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

名校解析|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教育部、工信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电一邮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

历史沿革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2004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2017年9月,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3月10日最新ESI数据显示,电子科技大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前1%,成为继“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后第6个进入ESI前1%的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

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电磁场与微波、医用X线数字成像、阵列信号处理和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以及卫星移动视频等众多高技术领域。培养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对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传输、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信号检测与估计、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由通信技术在我国开展虽然较早,但起步较慢,各种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完善,相关公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国家大力建设通信技术,因此此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3G技术的在我国研发,再一次加大通信技术人员需求量。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由通信技术在我国开展虽然较早,但起步较慢,各种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完善,相关公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国家大力建设通信技术,因此此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3G技术的在我国研发,再一次加大通信技术人员需求量。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光学工程以光学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信息科学与材料科学的基本问题,研究领域涉及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生长及应用、光电信息存储、传输、处理等诸多过程。

光通信方向,是最受欢迎也最容易就业的,基本上只要学校比较好,待遇都还是相当不错的。公司的话,一般聚集在武汉和深圳这两个城市,武汉的有光迅、烽火、长飞、华为武研所、邮科院等,深圳的有易飞扬、新飞通、昂纳等,还有江苏的中兴光通讯等。

光传感方向,也很好,光传感一般去研究所比较多些,公司的话不是特别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信息采集、组织、分析、传播和服务等信息管理工作或与信息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及其网络管理维护、国家企事业单位办公部门,互联网站建设维护等职业岗位群。

师资力量

根据2017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教授5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IEEE Fellow2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2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8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1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2人),“长江学者”3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2017年初学校教师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5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15人。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精品课程1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合作交流

学校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成为姊妹学校。自2010年实现留学生规模招生以来,学校已招收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留学生。学校每年主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大批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

学校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与法国蒙彼利埃二大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孔子学院;与美国和葡萄牙名校开展IMBA和DBA合作办学项目。

就业

2016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83%,其中,本科就业人数4847,就业率96.04%,研究生就业人数3550人,就业率97.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