技術的在我國研發,再一次加大通信技術人員需求量。就業前景比較樂觀。由通信技術在我國開展雖然較早,但起步較慢,各種設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不完善,相關公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國家大力建設通信技術,因此此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大,特別是3G技術的在我國研發,再一次加大通信技術人員需求量。就業前景比較樂觀。

光學工程以光學技術為主要手段,研究信息科學與材料科學的基本問題,研究領域涉及光與材料相互作用、新型光電功能材料生長及應用、光電信息存儲、傳輸、處理等諸多過程。

光通信方向,是最受歡迎也最容易就業的,基本上只要學校比較好,待遇都還是相當不錯的。公司的話,一般聚集在武漢和深圳這兩個城市,武漢的有光迅、烽火、長飛、華為武研所、郵科院等,深圳的有易飛揚、新飛通、昂納等,還有江蘇的中興光通訊等。

光傳感方向,也很好,光傳感一般去研究所比較多些,公司的話不是特別多。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從事信息採集、組織、分析、傳播和服務等信息管理工作或與信息管理工作相關的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施、運行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計算機軟件開發、計算機及其網絡管理維護、國家企事業單位辦公部門,互聯網站建設維護等職業崗位群。

師資力量

根據2017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有教職工3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300餘人,教授500餘人。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IEEE Fellow21人,“萬人計劃”入選者12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計劃”8人),“千人計劃”入選者121人(含“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62人),“長江學者”3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0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2017年初學校教師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5人、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15人。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4個,國家精品課程18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7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2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合作交流

學校已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同一批國外知名高校簽署了學生交流及聯合培養協議,與美國威廉瑪麗學院、韓國浦項工科大學成為姊妹學校。自2010年實現留學生規模招生以來,學校已招收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餘名留學生。學校每年主辦十餘次國際學術會議,選派大批教師赴海外訪學進修、合作研究和參加國際會議。

學校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共建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與法國蒙彼利埃二大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共建孔子學院;與美國和葡萄牙名校開展IMBA和DBA合作辦學項目。

就業

2016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6.83%,其中,本科就業人數4847,就業率96.04%,研究生就業人數3550人,就業率97.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