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在临西的传说故事:官星庄

在今仓上村东南有一个古村落遗址,民国年间尚见遍地瓦砾,还有满地的小酸枣树棵,一口歪歪井,人称此地为“观星庄”。据说,此村起于汉代,毁于清末民初。本地自古就有“刘秀走南洋,狗咬观星庄,鸡叫马鸣堂,天明下堡寺”的典故,讲的就是刘秀的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祸乱朝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刘秀起兵南阳,带领“绿林军”,拥刘玄为帝,年号更始。更始元年(23年),刘玄派刘秀持节渡(黄)河宣抚河北诸州郡。刘秀带邓禹、冯异、姚期等人从洛阳出发,到邯郸,进入冀州地界。当时的邯郸太守拥王郎为帝,河北大部分州郡都归附于王郎。王郎听说刘秀到了河北,悬重赏捉拿刘秀。刘秀初到河北,势单力薄,只好东躲西藏,疲于奔命。

流传在临西的传说故事:官星庄

后来,刘秀招募了数万兵勇,攻占了堂阳(今新河)、广阿(今隆尧西部),一连占领了二十多个县。一鼓作气,杀到邯郸,擒杀了王郎,并收抚了铜马等起义军,改编降众十余万。刘秀控制了河北广大地区,最后成为拥有数十万武装的强大势力集团。更始三年(25年),刘秀在鄗城(今柏乡县城北)千秋亭称帝,史称东汉,年号建武。这是后话。

却说刘秀初到河北之时,日夜被王郎追赶,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他带领的人马被敌军打散,单身独骑跑到观星庄村西一带。只听村里的狗叫成一团,原来是东南面来了敌兵。刘秀急中生智,一扑身躺在刚刚犁过地的墒沟里。他的白马用蹄子扑打、扑打地趴着土,不一会,把个刘秀埋的严严实实。随后,白马扭头向东北方向奔去。追兵至此,便直奔白马而去。他们一追几十里,却不见了刘秀。

流传在临西的传说故事:官星庄

再说刘秀躺在墒沟里,黄土埋的他喘不过气来。正在气闷之时,只觉着有个东西在鼻孔上拱,他伸手把那个东西撕成了两截。待敌兵远去,他从土里爬出来,却见是一只蝼蛄在他鼻孔上方拱了一个眼,使他能够正常呼吸,原来这蝼蛄是来救他的。但是,刚才把蝼蛄撕断了,他悔不当初,又转眼一看,那蝼蛄没有死,头和身子还在动呢。怎么办?情急之下,他在身旁的小酸枣树棵上掰了个疙针,把蝼蛄的头和身子扎在了一起,蝼蛄马上又活了过来。蝼蛄活过来后却呆在刘秀面前迟迟不走,刘秀说:“蝼蛄,蝼蛄,你是想听“封”吗?我封你吃边三垅!”蝼蛄误听为“遍地拱”,所以以后老百姓的庄稼地里蝼蛄到处乱拱。直到今天,蝼蛄的头和身子之间还有观星庄小枣树棵上的那根疙针呢。而观星庄的小枣树棵上,自打被刘秀掰了以后,至今都不长疙针。观星庄的枣树没疙针,这也成了当地的一大奇观。

再说刘秀从墒沟里爬起来,拍拍满身的泥土,看看到了天明时分,感到十分饥渴,回首间,发现身旁有一口井,井水映着星光、月光,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可是,井水很深,手头又没有打水的工具,他喃喃自语地说:“井啊,井啊!快给我侧(zhǎi)歪过来,让我喝口水吧!”说着,用双手扒着井沿一用力,把井给扳倒了。刘秀喝到了清冽的泉水,心里十分畅快。从此,这里又留下了刘秀“扳倒井”的传说。至今,观星庄遗址西头还有那口歪歪井呢。

流传在临西的传说故事:官星庄

刘秀喝过水,精神了许多。他踉跄西行,当他走到白水西村(古时仓上村西南有地名曰“白水滩”,传说白水西村为“白水滩”之西的今西马鸣堂)时,恰遇姚期前来“救驾”。这时,冯异、邓禹等将领也骑马从东北而来,他的那匹白马也跑了回来。原来是白马把他的将领们引领了过来。这时,他们继续打马西行,只听雄鸡高唱,正是天明时分,他们见一老农肩扛傢具正要下地,便躬身施礼问这是什么地方,老农告诉他们,这村庄名叫“下堡寺”。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便留下了“刘秀走南阳,狗咬官星庄,鸡叫马鸣堂,天明下堡寺”的典故。

值得说明的是,传说中的官星庄、马鸣堂、下堡寺三村是后人的说法,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村名称谓传至今天。

流传在临西的传说故事:官星庄

流传在临西的传说故事:官星庄

杨遵义,1946年生,临西县杨庄村人,邢台师范学校毕业。1964年参加工作,初从教,后任临西县农村工作部部长等职。2007年退休,退休后从事临西县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为河北省农经学会会员,河北省金石协会会员,邢台市收藏协会会员,临西县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会长,临西县书画协会理事等,著作有《清渊寻古录》、《榆阳古城》、《万和庄的传说故事》、《万和三圣》、《临西古今人物》(副主编)、《法通圆梦万通寺》、《泥土集》、《秋韵集》等。

关注推荐“临西县历史文社”

给你的朋友们认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