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张僧繇(yóu),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梁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像现在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张僧繇的绘画艺术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张僧繇的绘画真迹,已无从探知。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倒还流传在世(在日本)。不过从画面上看。张僧繇的画貌并不明显,张氏绘画的很多精妙技艺,像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都无从辨识,或许是因为临摹者未能得其真迹拓写所致。只是画神人之体态、面目、衣饰倒还有僧繇“诡状殊形”、“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的特色。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张僧繇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梁令瓒摹)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局部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绢本设色,纵27.5厘米,横489.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本图绘五星二十八宿神形象。五星即金、木、水、火、土星。二十八宿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五星的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此图绘想象中的星宿形象,现仅存五星和十二宿图。推测此图当为原作之上卷。每星、宿一图,或作女像,或作老人,或作少年,或兽首人身。每图前有篆书说明。卷首题有隶书“奉义郎龙州别驾集贤院待制仍太史梁令瓒□”。人物用游丝描,细劲秀逸,匀洁流畅,设色古雅精微,图中的牛、马等动物形亦生动传神,画风谨严。图中太白星神、风星神的形象,脸部修长,尚存南朝人物画的遗风,可能据时代更早的底本传摹所致。本图亦被题为梁张僧繇所作。据明清人著录记载,当时流传时代较早,内容相同的同名画卷不止一本。卷中钤有“宣和殿宝”和双龙玺,可知曾藏于宋宣和内府,清中期为安岐所藏,清末归完颜景贤,后流入日本。《图绘宝鉴》、《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著录。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张僧繇 神农伏羲像轴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张僧繇 仙人楼阁图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张僧繇 雪山行旅图轴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张僧繇 鱼篮观音图 费利尔美术馆藏

​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谈没骨法

张僧繇 紫茄图轴

没骨法是国画术语,直接用彩色作画,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叫做没骨法。分山水没骨和花鸟没骨两种,最初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而没骨花鸟传为南唐宋徐崇嗣,实应真正始于清恽寿平。这种画法打破了前代习用的“勾花点叶”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抒,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时代风格。

这种技法早在公元557年以前就由南朝张僧繇创始,其形式是用青绿重色画的山水画,并染出明暗部分,与西画的形式相似。在敦煌石壁画中,也有这样的画例。其后唐杨升传张僧繇法,擅没骨山水。花鸟画应用没骨法,传始于五代十国的黄荃,所排挤的徐崇嗣在北宋时期创造出新“没骨法”。“崇嗣创造新意……号没骨花”。实是将《没骨图》中所谓芍药之别称“没骨”错误理解所至。而今花鸟画科中所谓“没骨法”应始于恽寿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